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呢?在小说后面有很多透露,有些透露也还值得拿出来一说。你比如说在第五十五回好像很随便地写到了一句,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太妃就是当今皇帝的母亲那一辈的一个妃子,可是到了第五十八回,有人说是不是写错了,第五十八回说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前面不是说一个太妃病了吗?死的就应该是太妃,怎么又成了老太妃呢?其实这说的是一个人,看你以谁为坐标系:康熙的一个妃子,在雍正那一朝,她是什么啊?她是太妃;到了乾隆那一朝,她还没死,她是什么啊?老太妃。有人说,哎哟,能活那么久吗?哎呀,你查一查资料不得了,康熙有一位妃子活了九十七岁,的确有活得久的。那么《红楼梦》里面所写到的雍正朝的太妃,乾隆朝的老太妃,可以考证出来。因为在《红楼梦》小说的第五十五回、五十八回已经写到乾隆二年的故事了,在乾隆二年你查史料,确实有一位康熙当年的嫔,嫔比妃低一格,姓陈,是汉族的血统,在那一年薨了,确实是大办丧事。这就说明《红楼梦》写所谓太妃老太妃薨的事,也是有生活原型的,只不过书里写她的时候,把她的封号提升了一下,从嫔升格为妃。
  这个老太妃的生活原型,就是陈氏,一个汉族女子。这个陈氏的父亲都可以查出名字来,籍贯江南叫陈玉卿,有名有姓的。那么为什么曹雪芹要写这个陈氏呢?为什么要把现实生活当中的这样一个好像无足轻重的角色,搁到小说里面来写呢?而且有一段文字就更古怪了,他写这个老太妃薨了以后,朝廷大办丧事,像贾母虽然年纪大了,但她是诰命夫人,还有邢夫人、王夫人,这些人都要一起去参与这个丧事的,就要离开自己的府邸,到办丧事的地方,而且还要住下来的,结果她们怎么住呢?第五十八回有一段文字你也不要放过,说他们寻找下处,下处就是参与完祭奠活动以后,去歇息的一个住处。他们所找到的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房舍极多极干净,有东院有西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住东院,同出同入都有照应。这个文字很古怪,是吧?根据小说里面的描写,贾府地位并不高,是不是啊?贾府到了贾代善死了以后,就是贾赦袭了一个爵,无非就是一等将军,而北静王何等尊贵啊!两家合住一个大院子,而且大家知道,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东边西边哪个高贵啊?东比西贵,是吧。下面有人在叨咕,说不对,不是,慈禧太后不是西太后吗,她不是挺厉害吗?她本人厉害,是不是?真正在东太后活着的时候,东太后地位比她高的,只是因为东太后这个人很善良、很懦弱,权柄就落到西宫的手里面去了,而且东太后后来又死掉了,是不是?确实是东比西贵的。
  有的人说,这个曹雪芹写作就不认真,或者说就是艺术虚构,人家就乐意这么写,讨论什么啊,东、西有什么好讨论的?写小说嘛,贾家就住东院,北静王他们就住西院,怎么着了?你非要这么着我也没办法,这也是您的一种读书方法,我也很尊重,我这里作揖了,但是我希望下面这些朋友还是听我说一说,就是因为有生活的真实在那儿。《红楼梦》它是一个自叙性的小说,自传性的小说,他的创作素材,基本上就是他们曹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他写这些事情都有生活原型,那为什么生活当中会是这样的,我就要告诉你,曹寅和当时他的大舅子李煦,在康熙朝他们表面上是织造,实际上他们还负有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务,包括给康熙从汉族的女子当中选择妃嫔。这是有史料支撑的,有记载的,当然现在查不到很多资料,但是仍然可以从李煦的奏折当中查到,康熙有一个嫔姓王,汉族,王氏的母亲姓黄,死掉了,李煦就专门写一个奏折上奏康熙,康熙这种私人的事就是由他们来处理的。所以,书中这一段话之所以可以理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在历史上,现实生活当中的康熙和现实生活当中的曹寅是一辈的,转化到小说当中,就是和贾母是一辈的,而这个陈氏之所以给她大办丧事,现在我就要告诉你她是谁的母亲了,她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题写“天香庭院”的那位皇子的生母,她就是二十一阿哥允禧的生母。允禧和雍正是一辈的,就是比贾母原型矮一辈了,而且很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陈氏之所以能够进入皇宫,之所以能够在康熙身边,给康熙生了儿子,就是跟曹家当时的选拔有关系。因此这个人生的儿子,转化为小说里面的北静王以后,这个府邸的人,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曹家就绝对不能够摆老资格,摆自己的贵族地位,绝对是非常感激的,甚至又由于这一个宗族的老前辈还在,于是就让他们住东院,自己这边的太妃少妃就甘愿去住西院。当然我说的是小说当中的人物,实际上现实生活当中这两组人物就是这样的一种相处方式,这被曹雪芹很认真地、纪实性地写到了小说里面,虽然这些人物的名字转化了,但是所呈现的面貌还是生活当中的真实面貌。
