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6-诊脉三十二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状。泛上而急。亦表也。有见里症。其脉不沉。见于肌肉之间。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如漫流之水。沉静不急。亦里 
也。又寸盛亦主表。尺盛亦主里。如此方尽表里之义。 


二十六·辨寒热有真假
属性:辨寒热以迟数二脉为本。此一定之法。如热症见数脉。按之不鼓。觉滑利而虚。乃虚火游行于外。非真热乃假热。 
当作元气不足治。若诊而实。方为真热。寒症见迟脉。诊之鼓击。涩滞而实。是实火伏匿于内。非真寒。乃假寒。当作 
邪气有余治。若诊而寒。方为真寒。真假不差。投药方效。 


二十七·辨脉有亢制
属性:经云。亢则害。承乃制。此言太过之害也。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承者。受也。亢极则反受制也。如火本克金。 
克之太过。则为亢。金之子为水。可以制火。乘火之虚。来复母仇。而火反受其制矣。在脉有之。阳实者脉必洪大。至 
其极也。脉反匿伏。阳极似阴也。阴虚者。脉必细微。至其极也。脉反躁疾。阴极似阳也。凡过极者反兼胜己之化。是 
皆阴阳亢制之理。惟明者知之。 


二十八·辨风食气脉
属性:伤寒中风。虚损疟痢等病。人不常有。其朝夕失调。动辄得之。无过风食气三者。最宜辨晰。男女左关洪为感风。 
肝脉沉伏亦感风。以风邪外束。故沉伏也。亦有中气不清。肝脉如不动者。血少也。男女右关短。为伤食。脾脉沉 
伏。亦伤食。以脾虚食压。不能动也。亦有脾家湿而脉伏者。又脉沉食轻。脉短食重。此风与食之辨也。如肝脉浮洪甚。 
脾脉略浮短。谓肝脉盛于脾。先得风而后得食也。脾脉洪短甚。肝脉略浮洪。谓脾脉盛于肝。先得食而后得风也。若肝 
脉如不动。脾脉或短或洪盛。或二关俱洪。皆风食。惟肝脉伏。脾脉亦伏。余脉又无力。是为中气不清。胸中如云雾。 
然中气不清。由脾胃不好致之须清中气。兼补脾。或余脉有力。切牙作难过之声。又是风食症。如肺脉洪。脾脉伏与短。 
必气食相感。主大便不通。肺伏亦然。肝脉洪亦有感气者。然肺感轻。肝感重。凡病肝脉洪者。多感风也。惟肝脉细而 
不续。胸中有时迷闷。有时清爽。此气郁也。 


二十九·辨关格脉
属性:凡阴气太盛。阳气不得相营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相营曰格。阳气不能营于阴。阴脉上出而溢于鱼际。为外关 
内格。外关内格者。乃阴脉乘阳。阳外闭而不下。阴内出以格拒之也。其为病。外热液汗不通。内寒胸满吐食。阴气不 
能营于阳。阳脉下陷而覆于尺部。为内关外格。内关外格者。乃阳脉乘阴。阴内闭而不上。阳从外入以格拒之也。其为 
病。内热大小便闭。外寒手足厥冷。其脉有阴阳相乘。有复有溢。皆于此会。 


三十·辨从脉不从症
属性:脉语曰。表症。汗之常也。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仲景急救其里。用四逆汤。此从脉之沉也。里症。下之常也。日晡 
发 
热属阳明。脉浮虚宜发汗。此从脉之浮也。结胸证具。常以大小陷胸汤下之矣。脉若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是宜从脉。 
而治其表也。身疼痛。常以桂枝麻黄汗之矣。尺中迟不可汗。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是宜从脉。而调其荣矣。此皆从 
脉不从症也。世有问症而忽脉者。得非仲景之罪人乎。 


三十一·辨从症不从脉
属性:脉语曰。脉浮为表。汗之常也。亦有宜下者。脉浮大。心下硬也。脉沉为里。下之常也。亦有宜汗者。少阴病。始 
得之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之是也。脉促阳盛。常用葛根芩连清之矣。若脉促厥冷。为虚脱。非灸非温不可。 
此又非促为阳盛之脉也。脉迟阴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 汗出。则用大承气。此又非 
诸迟为寒之脉矣。是皆从症不从脉也。世有切脉而不问症者。其失可胜言哉。 


三十二·辨形气宜合脉
属性:脉为人之本。形乃人之标。标本宜相应。故形盛脉大为顺。脉小为逆。形瘦脉小为顺。脉大为逆。暴病有余。形盛 
脉洪实为顺。脉微而虚为逆久病不足。形瘦迟缓为顺。脉数而实为逆。经云。形盛脉细。少气不足息者危形瘦 
脉大。胸中多气者死。信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