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怎样努力。他保不住建文小朝廷,对这点他认识得很清楚。无论兵力。士气和后勤补给,讨逆军都没有优势。至于军事指挥。北方的林风火、朱能、张玉等人都是公认的名将,更何况现在多了一个擅长战略谋划的武安国统一调度。但就此放弃,方鸣谦又觉得对不起朱标。古来帝位争夺。失败者从没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曹大人也不想让允文死,承诺……”周无忧从怀中拿出一幅小小的地图,交到方鸣谦手里。

方鸣谦接过地图,先是楞了楞,待看清了上面的标记和位置,摇摇头。还了周无忧一声苦笑,凄凉,却如释重负。

方鸣谦忠于朱标,但他也相信武安国。近三十年来。武安国的承诺的事,从来没反悔过。按武安国的建议,与其让南北再拼个你死我活,不如采取果断措施。结果这场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的内战。

武安国答应,在战争后,将保证朝中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并妥善的安排朱允文的归宿。所以方孝儒决定举义。重归大明水师。并且带着大明水师去做一件他认为正确的事。狼山,许浦、沙洲,继长江口各要塞起义后,沿江要塞一一起义。

江阴,长江在这里分为南北两路。两路之间是靖江岛。南北两岸和岛上的炮台群将这里隔成一个巨大的堡垒。一门门得炮从堡垒上探出头来。黑漆漆的炮口直指江面。

这里是长江的第二道防线。老将秦汉枫看着江面,无力的放下了望远镜。江面上的战舰他都很熟悉。当先的是方鸣谦的旗舰破浪号。而在中央舰队中,那艘高挑着烈焰凤凰旗帜的,是曾经攻破倭寇老巢的功勋战舰,定远。它是水师的精神象征,数年前已经退役。今天站在这艘旗舰上的人,不用问,肯定是水师主将。

“向定远舰开炮,将他击沉在长江里?”秦汉枫握着面前的栏杆,手心里满是汗水。

“砰。”靖江要塞上腾起一个巨大的焰火,紧接着,北岸的定江要塞也有焰火升空。是请示信号,将士们在向主将秦汉枫询问,是否向“敌人”开火。

无数双眼睛看向秦汉枫,老将军长叹一声,摘下了头盔,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飞舞。“降旗,请降。”一声几乎不可闻的命令从秦汉枫口中说出,蹒跚着。老将走向自己的指挥部。一瞬间,仿佛老去了二十年。

“噢。”江阴要塞中响起一阵欢呼,几个不做抵抗的号炮接二连三被打了出去,要塞的标志旗快速从旗杆上滑落,大明日月旗帜却依然在风中飘舞。巨大的射击声在两岸响起。不知道是哪个将官擅自做主,居然为舰队打响了礼炮。

难道我做对了么?秦汉枫茫然的回过头。看见炮台上的守军兴高采烈,神情居然比打了胜仗还轻松。

难道我都做错了么,建文皇帝朱允文放下沿江各地的告急文书。无力的将身体支撑在御书案上。

方鸣谦在吴淞口率边防舰队易帜,曹振和武安国带领水师逆流而上,沿岸要塞官兵不愿内战,在方鸣谦的劝说下纷纷易帜。数日内,越过江阴,扬中,力克网中要塞。马上就要杀到京城边上。而庭议中。朝中大臣们却拿不出半点应付主意。黄子澄嚷嚷着要廷都。方孝儒则劝自己身死社稷。好不容易问到了李景隆,这个家伙却让自己下旨调耿柄文火速挥师勤王。

那耶柄文的讨逆军驻扎在山东一线,若想回师,非但路上来不及,即使到了长江边上,沿途躲过了朱棣所部的截杀。也没有战舰敢在曹振面前大摇大罢的运送士兵渡江。至于黄子澄的那个迁都主意,更是一个馊点子。如今朝廷控制的地方只剩下巴掌大一块儿。在京城,好歹还有一水三山作为屏障,迁了都,几天只内就得被人破城灭国。

前来早朝的臣子不多。阳光透过窗子将人影打在地板上。稀稀落落,显得金殿愈发空旷。安泰、建文两朝,高薪养士二十多年。大难临头,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为它出力。

平素与建文皇帝相得多,多是方孝儒举荐的文人,其中亦有两三个坚贞者,誓与朝廷共存亡。但他们却挽狂澜与即倒的能力。只会呆呆的站着,偶尔擦擦昏黄的眼角,抹去两滴愁泪。方孝儒大人倒是依旧慷慨激昂,可惜,除了说一些慷慨激扬的话外,他同样什么都不会做。

