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2-我哥本山-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挣工分养家糊口,干了一年连粮食都领不回来。粮食不够吃,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更是上顿不接下顿。这个时候,母亲只有挖些山野菜什么的,掺到苞米面里做成饽饽,这就是我们当时的主食。可以说,我们的童年是伴随着饥饿长大的。    
         
      由于生活所迫,大哥李兴库和大姐李淑杰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家里挣工分,减轻点父亲的压力,这样才能保证我和弟弟们继续念书。后来,三个弟弟也相继辍学。正是由于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使我后来通过考试成为了乡机关干部,还先后当过副乡长、副书记,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哥、姐和弟弟们所做出的牺牲。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母亲。因为日子过得太艰难,我也一度产生了辍学的想法,但是母亲坚决不同意,让我一定把书念下来。正是由于母亲的坚持,才有了我的今天,也就有了我和本山的这份缘分。    
      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上在学校打打闹闹和往返好几十里的山路,我像一只饿狼一样,特别地能造(吃),一顿三、四个大饼子。每天,母亲都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上几块大饼子或者是几穗烀熟的苞米,加上一块咸菜疙瘩,这就是我的午餐。说实话,大饼子很难吃。做大饼子的苞米没去皮,所以很粗,往下咽的时候都拉嗓子。我唱歌的时候嗓子很粗,大概就是那时候吃大饼子拉的。尽管是这样,能吃饱肚子我已经很知足了,俗话说得好:“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对于前两句,我和本山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至于后两句,我想本山比我体会得更深一些。    
      人一上了年纪就有点发“贱”,现在条件好了,大米白面吃腻了,我和老婆有时候也吃点苞米面、高粱米之类的粗粮。但这时候的粗粮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苞米面是脱了皮的,磨得精细,再掺上点豆面、白面什么的,比白面馒头还好吃。现在的高粱米也都是些“大龙眼”之类的好品种,白得像大米似的,吃起来特别香。这样的高粱米过去不让种,因为低产。当时我们吃的是一种叫作“晋杂5号”的品种,因为秆颗矮,俗称“老母猪翘脚”。产量虽然很高,但是壳脱不净,非常难吃,不少人就是吃它吃出了胃病。我们两口子吃粗粮的时候,孩子们出于好奇也想尝尝,结果吃一口到嘴里,马上就吐了出来,咽不下去。现在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有理由幸福,因为他们的父辈吃了太多的苦了。    
      每天的中午,我在学校的教室里吃我的午饭,其他家远的同学也都是这样。那时候的农村是“共同贫穷”,家家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因此谁也不笑话谁。可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本山总是不在教室里,等我们吃完了饭他就回来了。根据时间判断,他肯定不是回家去了,而这附近又没有他的亲戚,他到底干什么去了呢?出于好奇,我就尾随在后面偷偷观察,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他根本没有回家,也没有带饭,而是躲到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呆着,往肚子里咽口水,等我们吃完了饭再回来。    
      当他装得若无其事地回来的时候,我问他:“本山,你干什么去了?”    
      他说:“我回家吃饭去了。”    
      我说:“你这是什么速度,这么快就吃完饭回来了?”    
      他说:“我是飞毛腿,跑得快。”    
      我不便当面揭穿,所以没有继续追问。上课的时候,赵本山虽然故作镇静,但是他的肚子不做脸,一个劲儿地叫:“咕噜”、“咕噜”、“咕噜噜”……他见我似乎明白了他的秘密,冲我龇牙一笑,没说什么。下了课,他喝了一肚子的凉水,想制止那该死的“咕噜”声。这下可好,“咕噜”声是没了,他肚子里传出来了“哗啦”、“哗啦”、“哗啦啦”的声音。平时有说有笑的赵本山,这个时候也蔫了下来,坐在那儿一声不吭。十六、七的年龄虽然不算小,但在现在父母的眼里那也是孩子。我真的难以想像,本山的这每个中午是怎样捱过去的?    
