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事实来陈述。据记载,康熙带着胤打猎,那时候胤才五岁,五岁去木兰围场,那太远了可能去不了,那么在哪儿打呢?去南苑那个海子也觉得比较远,于是就在景山,紫禁城后面的景山。原来景山里头不像现在这样,它里面原来就是荒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也有一些放养的野生动物。据史书记载,太子跟他的皇父打猎,五岁,连发五箭,就射中了五个野兽,一个鹿、四个兔。下面有人在笑,说这可能吗?是不是打猎的时候底下有人把动物牵在他眼前,让他射。说老实话,一个五岁的孩子,你就是把动物牵到他眼前让他射,有的也未必能箭箭射中。但太子他就是五箭都没有虚发,就射中了一只鹿,四个兔。太子就这样在皇父的精心培养下,茁壮地成长。
  太子胤在父皇康熙的精心培养下,长大成人,一个父慈子孝、乐享天伦的故事在红墙黄瓦的皇宫里演绎着,而太子最终继承父业、登基大宝,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康熙曾在亲自率军出征平叛的情况下,让太子在紫禁城代理政务,他曾这样夸赞太子,说太子“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然而,事情却远没有我们想像得那样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父子开始出现了裂痕。那么,一个是慈爱无边、英武一世的父皇,一个是意气风发、文武全才的太子,两个人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太子胤还能如愿以偿地继承皇位吗?这就是下面我要讲的。
  开头谁也没有想到,康熙和太子之间,逐渐出现了皇权和皇储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很好解释,从人性角度就能解释。你想想,一个太子十二岁的时候,他觉得我今后当皇帝,他很高兴;二十二岁,他觉得我已经可以当皇帝了,但是我父亲还很健康,我得好好伺候,我等吧;我三十二岁了,我的父亲还很健康,我哪天当皇帝啊?是不是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皇储就开始产生这种心理,于是就接连发生了很多事情。
  一开头这种事情跟康熙本人无关,比如说皇太子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他的老师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饱学之士,年纪当然也很大——教他的时候,就已经是四五十岁了;他长大了,他们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经常辱骂他们,一生气,他就不管他们是多大岁数,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学问,就辱骂老师。当然不管怎么样,也有人汇报到康熙那儿去,康熙就觉得我这儿子怎么回事?辱骂老师,不应该啊。然后皇太子做下更过分的事,就是鞭笞权臣,地位很高的大臣,在朝廷里面都掌握很大的权柄,康熙都善待他们;康熙有时候发发火,批评一下,也很少说让人把他们的裤子脱了打屁股,当众羞辱或者是鞭笞这些大臣。康熙没做过的事,太子却做了,他一发落那些大臣,他就这么来,底下人当然是你怎么指挥怎么来,因为你就是今后的皇帝啊!还有什么好说的,对不对?你的命令就得听。康熙就开始不愉快,就觉得胤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但是康熙还是隐忍了,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儿子,是他立为太子的嫡子,而且太子今后确实也要当皇帝,当皇帝有点威风也可以理解。可是后来,逐渐地,他对太子的不满就不是出现在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征的时候不舒服了,身体有病了,当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皇子——那时康熙的儿子已越来越多了,都要去问候。结果他就发现太子对他生病,不但没有一点很忧戚、很伤心、很着急的样子,反而面有高兴之色。从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吗?有人在点头,是不是?当然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你要认真地来读清史会发现,这种记载有不真实的一面。因为大家知道,康熙后来的政权没有交给胤,这是很清楚的,后来的皇帝是雍正,是胤的一个弟弟,是四阿哥。四阿哥当权以后就会整理、修改各种档案。现在如果我们仔细来做历史研究,就会发现在朝鲜也有史官,也有历史记录,例如《李朝实录》。朝鲜很长时间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实录》里面的记载不是这样的,但是也很可怕。《李朝实录》说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对康熙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表现,而是跟随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他们心想,你看,老爷子快完了吧,咱们跟着的这个主儿马上就要升为万岁了呀,都额手相庆,是这些人,闹得很不堪,被汇报给康熙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康熙就开始警觉了。