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士奇没心思听李琪和诸位大臣们对议和条款的争议,这个争论注定没有结果。他的眼睛偷偷看向窗外。已经是盛夏,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深绿色,不断有生了虫的枯叶落下来。在树根边陷入泥土。当这些落叶在泥沟里腐烂后,就会成为大树的养料。而那棵大树,也因为摆脱了病痛而显得生机勃勃。

“既然如此,臣愿意去叛军那里斡旋,劝其体谅陛下宽宏之心。”驸马李琪低下头,不再多费唇舌。

“去吧,明日朕亲自给你送行。若贼军还有什么额外要求。爱卿尽管虚与委蛇。”建文皇帝轻叹一声,话语中带出些不甘心。如果能暂缓曹振和武安国的进攻,也许还可以使用别的方法寻找出路吧。带着些侥幸的想法。朱允文把心思又放到了权谋方面。自幼的权谋教育给了他太多的影响。安泰皇帝手把手教导他如何使用权谋,从来没来得及告诉他,如果形势已经无法挽回,再不顾一切去玩权谋,只会给人留下笑柄。

站在武将行列的徐辉祖抬起头,快速看了李琪一眼。随即,又回到低头耷拉脑袋的沉思状态。就在这个时候,御前侍讲大博士方孝儒站了出来。大声启奏道:“万岁,逆贼在水师素有声望,沿江堡垒皆负君恩。依臣之见,李大人前去议和的同时,沿江防务,需要重新部属。”

李琪和武安国私交甚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他以议和之名,暗中勾结叛军,京城更就没有坚守的希望了。和方孝儒交好的几个大臣听出了弦外之音,精神猛然一振,跟着站了出来。同心协力声讨沿江要塞水师的不忠。有人趁机提议,将阵前投敌的将士家属抓起来处以严刑。

这些议论,朱允文听着很头疼。脸色渐渐发青,按耐了几次,方才压住了拂袖而去的心思。末了,依众人之言将京城防务交给了打了败仗待罪在家的李景隆和谷王朱穗。这两个人虽然是一个在北平城外缕战缕败,一个尚未接战就溃逃千里,好歹都是皇帝自家人。不用怀疑他们的忠诚。至于那些与武安国和曹振有牵连的将领,朝廷下了一道旨意,要他们即日起退出军队,回家静养。

地方越打越小,公务自然也少了很多。一干大臣又议了几个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廷议草草的结束了。方孝儒冷冷的看了徐辉祖和驸马李琪一眼,高昂着头向外走。仿佛又失败了一次未遂的阴谋,为朝廷立下了不世功劳。

驸马李琪无奈的摇摇头,不与这个刚愎的书生一般见识。

“走吧,我们,”徐辉祖叹了口气,拉着李琪走向马车。原京城江防主将杨振羽对朝廷的忠心固然可疑,但却是个知兵善战的名将。换了李景隆和朱穗为统帅带领守军,已经不需要总参推演,守城之战结果。徐辉祖心知肚明。

“走吧。”诸位大臣各怀心事,没精打彩出了宫墙,谁也没注意到。刚刚上任的京城防备主帅李景隆与岸防大臣朱穗彼此对视的目光,竟然充满了兴奋。

那,绝对不是武将对战斗的渴望。

《明》第三卷国难第十二章英雄(五)

和议的结果不出人们所料。逆贼武安国和曹振再次辜负圣恩,严辞拒绝了建文皇帝分封天下,保留朝廷为诸侯共主的请求。在水师战舰上,曹振回复朝廷派来的和谈使者:两天内,建文必须退位,开城投降,否则水师将发动进攻。大学士李琪厉声叱贼,晓之以君臣大义,惹得武安国着恼,一声断喝,叫上数个虎狼侍卫,将李琪拖入了底舱,绳捆索绑,只待战斗开始时用来祭旗。三人这番做作,把个与李琪一同前往水师和谈和副使丘政吓得屁滚尿流,慌慌张张带着曹振的口信回城汇报。

听到这个消息,半朝文武立刻又少了二分之一。黄子澄、方孝儒两位辅政大臣,一个再次提议迁都,一个坚持劝允文身死社稷,在空荡荡的朝堂内闹得不可开交。这一吵,吵得建文皇帝也没了主意,望着诸臣,怔怔的落下泪来。诸文官见皇上落泪,心中也觉得难过,一时间,朝堂之上,君臣相对哭成一团。

“万岁莫慌,贼兵虽然势大,却未必能攻得下京城。”大将军李景隆出班施礼,打断了建文君臣的悲泣。“京城禁军尚有三万人马,周围各镇,皆可进京入卫,曹贼虽然来势汹汹,但其实力俱在水上。陆上决战,未必能攻下京城。守军只要拖上两三个月,曹贼粮绝弹尽,必将散去。”

