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山一发-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年后大油终于还清欠债,无债一身轻可以回国,他去找洪门大哥们商量:
  我四肢健全,恐怕还会再被人卖去当苦力。但若装出一只脚残废的样子,就不会有人想骗我去赌博了吧。
  所以此人才练习拄着拐杖走路。
  类似此一程度的人便是孙文打交道的对象。
  排斥外国人的风潮很早便兴起。早在一八五八年,加州议会便通过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法案。
  但联邦最高法院以如下理由判定其不成立:
  违背我国宪法之精神。
  对日本而言,那是明治维新前十年之事,日本的移民尚未形成问题。该法案的排斥对象是针对中国劳工。
  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完成后数年,美国国会组成加州中国劳工调查委员会,任命奥利弗·莫顿(Oliver Morton)为主席。那是一八七六年之事。
  在公听会上听取有识者的证言,其中之一是加州居民也是前国会议员的镂斐迪(Frederick F。 Low),此人曾担任过驻清公使一职。他的发言被国务卿西华(William H。 Seward)引用于报告中。
  中央太平洋铁路有五分之四是由中国人建造的。尤其是堤防建筑等工程几乎全由中国人承造。理由之一是他们的工资低,之二是土地属山间多湿区对健康有碍,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不耐该等工作,云云。
  委员会提出质询,该工作若由白人取代,可否立即接手?
  若由白人接手,所耗时间恐将更久。
  镂斐迪答道。
  这番善意的发言并不能改变排挤中国劳工的既定方针。
  为了符合宪法精神,对来自中国的商人和留学生不限人数皆表欢迎,仅对那些有抢走美国公民工作之虞的人进行调查。
  在中国,此一〃华工问题〃亦酿成难题。
  孙文几乎整天都在忙着阅读各种报纸。上海的《申报》等通常迟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送到。而以夏威夷兴中会人士为主力的《檀山新报》当然比《申报》送来的早。在旧金山,除唐人所经营者外,尚有由外国人所经营的华文报纸。孙文懂英文,连英文报纸也在阅读之列。
  第22节:三裔地(1)
  三 裔 地
  New York的汉译字,当时的唐人通常写成〃纽约〃。若说旧金山是美洲大陆西边的入口,则纽约便是东边的入口。
  两地皆面临海洋,分别是太平洋与大西洋。
  借由大陆横贯铁路之便,身为唐人的孙文从太平洋岸去到大西洋岸的纽约。
  来自欧洲的移民大多从此处踏上美国的土地。但来自亚洲的孙文却像逆水游泳般来到纽约。
  当然,他选择唐人多的唐人街作为下榻处。
  唐人街是唐人居民较多的街道通称,在横滨、火奴鲁鲁和旧金山皆是如此,并非正式街名。
  在纽约,起先是称为中国城,不必解释亦知以中国居民占多数。全世界穷人聚集之处通常也会有中国人混杂其中。
  这些还不是一般的穷人,而是一清二白的穷人。
  意大利人虽然也是来自欧洲,但不受其他人睬理而以居住这一带为首选,这是地价较廉之故。
  地价便宜极具吸引力,连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也群聚此地筑屋而居。他们强忍着四周带有偏见的眼光,低声下气默默建设自己的居住小区。
  至于唐人则主要来自西海岸。在金矿枯竭及铁路建设完工后,除遭排外法案迫害的唐人外,还包括在秘鲁及墨西哥工作的苦力们也在契约期满后,来到纽约寻求新天地。
  此地区有意大利人、犹太人和唐人混居,因而唐人称此地为〃三裔地〃。
  〃三裔地这名字取得好。犹太人、罗马人、唐人全是昔日世界的先进民族,但如今……〃
  立于三裔地的一隅,孙文喃喃自语。
  〃如今唐人已经不再说三裔地了。改称唐人街(China town)……〃
  孙文常去吃饭的那家店里的老板娘边笑着边如此说道。
  〃裔〃字表后代,亦即子孙之意。
  〃那就来一样的吧!〃
  孙文在面店的椅子上落座。
  他经常光顾这家连招牌也没有的面店。老板娘黄二嫂起先还会询问一句〃汤面吗〃,但来久了每次都点同一样,所以最近连问也不问就直接端出汤面。
