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龙闯北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组50多个人, 指定搭乘2号救生艇。这是一种橄榄型、全密封的船,不像一般
船上的救生船是敞开的,倒像一个潜水艇。也许是因为极地严寒的缘故吧。

    全体人员都穿好救生衣在甲板集中。举起相机才发现,我离一个合格战士的标
准还有差距:匆忙之中,我的数码相机里面的储存卡忘了带,根本无法工作。

    船员们七手八脚把救生艇往海里放,这个铁家伙发出巨大的汽笛声,船尾的推
进器也高速旋转起来。船放到一半,表明一切正常,演习宣布结束。这时出现了一
点故障:救生艇上不去了,因为起吊机的电源开关打不开了。经过几分钟紧张检查,
故障得以排除。 汪大副告诉记者,几天前试航时,1号救生艇进行了试放。至于这
只2号艇, 他一时记不清上次试放是什么时候了。不过他安慰我说:电力系统不影
响安全,因为艇是靠自身重量放下去的。

    演习结束后不久,雪龙号考察船中午12点半正式起锚,驶向大海。根据我手中
的罗盘显示,雪龙号目前的行驶方向是正东北。按计划,考察船昨天上午离开上海
外高桥码头,应该驶向长江目的锚地,在哪儿停泊一天。安排停船的目的,按考察
队队长陈立奇的话说,这给船上的科学家留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平静的环境下,
从集装箱里把仪器搬出来。另外也可检查一下,如果万一有什么疏漏,可以采取补
救措施。

    但是,在启航仪式后,昨天船只挪动了一点就停住了。一停就是一天。停船的
原因,听说是海关检查方面遇到了点麻烦。队长不让“新闻班长”吴金友告诉记者
具体原因。只说:以后这条船还得出海,有些人得罪不得!

    有两个小插曲值得一提。

    由于这是雪龙号首次去北极航行,特意聘请了一位俄罗斯专家伏拉基米尔作冰
上导航。前两天各项工作还显得有些忙乱,如食堂的饭盐放得不少,不少人吃得直
吐舌头。疽伏拉基米尔还端着饭盆去食堂,昨天他干脆绝食了,一粒米也不肯吃。
好在船还停在离岸很近的地方,赶紧派人买来奶酷、面包。

    今天在甲板碰见伏拉基米尔,问起吃饭的情况。他说,在南极当考察站长时,
他经常去中国的考察站,吃的中国饭菜比现在“好得多”。不过,他对刚开航出现
一点不周全表示谅解。

    下午4点钟, 巨大的船体开始出现轻微晃动。我一边敲键盘一这想:我会不会
晕船?突然!我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停止了工作,按热启动键也没有反应。这是我以
前从来没见过的现象,而且这是一台刚买的电脑。

    莫不是这家伙开始晕船?


    0703 雪龙号驶出黄海,船上开始变的有序起来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航行,到7月3日,雪龙号已进入对马海峡。对马海峡位于朝
鲜半岛和日本之间。雪龙号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晚上超过了对
马海峡。

    天气多云,有风,海浪较大,船有些晃动。部分队员从昨天晚上起,开始再度
出现轻度晕船现象,不过现在大多已经恢复。船上的生活和工作也开始变得有条理
了。科学家们在整理仪器设备,船上还创办了一份名叫《极地探索》的小宝,稿件
已经备齐,正在做排版工作,估计明天就能出版。

    下午,首席科学家陈立奇作了一个专题报告,题目是“北极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以后五天的报告也已落实,除了科学家的专题学术报告外,还安排了记者做采访见
闻报告。来前,按照编辑部开会研究内容,我应该采写一批科学家的人物小传。可
实施起来,我发现难度很大,因为绝大部分的科学家我根本不认识,如果找上门去
“查户口”,年龄、简历先“盘问”一番,就算人家肯配合,写出来的也是干巴巴
的。

    忽然想起了邹捍,我们在北京就认识,这两天还聊了不少。虽说论资历他不算
元老,可谁要他和我熟呢,就先写他吧。


    队员传真:

    “板儿爷”科学家邹捍


    “怎么看都不像的科学家!”极地办的夏立民这么说邹捍。

    中央电台的张斌再仔细看邹捍两眼说:“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打死人家也不敢
相信你是什么研究员、博士,要说是个练摊的还差不多!”