事到如今,也只好按李景隆的建议去做,抱着一线侥幸的希望,建文皇帝赐给李景隆尚方宝剑一口,着他全权调度禁军兵马。同时下旨京城周围各地,号召豪杰起兵勤王。李景隆得了尚方宝剑,知恩图报,先从军中抽调精锐,给皇宫和朝廷肱骨之臣的宅邸加了双倍卫兵,严防武安国派人趁乱打劫。另一方面,整顿江防。挑选将领,在城外对水师摆出一幅严阵以待的架势。

到了第三日头上,曹振率水师强攻,景隆奋起迎战。双方打了一天炮。直到天黑也没分出胜败。激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吓得京城内家家闭户关门,整个城市如死去了一般,大街上不见一个人影。惟独城西的驸马府邸。白纸糊窗,黑纱挂门,阖宅追悼李琪殉国。与李琪交好的一干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悼念,来往宾客,络绎不绝。京城中一干无赖少年,如常承祖、李琪之子李芳、李茂等,收拾兵器,吵吵嚷嚷,要找武安国拼命。

一直折腾到三更天。入李琪府吊唁的人才散去。七月的风、热得出奇,配着围城中的墨一般的黑夜,愈发衬托得京城像一个鬼蜮。突然,一双人影从驸马府的角门内滚出来。烟一般,消失在黑暗里。几声夜枭嘶鸣在街头柳树下响起,“嘎嘎”。“嘎嘎”。与李琪府内的鸟鸣声相和,伴着这令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的鸟鸣声,一队阴影从同一个角门跑出,紧接着。又是一队。仿佛考验人们的视力般,一队接着一队出个没完。瞬间,黑影全部散去,角门嘎吱一声关上,整个街头再次恢复宁静。好像刚才根本没人出现过。或者刚才雾气般在黑暗中移动的,不过是一群尘埃凝聚成的孤魂。

“大帅,时间到了。”黑暗中,有人低低的说了一句。随着这句话,整个江防阵地都跟着动了动。几点灯光亮起,有规律的暗了暗,再次闪高。用玻璃镜子和牛油大蜡做成的聚光灯将聚拢起来的亮光扫过江面,旋即灭去,整个长江旋即被遗忘于黑暗之中。

“出发”,谷王朱穗果断的挥挥手,几个心腹将领立刻从堡垒中跑了出去。谷王的心腹幕僚高翔凑上来。用手指了指桌案上的沙盘。“王爷,如果我们……”他低声问道。

谷王朱穗的眼睛刷的一亮,一个冒险的计划出现在脑海。想了想,这位喜爱玩阴谋的王爷,带着幕僚走下了堡垒,没有说一个字。一阵江风吹进指挥所,沙盘上,几个凸前的炮台被摇曳的烛火照亮。如果把这几个炮台用支线连起来。交叉点,恰好是长江侧,当年朱元璋命工部人工开拓出来的。玄武湖入江口的位置。

数艘水师战舰,缓缓的靠近玄武湖入江口,这个口原来并不适合战舰行使,洪武年水理财远征高丽获胜,为了迎接其凯旋,献俘,朱元璋特地命工部拓宽,加深了这个入口。经过这次工程,玄武湖水面宽度和深度都有增加。曾经一度成为水师星、月两级战般的锚地。太子朱标讨平倭国,众大臣之女乔装打扮上船挑夫婿。这段佳话也发生在湖上。

玄武湖注定成为承载英雄的传说之湖,无论是在炮击凌烟阁的当日,还是今晚。

入湖口,几盏红灯又闪了数下,那是约定的暗号。武安国整顿衣冠,带着数百战士走下了小船。

“武兄,小心。”靖海公曹振站起来,送到了船舷侧。

点点头,武安国没回话,带着几艘小舟驶入了黑暗。驸马李琪站在曹振身侧,脸色因为紧张而显得苍白,身体处在热乎乎的夜风中,却不断的打冷战。“谷王朱穗靠得住么,他和李景隆可都是随风驶舵的小人。”

看着李琪紧张的样子,曹振轻轻的笑了。“正因为他们是见风使舵之人,才更会选择时机。记得武兄白天对咱们说过的话么,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杀了武兄,也救不了建文朝廷,扭转不了天下大势。这个时候,李景隆才不会犯傻!”话说完,曹振扭头命令道,“传令,各舰队保持警戒,如果一个时辰之内不见对方回应,就给我轰平了这道防线。”

“吱……吱……吱……”伴着酸涩的转舵声,几艘靠近江畔的战舰艰难转身,将侧舷对正了岸边的堡垒,舷窗推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