  每次吃完,又问〃要再来一碗吗〃,得到的回答也总是〃不用了〃,所以后来也不再问了。取而代之的是,老板娘会将一碗面装得满到几乎快溢出来般端给孙文。
  〃先生到处演讲、研讨,若不吃饱些,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黄二嫂说道。
  孙文露出微笑。
  〃你有去迎接圣路易斯号吗?〃
  一听黄二嫂问起,孙文摇摇头。
  参加加冕礼等并遍游全欧洲的李鸿章从英国搭乘圣路易斯号,于一八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抵纽约。美国为这个老宰相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
  数万商民执旗,列岸欢迎,脱帽欢呼,万声如一,此乃欧洲各国节仪未及之所。
  李鸿章在《游历各国日记》中如此记载着。
  遍游欧洲时,他是从黑海走陆路,故而未有码头欢迎的盛大场面。
  隔天的八月二十九日,李鸿章赴华盛顿,再次会见总统克里夫兰。前去故总统葛兰特墓园祭拜则是翌日之事。
  〃举行盛大欢迎不算什么,若能废除移民排斥法案,那我愿意挥舞星条旗高喊十声万岁。〃
  孙文说道。
  孙文的美国之旅收获不大。与夏威夷相较,美国此地的唐人只能说程度令人不敢恭维。
  被动员前来与会的听众亦少。丹佛的那次集会可说是唯一的例外。然而,人数并非问题所在,孙文以此来自我安慰。至少结交了像密斯脱杨这样令人鼓舞的同志。
  〃而且在纽约也认识了黄二嫂,不是吗?〃
  孙文笑道。
  〃啊?我哪里能算……〃
  一听孙文忽然提起自己的名字,黄二嫂不禁感到有些疑惑。
  〃不管去到哪里,总是会有对我很亲切的同胞啊!〃
  孙文说道。
  在纽约孙文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人。自从获知李鸿章将在八月二十八日抵美的消息,他便见过许多人。
  李鸿章的随员计四十五人,但这是正式的名单,显然另有其他私下相随而搭同一条船者。驻美公使馆的人员和被动员来的唐人欢迎者亦多。
  李鸿章在各地展开正式访问,他们也就不再派上用场。这些唐人自然会群聚到中国城,故而孙文也会碰见许多人。
  例如吴平便是从夏威夷起就认得的人物。夏威夷的唐人大多知道此人的工作背景,总之就是为朝廷尽力的〃有关当局人员〃。据周榕的说法,吴平正想尽办法要让中堂阁下李鸿章对自己另眼看待。孙文此刻并非吴平所关心的对象。
  吴平稍一现身后便又消失了踪影,但周榕倒是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孙文的眼前。
  〃又见面了!本来就该会见面,毕竟这里是唐人街嘛!〃
  周榕说道。然而,从他的眼神和态度便可看出对周围保持着戒心。
  〃我刚才见到吴平。〃
  孙文说道。
  周榕曾提到吴平似乎怀疑他的行动。虽属同一阵营,却又派二人担任同一件工作,让二人彼此监视。
  清朝的官制亦是如此,设有两广(广东与广西)总督,又重复设广东巡抚(省长)和广西巡抚,此曰〃相钳(互相牵制)之制〃。目的是防备其中一人过度独强。
  密探的工作也是相同的相钳之制,彼此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对吴平产生怀疑也仅是周榕自己的猜测罢了。然而,孙文还是将吴平现身的消息告诉周榕。
  〃大概错不了。〃周榕点点头〃我也听到了风声。他好像混进中堂阁下的随员中当起通译,虽是临时职位,但也可能会随同搭船回国。他算是找到了好差事。〃
  第23节:三裔地(2)
  〃什么差事?〃
  〃八成是照料中堂阁下的棺材吧。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差事了,哈哈哈……〃
  在中国城,孙文也见到了密斯脱杨。
  〃有斩获吗?〃
  杨问道。
  〃有的,只是质胜过量。〃
  孙文答道。
  〃那好……刚才见到的那个人是谁?〃
  〃周榕吗?那是在旧金山见过的人。〃
  〃可别被骗了。没有辫子未必就是同志,那人跟公使馆有关系。对我们来说,该是个危险的人吧?〃
  〃这我明白。周榕自己也挑明了讲。〃
  〃哦,居然将手上的牌全摊开了吗?〃
  〃是否全摊开不得而知。但他挑明了讲,说自己从事那工作而跟监我,若我能将预定计划事先告诉他,那他就容易办事多了。〃
  〃逸仙兄,你完全相信他的话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