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99-长征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前,蒋介石已判明红军南进突围的战略意图,并非真要占据湘粤桂边境,而是沿红六军团路线经桂东北去湘西北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他很害怕这两支红军会合后在湖南重建根据地,将湘鄂川黔的苏区连为一体,形成更大的红色区域。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就任命老牌反共健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中央军嫡系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蒋介石的“围歼”计划,是凭借两道天然屏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在宁远的天堂圩与道县间进行合击。此一步骤若难实现,第二步,则是聚集各路大军,阻截红军于桂东北湘江以东地区,在湘江之滨聚歼之。    
    湘江发源于桂东北海洋山,秦代修60多里灵渠,连通湘江与漓江,不仅大大改善了桂东北地区的灌溉条件,使丘陵成为良田;而且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联网,也改善了水利交通。湘江上游,处于横跨桂湘边境的越城岭和都庞岭两大山脉之间的“湘桂走廊”谷底,由南向北穿越桂东北重镇兴安、全州。上游湘江有相当一段,河弯滩多,水险流急。到20世纪30年代,从桂林通往湘南经过边境黄沙河的桂黄公路,与湘江平行而进。蒋介石下达的“围歼”计划,令何键将30万人马组成五路大军,前堵后追,左阻右截,压缩红军进入湘江以东的全州、灌阳和兴安{1}三县交界的东西不足120里、南北不到200里的三角地区。国民党军早在红六军团西进时,就作了守备湘江沿线的准备,在桂东北、湘西南沿江两岸筑起大小碉堡共550多座,凭借其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再加上湘江“天堑”,吹嘘这个地区是“铁三角”。各路“追剿”的任务,就是要“铁壁合围”,将红军逼进他们制造的“瓮”中,以便一举“捉鳖”。    
    蒋介石为了将红军“围歼”于他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督战南昌行营。他给何键亲笔信,“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并赠与一首唐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这充分反映了其“剿共灭红”的决心。


惨烈的湘江之战湘江之战的三个主要战场(1)

    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继续西进,先头部队长途奔袭,于11月22日占领潇水西岸的最大渡口——道县,24日又攻克江华水口圩。25日,红军大部从湘南道县与水口间渡过潇水。这样,蒋介石“围歼”红军的第一步就泡汤了。    
    蒋介石的第一步计划落空后,严令桂、湘两军按原定计划,对已过潇水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潇水的红军余部进行堵截,务必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    
    中央红军突破蒋介石第二步计划的进军从11月25日开始。当日下午,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从湘南进军桂东北湘江的作战命令,指示红军各部分四路纵队从多个地段强渡湘江。次日,红军主力进入桂境,开始形成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军委纵队和八、九军团随后,五军团作后卫向湘江前进的态势。27日,两翼前锋已抢占从兴安的界首到全州的屏山渡之间60里湘江的所有渡口和作战阵地。此间,国民党中央军已夺回道县进行追击;湘军已进入全州,占领部分渡口封锁湘江,进行堵击;桂军已回师灌阳进行阻击。这样,在总体上,敌军已形成南北两方,一头一尾,妄图围歼红军的格局。那个时候对于敌军各部,流传一个说法: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红军要突破国民党军的湘江防线,势必要同湘桂虎狼猴军进行一场恶战。    
    惨烈的湘江之战,主要在三个战场展开。    
    ——首先是11月28日开始的灌阳新圩阻击战。    
    红军突破湘江防线的战役,于28日凌晨,从红三军团红五师阻击桂军向新圩的进攻开始打响。中革军委命令五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掩护中央两个纵队过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是广西临桂县人,贫苦农家出身,14岁参加李明瑞的桂军,15岁参加百色起义,16岁就任红七军特务连长。随后,红七军辗转北上,历时10个月,行程万里,进入中央苏区,于1931年7月同红一方面军会合,划归红三军团建制。从此,李天佑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3年底,19岁的他任五师师长。在广昌战役中,他参加了著名的高虎垴战斗。长征开始后,他和政委钟赤兵率领红五师一直担任红三军团前卫,掩护军团主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在中革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后,他率两个团立即赶赴灌阳新圩,阻击桂军,保证全军左翼安全。    
    新圩,位于灌阳县西北部,距湘江渡口七八十里,是桂军到湘江的必经之地。28日晨,红五师阵地刚部署完毕,桂军七个团沿着通向江边公路向五师阵地扑来。敌方凭借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展开猛烈进攻。天上敌机低空扫射,地面敌炮连珠轰击,敌步兵作集团式轮番冲锋,但红五师无所畏惧,顽强阻击。头一天,桂军只占领几个小山头。以“小诸葛”著称的白崇禧大骂部属指挥无能。部属实告:红军部队是彭德怀的三军团第五师,从师长李天佑到团营连长,很多官兵都是广西人,对这一带很熟悉,有的原来是我们部下。他们很能打,难攻克。于是,桂军又投入新的兵力,加派飞机参战。29日和30日,战斗更加激烈。红五师指战员拼死坚守阵地,与敌军反复争夺山头,进行白刃战,击退敌数十次进攻。战至30日下午,完成阻击任务后才奉命撤离。红五师浴血奋战三昼夜,不仅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非伤即亡。全师3000多人,损失达2000多人。    
    李天佑回忆新圩阻击战,写道:30日下午,我们已整整抗击了两天,中央纵队还在过江。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长、政委也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挥员也剩得不多,负伤的战士们还不断地被抬下来。但是,我们是红军,是打不散、攻不垮的。我们的战士在“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敌人到新圩”这个铁的意志下团结得更紧。伤亡的指挥员有人自动代理,带伤坚持战斗的同志越来越多。我们以拼死的战斗,坚持着更险恶的局面,阵地仍然是我们的。敌人被拦在这几平方公里的山头面前,不能前进!四点多钟,接到军团电报,命令我们迅速过江。我把来电仔细地看了两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紧紧握住钟政委的手:“中央纵队总算安全地渡江,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最后,李天佑深情地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仍然不能磨灭我对于这次战斗的深刻印象。我不能忘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他们以自己的胸膛阻住敌人,保存了革命的力量{1}。


惨烈的湘江之战湘江之战的三个主要战场(2)

    ——二是11月29日打响的兴安界首光华铺阻击战。    
    光华铺距湘江主要渡口之一界首,只有六里路。我作考察时,到这个当年的战场遗址去实地看过。这里为一片宽广的丘陵地,坡度不大,视野还是开阔的,打仗不宜选作防守阵地。但是,担任前卫的红三军团红四师不能作别的选择。为了阻击由全州打过来的湘军和由灌阳追过来的桂军,保证中央纵队顺利过江,只有在这里背水一战。在这里承担阻击任务的,只有红四师一个团,要迎击桂军四个团的猛烈进攻。为此,彭德怀将军团指挥部设在湘江西岸离界首渡口仅200多米、且靠近江边的一座叫三官堂的祠堂里。这里虽无任何隐蔽物,但地势稍高,能观察渡口情况。他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严酷的阻击战,有三天三夜没合过眼。    
    29日晚,桂军四个团全部出动,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企图对红军进行夜袭。擅长夜战的桂军突破红军在光华铺的阵地,直插界首渡口。红军守团发现敌人后,命令时任三营营长的张震率部堵击,坚决截住。    
    1994年9月,已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重来这里,凭吊60年前牺牲的战友,讲述了当年激战的情景。他说:当年打阻击战的是我们红十团。11月29日深夜,敌军偷袭我们阵地,并迂回到我们身后,向界首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