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元精化气的运行原理,元气穿“艮背”,通“玄膺”一窍,成就“玉液炼形法则”。
第二节口诀,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口诀二主要讲“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祖窍”居“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纯阳祖师云)其中奥秘是把元神安置其中,从而翕聚先天元气。元神自居其所,后有“FA轮自转工夫”,要求三元法转为混元,功效是润五行,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元精化元气,藏火性,气生火,藏水性,在“龙虎交媾法则”中,火性喻虎,火性喻龙,性命双修就要求“降龙”、“伏虎”,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言“翕聚”指守中抱一的工夫。
口诀一、二中的一心、三元、五行,通常指的是人身体中的三个层面,三种体态,“心”属第一层面,指人的灵质体;“元”属第二层面,指人的流质体;“行”属第三层面,指人的物质体。
按照中国传统哲学“阴阳”思想法则,人体中灵质体为纯阳;人体中物质体为纯阴;人体中流质体中先天为阳,后天为阴,人上承天际为阳,人下接地方为阴,元气在周天运行中,行督脉为后天,下阳脉为先天。
第三节口诀,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口诀二言‘翕聚’,是守中抱一的工夫,口诀三言‘蛰藏’,则深根固蒂之口诀。翕聚蛰藏,本为表里。非翕聚则不能发散,非蛰藏亦不能发生,是此二节一贯而下,两不相离者也。此诀无它,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神下藏于气穴之内。此穴有内外两窍,外窍喻桃杏之核,内窍譬核中之仁。”气穴行“伏气”之法,先天、后天互换互补,“此是胎息还元之初,众妙归根之始也”,后有行禅图、立禅图、坐禅图、卧禅图,是指行立坐卧,不离这个。
2、利集主要论述元精,讲炼气还神的过程:
第四节口诀,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道德经》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惟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种子是也。以萁入于混沌,故名‘太极’;以其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阴阳未分,故名‘一气’,又名‘黄芽 ’,又名‘玄珠’,又名‘真铅’,又名‘阳精’。”归为“元精”之实。
亨集讲元气的运行,元气穿“艮背”是运气的原理。利集则是讲元精的化合,元精化元气穿“艮背”,要有其后“聚火载金诀法”的四法——吸、舐、撮、闭四字。在“三元”流质体中,元神、元气、元精又分别代表三相,灵相、气相、物相,三相动作方式不同,三者的过程不同。
元精化元气,元气为后天之气,气运人之昆仑,承太阳之气化合先天之水,顺阳脉内润五脏,后络六腑之精,化合太阴之精。“天人合发”讲发生,指阴阳、先天和后天,“采药归壶”则是元精化元气、元气合元精的修炼过程,太阴之精为大药。
第五节口诀,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口诀四中有“聚火载金诀法”,载“金”上昆仑,运至人之头顶。“此处乃玄中之玄,天中之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脑血之琼房,魂精之玉室;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乾坤交媾”即为天地、阴阳、先天后天的相合场所。“去矿留金”指元精化合金精的过程。《原道歌》云:妙运丹田须上下,须知本体合西东。几回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
 3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前段‘乾坤交媾’,收外药也;(后有‘卯酉周天口诀’)此段‘卯酉周天’,收内药也。外交媾者,后上前下,一升一降也;内交媾者,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也。两者循环,状似璇玑。”
第六节口诀,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原初那点精金,浑然在矿,因火所逼,遂上‘乾宫’。渐采渐积,以烹以熔;损之又损,炼之又炼,直至烟消火灭,矿尽金纯,方才成一粒‘龙虎金丹’。”
“ 概自从金元以来,而学道之人少有知之者,独吾师尹公曰:‘鼎中有宝非真宝,重结灵胎是圣胎。’然而珠在昆仑,何由得下而结圣胎?必假神庐,窃灵阳真气以催之,太阳真火以逼之。催逼既久,则灵丹应时脱落,吞入口中,化为金液,而直射丹扃之内。霎时,云腾雨施,电掣雷轰。鏖战片饷之间,销尽一身阴滓,则百灵如福之辏毂,七宝若水之朝宗,皆聚于此矣。”
此时修炼,重在“火候”。“火候最秘,圣人不传,今则露之:药非火不产,药熟则火化矣;火非药不生,火到则药成矣。且火候之奥,非一概而论。故未得丹时,须藉武火凝之;即得丹时,须藉文火养之。”
3、贞集主要论述元神,讲炼神还虚的过程:
第七节口诀,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释氏发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名‘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正是熟路,顺路而归。”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窠之变。”自然要外固“三要”,内遣“三害”。《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又有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贪 痴。”婴儿成真人,还需“出离苦海”,运“真空炼形”之法,方成真仙子。
第八节口诀,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阴长生曰:无位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碍。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工夫在。所谓‘真人居上界’者,即婴儿出离苦海,移居天谷之时也。‘空寂冥心’者,即吕祖向晦宴息,冥心合道之法也。施肩吾曰:‘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脱樊笼。’”
所以尹公子云: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谭长真云:婴儿移在上丹口,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
第九节口诀,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口诀九是真人修炼的最高境界,炼神还虚之炼虚合道。“是以无上师曰:炼得金丹圆似月,未免有圆还有缺。何如炼个太阳红,三界十方俱洞彻。
“直到吾师尹公者出,以其夙植灵根,更得教外别传之旨,忽一旦禅关参透,豁然贯通,而千佛秘藏又复开于今日矣,故邵康节曰: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到此地位,方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在《性命圭旨》这本书中,口诀时期的原始形态已难见到,在亨、利、贞三集中,各篇文章又经过了若干次的整理过程,较为明显的是各篇层面的变化。第一层面是保留了部分原来口诀和口诀方法,第二层面是明代三教一思想对各篇的理论阐述,第三层面是三教中口诀、偈句的搜集陈列。
对于原来口诀和修炼方法,有徐海印发表的“《性命圭旨》十二大错”代为了考证,指出十二大错的地方。其实,这些错误的地方和其它的功法,正好说明了口诀时期“性命双修”的演化历史和发展轨迹,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那时的功法理论,可能有些失理,好比用现在的汽车比过去的牛车。
试列“《性命圭旨》十二大错”部分内容如下:
《性命圭旨》一书,玄宗学者,往往图之。然皆以色身立说,误人不浅。如《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尽以色身为喻。斯与黄帝〃我尚何存〃、老子〃外其身而身存〃之旨,大相背离矣。与钟祖〃未生身处下工夫〃之语,吕祖〃穷取生身受炁初〃之说,亦乖违矣。
 4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享集·退藏沐浴工夫》节内谓:〃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梅自强医师门径之说,正指此处)。学者读到此处,往往依书行事,得脑漏之症。昔汪师有一女弟子,未遇师时,依此下工,竟发癫成傻,此误人一也。
又曰:〃常操此心,退藏夹脊之窍,则天地正气,可扯而进。〃若果依此下功,非得遗精不可,此误人之二也。
玉液炼形法则,尽抱着这臭皮囊做工夫,此与先天虚玄大道,究有何干。此误人之三也。
《安神祖窍》节内谓〃人身乃小天地,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一寸二分处。〃此岂纯阳老祖所谓〃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之旨趣耶?若果凝神于此,非生痞块不止。此误人之四也。
列此四误,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