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描改为了字;又有一种版本是说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他把“十”改成了“于”,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些说法,说明人们普遍怀疑雍正登上帝位的合法性,但这些传说被清史专家所否定。首先,康熙朝并没有将传位遗诏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做法,那种做法,恰恰是雍正发明的;而且传位诏书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种写法,清朝的诏书,尤其是这样重要的文件,都是先用满文书写,然后再译成汉文的,在满文里,四阿哥的名字和十四阿哥的名字,写出来差别比较大,很难描改。
  但是,有的清史专家指出,康熙晚年,确实看重十四阿哥胤祯,有把皇位传给他的打算,后来这个念头表露得也很分明,因此雍正的登基,其实是一场宫殿政变。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传位遗诏,规格上倒是符合,有满文也有汉文,但疑点很多,很可能是事后伪造的。但不管你怎么在事后去分析,雍正他就是当成了皇帝。雍正当了皇帝以后,他就让他的兄弟们,把名字里的那个胤字都改成允,胤字只留给他自己专享。十四阿哥呢,成为雍正的一大心病,眼中钉、肉中刺,当然他对胤祯下的手,不像对八阿哥九阿哥那么毒,那两个后来一个被叫做阿其那,一个被叫做塞思黑,彻底削爵,而且彻底地被轰出宗族,根本不算皇族的人了,甚至人都不是了,贱民都不是了,最后雍正更干脆想办法把他们两个毒死了。这个十四阿哥毕竟还是他同母的兄弟,他先是让其去给康熙守陵,后来就拘禁起来,不过没有把他害死,但是告示天下,一个就是让他改“胤”为“允”——前面说了,所有的兄弟第一个字都不能叫做“胤”,都要改称“允”,第二就是这个人的名字,胤祯,光第一个字改成允也不行,第二个字还得改,就不许叫胤祯,就不允许“祯”字出现,谁要公开写出这个“祯”字,他就要生气,搞不好被他发现就要杀头。他把他这个同母弟弟的名字彻底改了,改成一个很怪的字,一个示字边,一个“是不是”的“是”,一个“一页两页”的“页”,这个“是”里面的一捺拖得比较长,把“页”搁进去,这个字就是“”,读音为提,最后他就把胤祯的名字改成了允。所以在雍正朝的时候,人们写文章都要避免“祯”字,到乾隆朝的时候,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是雍正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虽然乾隆实行了怀柔政策,比如将允释放了出来,还封了爵位,但是乾隆仍然严格地执行他父皇的文字避忌。因此按说一个人在乾隆朝写书,他也是万万不能够在自己的笔下出现一个“祯”字的,而曹雪芹在写北静王的时候,就故意要把这个字放上去,各个古本在这点上没有差别,都叫做“藩郡馀祯”。
  “藩郡馀祯”,这话表面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家贾宝玉确实有点如宝似玉,长得不错,是靠谁的福气呢?靠您,王爷您福气很大,您福气大得不得了,您还有富余,您剩下一点福气到了我们家,这点余福就让我们家的孩子出落得这么好,是这么个意思。表面是在向北静王谦虚,在那儿道谢,实际上在这儿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露出毒牙,你雍正皇帝不是不喜欢“祯”字吗?现在我写书就偏要把这个“祯”字白纸黑字给你写出来,在这儿呢!所以如果你认为曹雪芹写作完全没有政治性的心理呢,那是说不通的,他确实不是想写一部政治小说,但是他们家的遭遇和三朝的政治斗争牵连得太紧密了,他们家不但跟废太子关系密切,和十四阿哥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好得不得了;所以雍正当了皇帝以后,他们心里头是不服气的,这种不服气通过上一辈,通过曹就会感染到曹雪芹,曹雪芹在写作的时候,时不时就会露出一种他内心的怨恨,那么“赖藩郡馀祯”,这个字眼本身就是很惊人的。