看来只有身死社稷了,应了方孝儒这张乌鸦嘴。朱允文笑了笑,目光有些凄凉。自己与方孝儒、黄子澄等精英交往了这么多年,本以为其中会有一两个国之干城。谁知道都是些光会给别人挑毛病,自己干啥啥不灵的主儿。还是常茂的后人说得好,这些自诩的精英,只有在捞好处时才附和他们身份。到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或做实际事情时,见识和胆量连不识字的村夫都不如。

“万岁,依臣之见,不如议各。”终于有个肯承担责任的人站了出来。大声说了出了心中所想。众大臣抬头一看,却是禁军中的武将高巍,一个四品小官儿。

到这个时候,建文皇帝也顾不上他职位低微,点点头,和颜悦色的问道:“依卿之见,朕空间要怎样容忍,各地联军方才肯罢兵呢?”

“这,这,臣,臣本武职,具体议和之事,陛下还得问各位大人。”高巍支吾了两声,红着脸说不出所以来。阶前诸臣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开口。燕王和武安国的势力已经远远大过了朝廷,想平息这场战火,恐怕只有皇帝退位,双方才能达成协议。可今天,这话要是说出来。谁说谁掉脑袋。眼前这个高巍未必真的不知道,就是不肯说而已。

金殿里的场面有些冷,完全不是当年刚刚开战时,众臣踊跃,指点江山的样子。有人偷偷的用眼睛的余光看建文的脸色,盼望他自己说出退位的话来。免去大伙的麻烦。跟着皇帝降了叛贼,不能算不忠。况且到了燕王那边,凭借这些人的钻营本来。过上几年,累官依然不失洲郡。

“诸位爱卿,你们看,朕如何做,才能使得曹贼罢兵呢。”朱允文笑了笑,示意高巍退下。他能承受的底限是放弃对各地的控制,朝廷只保留目前所占领之地和诸侯共主称呼,就像东周后期的王室。偏偏这些话他自己不能说,而诸臣没一个知心的。黄子澄,方孝儒那僵硬的脑袋。打死也想不到这层。

“万岁,龙潭急报。”门口值守的侍卫跑进来。慌慌张张的汇报。诸位大臣吃了一惊,金殿内立刻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战乱时刻,顾不上太多规矩了。如今城内一日三惊,随便哪个信,带来的都不是好消息。特别是沿江各地。他们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要命。

“念”朱允文挥挥手,大声吩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坏消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龙潭要塞失守,守将胡兴阵亡。贼船已过仪真,两日内必达江浦。”御前侍卫打开加急公文,紧张的念道,还没念完,只听咕咚,咕咚两声,礼部侍郎王崇德和户部侍郎韩贵池双双昏了过去。

“来人,扶两位大人下去休息。”事到如今,朱允文反而看开了,扫视一眼众人,自己将议和的条件提了出来。“朕以为,如今贼兵了,扫视一眼众人,自己将议和的条件提了出来,朕以为,如今贼兵势大。不如暂且示弱。朕拟下诏罪己,应诸侯自治之请,至于朝廷,只留京畿诸地以奉宗庙,诸卿意下如何??”

回答他的是一片寂静,稀稀落落的朝堂上,大臣们低着头,谁也不肯率先表示支持,黄子澄楞了楞,向前走了几步,看样子要反对。但想了想,又退回了他自己的本来位置。方孝儒两眼赤红,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过了片刻,驸马李琪出班施礼。低声奏道:“万岁,臣,臣恐怕武安国和曹振此番前来。志不在此。”

“除此以外,朕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将整个江山都拱手让人。”朱允文挥手,重重的拍了下御案,打断了李琪的话。

自讨苦吃吧,翰林院编修杨士奇看看李琪,肚子里暗笑对方到现在还想给建文皇帝寻找一条出路。如果数月前。朱允文肯听从李琪的建议,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老老实实的立宪改革。危机应该不会来得这么快,甚至,朱棣连号令各路诸侯的机会都没有。可惜,当初建文皇帝对黄子澄的驱虎吞狼之计抱着厚望,根本不顾当时的实际形势。而眼下,纵使朱允文答应立宪,有谁还会相信他的承诺。民心可欺。但只能欺骗一次。当一个朝廷失去信誉后,他的所有承诺都会被绝望的百姓看做花招,拒绝再信。哪怕,这次朝廷真的没有恶意。

杨士奇没心思听李琪和诸位大臣们对议和条款的争议,这个争论注定没有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