    邹捍仰头大笑:“我们所都说我像个卖西瓜的!”

    邹捍的名片上印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境与极地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员、博士。在考察队员表上记着:邹捍,1959年生,北京人,汉族,群众,承
担考察任务:大气探测。

    不像科学家,说的是邹捍的外貌和作派。个子一米八还多,膀大腰圆,留个板
寸,脖子后面折子肉有三层之多。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大气所他的实验室。我们好
几个单位的记者约好去采访他,他竟然穿上拖鞋,脖子上还搭了条毛巾。后来来了
女同志,他换了双圆底布鞋,整个一板儿爷形象。

    “他这身板,在我们家乡叫做三扁担夯下去没事儿!”一位船员怎么说。

    可邹捍说,他一直运气不好,就是因为这身体。很小的时候得过喉炎,脖子前
面拉了一刀,现在还有个大疤。考大学考了两次,总算如愿以偿,进了刚恢复高考
时“牛牛的”中国科技大学。毕业考硕士,40℃高烧,落榜而归,回北京进大气所
工作。1996年被推荐去科学院读研究生,得甲型肝炎,在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住了
两个月院。1990年赴挪威卑尔根大学读博士,答辩前半年椎肩盘突出,在病房中躺
着敲键盘,完成了论文,至今腰还不能用劲。

    邹捍自己说,除了一个大脑袋,身体算是掏空了。不过,邹捍觉得自己还算是
顺利的,因为他想做的事,基本都做成了。

    本科毕业后,他就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做博士论文时,在完成“老
板”确定的方案的同时,他还自己确定了一套方案,结果预报准确率提高了 10%,
令答辩会上的各位权威们着实大吃一惊。

    1995年,他回到大气所工作,把目标定在臭氧层的研究上。今年上半年,他以
确凿的论据,首次提出了青藏高原上空和南极上空臭氧洞存在的动力学机制。

    此次科考,他和同事一起,将在北冰洋中放出30个高空探测气球,由此取得从
地面到30千米高空的臭氧浓度分布。从国际上来看,在北极地区用光学方法测量得
多,而用气球探测量还不多见。他希望,能从中发现北极臭氧层变薄的新的动力学
机制。

    “来之前,我还刚刚完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关于季风对臭氧的影响,漂亮极了!
先还得不能告诉你详情,回去后我准备写一篇漂亮的文章。”说到得意之处,邹捍
眉飞色舞。


    0704 住五星级宾馆,过共产主义生活


    7月4日全天,风平浪静,雪龙号考察团平稳的行驶在日本海上。有经验的队员
说,日本海本不应该是这么平静的。傍晚,天空出现了离开上海后的第一抹阳光,
大家心情格外好。今天正好是是星期六,晚上进行聚餐会,庆祝雪龙号各项工作进
入正轨。

    我也有时间、有心情去体会一下我们即将开始的海上生活。

    我在各个舱位转了一圈,发现大多数舱位的门都没锁,有的虚掩着,有的干脆
大敞着,舱内没有一个人。有的舱位夜里也不锁门。船上吃的、用的都发,防寒服、
工作服、劳保鞋、墨镜、手套、袜套、毛巾、牙刷、洗发液、香皂,以及牛奶、饮
料、维生素、营养素什么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就餐实行自助,端菜、打扫卫
生轮流值日,科学家、记者、领导都不例外。洗衣服可以自己到公用洗衣间,自己
操作全自动洗衣机即可,洗完了再往烘干机里一放,到时候来取衣服就行了。医疗
也不用付费,大病小病,只要能治的,吃药打针连挂号都不用挂。开船第一天还在
上海时,手机有信号。不管是谁的,你都可以借来用。打完送还即可,手机被戏称
为“公用电话”。

    同屋的聂晓阳感慨一句:“第一次感觉钱还真没什么用!”我的感觉是,雪龙
船上实现了共产主义。

    决定参加北极科考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两个月的海上漂泊,究竟会
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北京青年报的袁力为此还专程赶到上海,到雪龙号考察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