  说到这儿,我想有的朋友可能还是觉得,我光是举一个例子不服人,那就再举一个,其实我还好多例子呢。还记得北静王见了贾宝玉的时候,送了贾宝玉一个什么东西吗?香念珠,对不对啊?有人查过什么叫香念珠吗?你去问古董商去,有没有这种香念珠啊,没有。这是曹雪芹杜撰的一个名目,是一种鸟的名字,而且在古代的汉语里面,它有兄弟的含义,明白吗?那么香念珠,这含有讽刺意味,这个水溶就说,这个香念珠是谁给他的?当今皇上给他的。大家知道,在元春省亲之后,才是乾隆元年的故事,这个以后我还会再给你提供论据。从《红楼梦》第一回到第十五回,模模糊糊的应该是雍正朝的故事,对这一个阶段的故事曹雪芹在时序上时有混乱,而且有意无意地让它模糊不清,但是大体上可以推测出来,这一部分是写雍正朝的故事,或者说是写雍正刚刚暴死,乾隆刚刚即位,那个时间段上的故事,包括秦可卿死了,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应该都是这段时间里的事情。十六回以后,应该才正儿八经是乾隆朝的故事。因此把这个香念珠送给北静王的皇帝,应该就是暗指雍正皇帝。曹雪芹敢不敢骂皇帝?他敢骂皇帝,他骂皇帝什么啊?想起一句话了吗?“臭男人”,他借谁的嘴骂的?他借林黛玉的嘴骂的。所以你不要以为《红楼梦》里面没有政治,他有黑话的,曹雪芹是写黑话的,他不得不写下一些这种黑话。而且他为什么把这个香念珠叫香念珠,他隐含着这样的讽刺:您还好意思把一串念珠叫做“”,您那个残杀兄弟的作为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不但残杀了八阿哥、九阿哥,三阿哥也被整得是一溜够,死于禁所;十四阿哥,他同父同母的兄弟,也被他折磨得够戗;在底下,他整治的人就更多了,包括把他扶上皇位的隆科多和年羹尧,他都毫不留情。你想想,这么一个人,假惺惺把一个香念珠,象征兄弟情谊的东西,给了北静王,北静王不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不懂事给了林黛玉,给林黛玉好,这个曹雪芹设计的情节非常巧妙,就由林黛玉来骂,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所以掷而不取,啪就扔地上了。大大出了一口恶气。是不是啊?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林黛玉骂臭男人,不是连北静王也一块儿骂了吗?而且,贾宝玉跟她只是说,那是北静王给的,林黛玉骂的臭男人就是北静王。说得也对,这一笔描写,把林黛玉那蔑视封建礼法价值观的叛逆性格,鲜明地刻画出来了。但曹雪芹他也是在客观叙述,这叙述者前面是点明了香念珠的原始来历的,因此,曹雪芹这样写,就是骂皇帝是臭男人。
  我觉得我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这就说明在《红楼梦》里面,是有政治的,而且是两军对垒的。一派就是以义忠亲王老千岁为旗帜,以北静王为掩护,以冯紫英等人打前阵的这样一股政治力量,而且这股政治力量的人物还很多,我以后还会说到,它都是有埋伏的,这是一派。这一派概括来说就是“义”字派,明白了吧,牵头的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突出一个“义”字。另外一派就是忠顺王府这一派,这一派写得比较模糊,仇都尉和他的儿子应该是这一派的,但杀出来短兵相接,就是长史官到贾政这儿要人,要蒋玉菡。这一派在命名上曹雪芹也很费苦心,是“顺”字派,明白了吗?两派的符码里,都有一个忠字,两派对书里的太上皇,也就是现实生活里存在过的康熙皇帝,都没意见,都忠,他们在这一点上,有重叠,但对所谓“当今”,态度就不同了。一派对当前坐皇位的人,是顺从的,比较满意,对当今皇帝忠顺王府一派比较满意,所以曹雪芹给他取名叫忠顺王,“顺”字派;另一派是“义”字派,义忠亲王老千岁。
  “顺”,代表着对皇权的顺从和拥护。“义”,这个“义”字,可不能随便出现的,大家想想在《水浒传》里面,一些造反的人,他们的厅堂挂一个什么匾啊?聚义厅!所谓“义”,就是面对着不义,愤而起来要主持正义,所以实际上在《红楼梦》里面,它是有很多笔墨写到了那些日常生活的流水账,你觉得无非是吃饭啊,做诗、看花,但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着重大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他的故事的总背景,是有政治的。
  在《红楼梦》里面,我们是可以找到两派政治力量互相激荡的痕迹的。贾府跟“义”字派是一头的,跟北静王的关系尤其密切。北静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呢?在小说后面有很多透露,有些透露也还值得拿出来一说。你比如说在第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