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洼的湿地那里,甚至有时候就在紫禁城背后的景山里面进行一些小型的打猎活动。康熙晚年,六十六岁的时候,他自己统计了一下,说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三十五只,豹二十五只,猞猁狲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二只,一般鹿上百只,野兔之类那就不计其数了,可见他的武功非同小可。他也希望自己的皇子皇孙能继承这个本事,他带他们去围猎,就是有意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在木兰秋的过程当中,由于有时候会跑到比较远的地方,在过去那个时代,不可能一天到达,当然途中就要不断地宿营。宿营就要住帐篷,到了木兰围场更要住帐篷,皇上住的帐篷呢,就叫做帐殿,那是很尊贵的。据史料记载,当时去打猎的时候,最多达到一万五六千人,非常浩荡的队伍。驻扎的时候也是很大的一个营盘,当中皇帝以及他最亲近的随从所住的营区就叫做皇城,皇帝住的那个帐篷在最当中,应该是黄颜色的,用皇帝特许的一种颜色制作的布匹做的一个大帐篷,在最当中;外面就是保卫他的一些帐篷,从四面八方包围他,包围他的目的不是去对他不利,而是为了保卫他,从形式上来说是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叫网城,它们构成一个内营盘,叫内城;内营盘之外还有外城,外城营帐就更多了,整个营盘是内圆外方的形制,非常壮观。一路上,他们可能会宿营几次,到达以后就进一步安营扎寨,那个营盘一定就更加地宏伟,设施也更加周备。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不断去打猎。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你想,康熙四十七年意味着康熙登基已经四十七年了,康熙是一个七八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康熙这个人身体很好,上面说了,他打猎的能力也特别强,他的武功非常好。那一年,他又带着太子、皇子,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去进行木兰秋。到达后,他当然住在最当中的帐篷里面,就是帐殿,但是没想到,接着就发生了夜警事件。夜就是夜晚、午夜、深夜,警就是一种危机的情况,一种险情就出现了。怎么回事呢?就是康熙他发现晚上的时候,有人在帐篷外面偷偷地窥视他的行动。你想这还得了?是不是啊?
  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事件,令康熙大为恼火,也直接引发了康熙朝的时局动荡。那么,究竟是谁,竟然如此大胆,去偷窥康熙皇帝的行动?他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胆敢这么去做?
  要把这件事弄清楚,就还要再折回来,从头说起。
  康熙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少年天子,他当时主要靠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进行政治方面的指导,指点他怎么来执政。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早就完成了大婚,生了孩子,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做统治者、做皇帝的经验——他就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就是要从儿子当中选一个来立为太子,公开向朝野宣布,清朝的皇位有了正式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太子。
  清朝在康熙以前的几个皇帝的情况是这样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虽然已经称帝了,但是他们当时还没有完全打进关内,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国的皇帝;真正成为统一的中国的皇帝的是打进关内的那个皇帝,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顺治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孝庄太皇太后她有一个考虑,这是一个很睿智的妇女,是一个大政治家,她考虑到从清朝皇帝的前几代情况来看,皇太极他的皇后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就是说没有嫡子;到了顺治这一朝,皇后也没有生儿子,康熙本身也不是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的,不是嫡出的。当时满族入关以后,已更深地接受了汉族宗法思想的影响,就是认为嫡出和庶出区别是很大的,这个在《红楼梦》里面是有反映的。大家记得吧?像探春和贾环就因为不是王夫人生的,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有无数的烦恼。特别是探春,那么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性,那么美丽的一个女性,那么有能力的一个女性,但是她就为自己不是嫡出的而深感痛苦。
  在康熙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康熙的皇后开始生儿子了,康熙的正宫皇后赫舍里氏,她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虽然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是她又怀了第二胎,第二胎又是男孩,而且就生下来了,生下来以后还养大了,这就成为清朝统治阶层的一件大事。因为刚才我已经给你捋了一遍,皇太极,他的皇后没有生儿子,没有嫡出的儿子;顺治,他的皇后也没有生儿子,康熙也不是皇后生的,康熙也是庶出的,当然后来康熙和他的嫡母,和这个皇后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康熙朝,清朝就终于有了自己皇帝的嫡子了。满族入主中原,要征服所有的中国人,中国人里面汉族占绝大部分,汉族的文化传统是最重视分清嫡庶的,所以,为了笼络、震慑全部的中国人,特别是整个汉族,这个时候来宣布,我们满族也很尊重分清嫡庶的排序,现在我们的皇帝有了嫡子,我们就要把他宣布为太子,这样就使清朝皇权的合法性,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得到巩固。它有这个意义,所以不是简单地立一个太子,它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在里面。
  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导下,康熙就决定立他的皇后生的孩子为太子。这个太子虽然是老二,但是因为老大夭折了,也等于是老大,他给他取名就叫做胤。皇太子立为太子的时候才多大年纪呢?还不到两岁,一岁半。但是当时康熙皇帝告示天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来宣布这件事情。在这个仪式上,一个一岁多、不到两岁的孩子,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各种仪式当中的项目,于是就由他的奶母抱着,来完成各个大礼当中的环节。这是清朝的一件大事。
  这个太子立了以后,康熙就对他重视得不得了。康熙这个人爱孩子,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简单来说,他的所有的皇子,他全爱;所有的女儿,他也全爱,是这么一个父爱无边的人,而且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对太子他当然就更爱了,爱到什么地步呢?爱到太子的待遇不但跟他一样,比如说皇帝应该用黄颜色,用一种特殊的黄颜色,他就让太子穿的服装、用的轿子这些东西,都是跟他用完全一样的颜色;后来他还给太子盖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就是毓庆宫。据清朝史料记载,太子的毓庆宫里面所摆设的一些古玩,那些豪华的东西,甚至超过了康熙本人所拥有的。后来有一件事情,很滑稽,也令康熙很后悔。他觉得那个太子是他看着长大,那么可爱,又是今后他的王位继承人,他的接班人,所以觉得太子要用什么东西,应该问内务府要——内务府就是供应皇家各种用品的那么一个机构。他说那就干脆让太子的奶妈的丈夫,让他奶父当内务府总管得了,为什么呢?因为太子要东西方便。一撒娇,跟他奶妈一说,一会儿这个东西就来了,省得一层层禀报去。康熙后来对此当然很后悔,但是他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在生活上对胤他是无微不至地宠爱,从其他方面来说,就是培养他:一个是从文的方面培养,首先让他要研习满文、蒙文和汉文。太子也很争气,最后满文、蒙文、汉文都特别好。因为对他来说最困难的是汉文,对不对啊?康熙的时候,宫廷里面互相说话是说满文的,所以满语首先这个语言就不用教,满文又是拼音文字,懂了满语以后,你学满文也就比较容易。满文是借鉴蒙文创制的,满文学好了蒙文自然也就很容易掌握。但是汉文就需要从头学起,汉文不是他们的母语,难度很大。康熙就找来当时中国汉族里的饱学之士、大儒、名师,天天来服侍太子,来精心地教授他。胤很努力,也学得非常好,后面我还要举例子,成绩确实非常出色。
  我一开头就说到了,康熙特别重视保持满族的骑射传统,在对胤的培养上也不例外,从小就让他学打猎。我现在举的这些例子,都不是野史上面的,都是正史上面的记载。当然这些正史记载有时候你也不能完全信,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档案也是由胜利者掌握的,这些人可能在书写历史和整理档案时会有一些主观的东西加进去,但是它基本上还是可信的,因为它基本上要根据事实来陈述。据记载,康熙带着胤打猎,那时候胤才五岁,五岁去木兰围场,那太远了可能去不了,那么在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