      第二天中午下课以后,本山又要往外走,我一把拉住他,说:“本山,帮个忙,我今儿个大饼子带多了,你帮我吃一个,就别回家了。”    
      本山说:“你别扯了,你家八口人,粮食本来就不够吃,怎么能带多呢?”    
      见他不要,我硬把他拉回到座位上,把大饼子塞给他。他犹豫了一下,看看手中的大饼子,冲我笑笑,就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他一边解释说:“这几天闹粮荒,有了早上的就没了中午的,这老肠家和老肚家老打架。”    
      我说:“我妈每天都给我带三、四个大饼子,以后咱俩分着吃吧。”    
      本山说:“分给我一半儿,你也吃不饱,那不行。”    
      我说:“没事儿,晚上回家我再多吃点就行了。你中午一点不吃,下午打不起精神来,咋上课呀?”    
      本山无语。    
      如果此时有人问赵本山最大的理想是什么的话,答案只有一个:能吃上饱饭。    
      从那儿以后,每到本山没有午饭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分给他一半儿。带大饼子还好说,带四个我们一人两个;带三个我们就一人一个半。但是带饭的时候就不行了,高粱米饭稀泡涨肚,装了一饭盒也不够我们吃半饱。我突然想了个办法,买了一个特大的饭盒,就像《红灯记》里李玉和拎的那种。饭盒的上层,有一个装菜的小盒,我把它拿掉,也用来装饭,这样就能多带点儿,我们也能吃得饱一点儿。一个半大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正像本山说的那样,给了他一半儿以后我也吃不饱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饥饿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当胃肠里的仅有的那点东西消化殆尽,再不能提供给大脑和身体足够的能量时,人就像一条癞皮狗一样,一点也打不起精神。饥饿能使人感到恐惧和绝望,使人万念俱灭。但是,一想起本山肚子里的“咕噜噜”和“哗啦啦”声,再难受也得咬牙挺着,把裤腰带勒得紧紧的。因为我知道,只有我饿一点,才能不让本山更挨饿。这样做值。在别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手来帮他一把,是做人的本分,并不需要多么高尚的思想和多么伟大的动机,和学雷锋没有一点关系。我想,如果当年我不给本山分吃大饼子,本山也不会饿死,我不会因此强壮到哪儿去。只不过,我们俩可能就成为另外的一种关系,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语文课本上有一篇《陈涉起义》,说的是秦朝农民领袖陈胜、吴广起义的事。其中陈胜的一句话我始终不忘:“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说:如果以后我富贵了,我忘不了哥们。当时同伴们嘲笑他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意思说:你一个种地的,有什么富贵可言?陈胜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学这个课文的时候,我们相互开玩笑说:“苟富贵,无相忘。”这话后来果然应了验!    
      回家吃晚饭的时候,我像吃“冤家”似的,可劲儿造。看我这么能吃,我妈以为我的饭量长了,便在给我带饭的时候多带了一个大饼子,这样本山就可以多吃一个大饼子了。回到家我仍然很饿,就逮着什么吃什么,地里的大葱、白菜都没少吃。    
      妈觉得奇怪,就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只好实话实说。妈听了我的话,半晌没说话。末了,她说让我哪天把本山带来,她要亲眼看看这个苦孩子。    
    


第一章 学生时代本山认母

     星期六上学的时候,我把妈的想法和本山说了,他非常高兴,竟兴奋得一天没上好课。一个从小就自己一个人生活的人,非常渴望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他此刻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放学后,本山就和我一起来到我家。这时候爸妈还在生产队里干活,没有收工。本山就建议我们两个去帮大人干活,我们放下书包就上地里去了。    
         
      妈正在地里扒苞米,一人一趟,紧忙活。有我和本山帮忙,妈就能停一下,歇口气。我们干了不一会儿,妈就撵我们走,说:“你们没干过活儿,别把手弄破了,回家写作业去吧。”    
      本山说:“我一个人过日子,啥活都干过。”    
      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