哦,闹半天,我培养了半天,最后成了我的一个威胁了,是不是?想抢班夺权哇?康熙就开始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因为培养这么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养,不能付诸东流啊!而且确实太子的优点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还是采取了隐忍的态度。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现在要讲的帐殿夜警事件的时候,康熙就忍无可忍了。
  这事有好几个导火线,第一个导火线:当时康熙带着浩荡的队伍去木兰秋,途中就扎下营盘了;他带了很多皇子去,当时第十八个皇子——当时他的儿子已经很多了——十八阿哥已经七八岁了,他特别喜欢——康熙每个儿子都喜欢——这十八阿哥路上就得了腮腺炎。
  这里我插一句,我在讲述里,有时把康熙的儿子说成王子,有的听众跟我提出来,皇帝的儿子是不是该说成皇子啊?这个意见很好,说成皇子更精确些。但有的人以为说王子,那就是王爷的儿子了,这是不对的。在清朝,王爷的儿子官方的称呼是世子,不是王子,王子这个词儿,是跟国王配套的。20世纪初以来,我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把相当于皇帝的人称为国王,把国王的儿子,称作王子,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了通俗些,就又译成《王子复仇记》。王子就是指国王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就是本来可以继承帝位的人。其实在清朝,康熙自己也好,朝野上下,一般情况下,都把康熙的儿子叫成阿哥,太子是二阿哥,后来接替康熙当了皇帝的雍正是四阿哥。那么,现在我们讲到了十八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木兰秋的半路上,十八阿哥得病了。
  十八阿哥发高烧,得的应该是腮腺炎,根据清朝史书上的记载,我们今天可以做出这个判断。当然当时没有腮腺炎这个词,但是咱们可以根据他的症状,从现在的临床医学做出判断,无非就是腮腺炎,并不是个了不得的病。但是在清朝,治这个病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个十八阿哥高烧不退,康熙就很着急,康熙疼爱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把他搂在怀里头,太医看病的时候都是搂在怀里头这么看的。他特别爱十八阿哥,他让太子随后从北京城赶到营盘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据史书记载,确实是太子对十八阿哥,自己亲弟弟的病情,十分地冷淡,这个在《李朝实录》里面没有相反的记载,可能就是事实。说老实话,作为太子,他觉得每一个兄弟都是潜在的威胁,是不是啊?每一个兄弟都可能来夺我这个太子的位子,都想最后来继承皇权。一看父亲这么喜欢十八阿哥,他心里当然不高兴,你什么意思,对不对?你把我搂着还差不多,你搂着十八阿哥,这算怎么回事,你让他自己躺床上歇着不就得了吗?所以他看见就心里不舒服,表现在外面就是很冷淡。康熙看到他这样,痛心疾首,他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后来康熙就说了,说他对他的亲弟弟一点感情都没有。封建社会是最重所谓“孝悌”的,“孝”是指对待父母,“悌”就是指对待兄弟,当时的人认为这两个态度是做人的最根本的立足点,那么你毫无孝悌之心,你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继承皇业呢?但是康熙当时也忍了,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是随时会一触即发了,结果,紧跟着就发生了康熙万万不能再加容忍的事情,就是帐殿夜警。
  可能是康熙自己先有一些感觉,觉得晚上有点不对头,然后康熙得到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这么个情况吗?有人从您的帐殿外面偷偷往里面偷看。这个偷看您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太子啊!这个时候,康熙就一下子,猛地感觉到他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这还得了?还用细琢磨吗?那不很简单吗?就是看我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嫌我活得太久了,看我什么时候死啊!于是大怒。这就是帐殿夜警事件。
  然后,康熙就在有一天当众大怒,通知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太子捆起来,不是用绳子,用铁链,然后他一赌气,又把其他那些太子的兄弟,那些阿哥们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