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注会-梦想成真-应试指南-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答案】D    

【解析】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纳税调整前所额×3%    

4。【答案】C    

【解析】境外所得享受所在国政府优惠政策而少交的税款视同已交,在汇总交税时可以抵减应纳税额。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税金为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四项税金    

     

……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直接发生的捐赠一律不得扣除。    

2。【答案】BD        

【解析】根据资产的税务处理规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可以提取折旧。    

3。【答案】BC        

【解析】经营性支出和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可以扣除,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不可以扣除。    

4。【答案】BCD        

【解析】有业务往来关系不能作为判定关联企业的标准。    

5。【答案】ACD       

【解析】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定交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可以在税前扣除。    

     

……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原材料损失,同时,要作进项税转出处理的,故正确答案应为10×(1+17%)-2=9。7(万元)    

2。【答案】√    

【解析】企业应税项目亏损但有免税项目所得的,则结转下一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应当为免税项目所得弥补应税项目所得后的差额。    

3。【答案】×    

【解析】这种实物收益,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投资所得。    

4。【答案】×    

【解析】 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商品流通、交通运输、劳务服务以及其它盈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5。【答案】√    

【解析】 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自产货物,都还要计交企业所得税。    

……    

     

四、计算题    

1。【答案】    

本题的考核点有 :(1)工资的列支标准,即应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的标准列支,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2)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以计税工资为标准计算列支的额度;(3)业务招待费应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计算允许扣除的额度;(4)折旧比例应按照税法或题中所给的条件和标准计算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应增加所得额;(5)企业对灾区的捐赠如果属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可在纳税调整前所得额3%以内据实扣除,超过3%的部分不能扣除;(6)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 ;(7)环保部门的罚款因为属于对违法经营的罚款,所以不允许列支;(8)对企业的赞助支出,属于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所以不允许列支。    

(1)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总额 =400×0。08×12=384(万元)    

应调增的所得额 =391-384=7(万元)    

(2)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三项经费部分应调增所得额=7×17。5%=1。225(万元)    

(3)业务招待费应调增的所得额 =6-900×5‰=1。5(万元)    

(4)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费 =400×8%+150×5%+50×4%=32+7。5+2=41。5(万元)    

应调增的所得额 =600×10%-41。5=18。5(万元)    

(5)对国库券利息收入30万元,按规定应免征企业所得税。    

(6)10万元罚款和支付的5万元赞助费按税法规定不允许列支。    

(7)允许扣除的捐赠限额=300×3%=9万元,应调增所得=100-9=91(万元)    

(8)企业应纳税所得额=300+7+1。225+1。5+18。5+10+5+91-30=404。225(万元)    

(9)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404。225×33%=133。39(万元)    

(10)本年应补缴所得税税额 =133。39-99=34。39(万元)    

     

……    

     

五、综合题    

1。【答案】    

(1)存在问题:    

① 企业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应作“其他业务收入”处理,同时补缴房产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应补缴房产税=100000×12%-1000000×(1-30%)×1。2%×6÷12=7800(元)    

应补缴营业税=100000×5%=5000(元)    

应补缴城市维护建设税=5000×7%=350(元)    

应补缴教育费附加=5000×3%=150(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00-7800-5000-350-150=86700(元)    

②调整汇兑损益分析:    

有外币业务的企业,在期末调整汇率损益时,应按期末当日的市场汇率进行。    

银行存款账户汇兑损益:40000×(8。4-8。3)=4000(元)    

应收账款账户汇兑损益:10000×8。4-50000×8。2+40000×8。3=6000(元)    

应调整汇兑损益=4000+6000=10000(元)    

企业已调整汇兑损益7500元,应调增所得额2500元。    

(2)200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50000+86700+2500=43920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439200×33%=149936(元)    

企业实际已纳所得税=115500(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144936-115500=29436(元)    

     

2。【答案】    

该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得计算是不正确的,有以下错误:    

(1)由职工福利、劳动保险费开支工资的职工,不应列入计税工资人员基数,企业多列支计税工资数额=40×800×12=38。4(万元)    

(2)多计提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38。4×(2%+14%+1。5%)=6。72(万元)    

(3)逾期未返还的包装物押金应确认为当期收入,计缴企业所得税,并且还应计缴增值税。    

应纳增值税=4÷(1+17%)×17%=0。58(万元)    

所得税计税收入=4-0。58=3。42(万元)    

(4)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为视同销售行为,应以售价计缴增值税,并以其与成本之差,调增应纳所得税额;    

补缴增值税=50×(1+10%)×17%-50×17%=0。85(万元)    

所得税计税收入=50×(1+10%)-50=5(万元)    

(5)技术转让净收入30万元以下部分暂免征收所得税,而超过部分(即15万元)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坏账准备”年末余额=120×5‰=0。6(万元),企业坏账准备年末余额0。8万元,多列支准备金0。2万元,应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2万元。    

根据以上分析,企业应调整计算如下:    

应调增的计税所得额=38。4+6。72+3。42+5+15+0。2=68。74(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68。74×33%=22。68(万元)    

应补缴的增值税=0。58+0。85=1。43(万元)    

该企业在纳税检查中被查出的问题属于偷税行为。    

偷税数额=22。6 8+1。43=24。11(万元)    

应纳税额=126+24。11=150。11(万元)    

偷税占应纳税额比例=24。11÷150。11≈16。06%    

应按《税收征管法》、《刑法》有关规定处理:偷税额占应纳税额10%~30%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2005梦想成真—《税法》应试指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考情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外企所得税)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客观题中,更加体现在主观题中。每年都会有计算题或是综合题。    

本章内容与前一章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内企所得税)有很大关联,在掌握了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学习本章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在学习时,关键要抓住两个所得税之间的差异。在2001年的考题中甚至专门出了一道多项选择题来测试大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的了解程度。综合起来,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纳税人的不同。前者是内资,后者是外资;前者全部是居民纳税人,后者是既有居民纳税人又有非居民纳税人;前者是联营企业必须先税后分,后者是合作企业既可以先分后税也可以先税后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