  那么这样一想的话,就太有意思了,这个允禧究竟和曹家来往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不是啊?《红楼梦》的“天香楼”很显然就来自于允禧的“天香庭院”的匾,《红楼梦》里面一会儿说太妃、一会儿说老太妃的那位妃子薨了以后的丧事当中,北静王和贾府两府临时居住的情况,就反映出当时的曹家和允禧这个王府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那么好,不多说了,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得出这个结论,我们在通过一番寻找以后,终于找到了和曹雪芹他们家族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皇族的分支,那么秦可卿的原型一定就在这些分支当中。下一讲我就会告诉你究竟秦可卿的原型是谁。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过上几回的梳理,我们已经知道,要把秦可卿的原型搞清楚,需要从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当中去寻找线索。那么现在其实已经可以说是接近水落石出了。经过了一番“柳暗花明”,我们已经走到了秦可卿的“又一村”了。我现在稍微回顾一下前面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历程。
  我首先从贾府的婚配入手,一步步走近秦可卿的生活原型。通过第三讲《贾府婚配之谜》、第四讲《秦可卿抱养之谜》、第五讲《秦可卿生存之谜》和第六讲《秦可卿出身之谜》,我层层剥笋般地分析,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不但不可能寒微到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也不可能是在一个小官吏的家庭里长大成人,然后才嫁到宁国府,有了贾蓉妻子那么一个身份。她的真实出身,不仅并不寒微,甚至还高于贾府,应该说是出身极其高贵,很可能来自于宫中,是皇族的血脉;所谓由小官吏抱养,也确实找了个小官吏来合作,充当幌子,但从根本上说,那是对外施放的烟幕。她应该很小的时候就被隐藏到宁国府,作为童养媳,精心地加以培养,并且与她的真实的背景家庭,也还一直有着联系,她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物。通过第七讲《帐殿夜警之谜》、第八讲《曹家浮沉之谜》、第九讲《日月双悬之谜》、第十讲《蒋玉菡之谜》和第十一讲《北静王之谜》,我又抽丝剥茧般地揭示出来,《红楼梦》虽然托言无朝代年纪可考,其实这部书里讲述的故事,其时代背景是大可考据的。经我考据,得出的结论是:《红楼梦》描写的社会背景,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书里把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合并在一起写,重点写的是乾隆朝,“当今”这个“日”,和潜在的敌对政治势力“月”,构成了紧张的“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形势。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是被康熙两立两废的太子胤,和胤的嫡长子弘皙,他们那一派势力,总憋着要颠覆乾隆,取而代之,他们被曹雪芹艺术性地演化到书里,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北静王、冯紫英等等。书里面也出现了忠顺王那样的角色,跟北静王,跟“义”字派,或者说“月”派,尖锐对立,双方的摩擦乃至冲突,震荡波一直辐射到贾府,造成宝玉被痛笞,皮开肉绽。总而言之,在康、雍、乾这三朝的皇族之中,存在着两股敌对的政治势力,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显然与其中的一股,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过这样一番梳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已经基本浮出水面。
  但《红楼梦》的文本里面,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