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像园丁那样管理-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所以,你应该懂得做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谦退,而不是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曹操此时何等自负,被荀彧一顿教训,不由得恼羞成怒。他再也没有办法信任荀,于是决计铲除之。不久,荀在家中把他所有的兵书、笔记、资料付之于一炬,然后服毒自杀。死时,年仅49岁。

  荀彧的道德人品,其实并不亚于与他同时代的诸葛亮。关于他的思想,各位读者可以查阅《三国志·荀传》,以及裴松之的注引《别传》。他曾经多次与曹操谈论“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的管理哲学,他是那样向往太平盛世的美好生活,他也因此那样忠诚地辅佐他的老板曹操。可叹的是,他最终落得的是一个惨死的下场。

  我常常想,如果曹操真的能够听从荀彧的话,平定天下的动乱,安抚苦难的百姓,致力于复兴大汉王朝,就不会有刘备的反曹,以及后来的三国鼎立,甚至也不会有后来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多年的乱世。曹操虽然没有正式篡位称帝,但其人其罪,却甚于王莽多矣。

 
■曹操的大败局  

  诚如荀所言,曹操是一个不懂得忠诚的人。他不是大汉王朝的忠臣,相反,他却杀害了几乎所有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官员。像这样一个不忠诚的人,他怎么能够理解忠诚的意义呢?

  如果没有荀,曹操就会在张邈的兵变中沦为丧家之犬。如果没有荀,曹操也很可能在官渡之战中成为袁绍的阵前败将。以荀这样的忠诚,以荀这样的功勋,仅仅因为他指责了曹操的道德人品,就不得不撒手人寰。 
 
  许攸是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当初,许攸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之时,曹操高兴得光着脚出来迎接他。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样,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一举扭转了相持不下的战争局势。等到官渡之战胜利,许攸却再也没有多大用处,遭到曹操的冷落。许攸因此心怀怨愤,说起话来轻狂无状,最终又遭到曹操的谋杀。

  荀的侄子荀攸,曾经跟随曹操征讨张绣、吕布、袁绍,为曹操屡设奇谋,功勋卓著。荀去世两年之后,曹操有意晋位为魏王,时任中书令的荀攸却阻止说:“丞相已经是位极人臣的魏国公了,如今又想当魏王,于情于理,是说不过去的。”曹操听说了荀攸的话,恼羞成怒地骂道:“这个家伙是怎么啦?难道他是学荀吗?”不久之后,荀攸便莫名其妙地卧病而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曹操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他经常为此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惊恐不安。当他喝醉了酒,或者是睡觉的时候,他都会禁止任何人靠近他。他谋害过很多人,现在,他也害怕遭到别人的谋害。

  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去世。临死前,因为害怕有人掘墓寻仇,他还特意吩咐设置了72处疑冢。同年8月,他的儿子曹丕终于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改国号为魏。昔日以荀为领袖的曹氏智囊团,至此仅剩下司马懿一人。

  29年之后,司马懿父子三人一如曹操当年,控制了魏国的政权。再过1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又以曹丕篡夺大汉王朝的方式,篡夺了魏国,改国号为晋。曹操在九泉之下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三国鼎立,最先灭亡的竟然是他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曹魏集团。他不是一个成功者,而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者。

  魏,是高大的意思。晋,是更加高大的意思。晋国的司马氏祖孙之于魏国的曹氏父子,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可是,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的忠诚度却永远是一个不解的谜。

  他们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总是反对他们,而另一些人虽然表面上顺从,肚子里却装满了各种自私自利的阴谋诡计?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曾国藩说过:“成大事者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怎样才能多得助手呢?孟子早在2 300多年前就给出了一个答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说,如果你懂得真正的管理之道,就会有很多人忠诚地支持你,帮助你,甚至连全天下的人都愿意追随在你的身后;否则,就不会有多少人对你忠诚,甚至连夫妻这样的亲人都会与你同床异梦。

  爱是唯一的管理之道。如果你能够懂得爱,你就能够深谙管理学的奥秘。所以,孟子又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的强大,不是因为你的企业规模有多大,也不是因为你的产业有多么朝阳,甚至也不是因为你的市场营销有多么强势,而是因为员工们和顾客们对你认同、爱护与支持。当一个懂得爱的君子和一个不懂得爱的势利小人对弈的时候,就会因为这样的认同、爱护与支持,出现仁者无敌的文化现象。

  孟子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我不能说刘备在每一件事情上面都做得对,但作为一个义无反顾的反曹英雄,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以赤壁大战这个案例而言,刘备和孙权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了。

  赤壁大战成就了孙权,成就了周瑜,也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了迅速发展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次机会,才使得刘备从一员寄人篱下的客将,迅速成为三分天下的王者。不幸的是,刘备并没有最终实现他复兴大汉王朝的梦想。公元223年,汉昭烈帝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他因为痢疾并发症,病逝于白帝城。

  汉昭烈帝是刘备的谥号。为什么称他是汉昭烈帝呢?因为在曹丕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之后,诸葛亮等人在成都拥立刘备继续做大汉王朝的皇帝。所以,汉献帝并非是大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才是。大汉王朝的历史,也并非只有426年,而应该是483年。

  有人说,刘备只是汉献帝的远房亲戚,从血缘关系上,似乎不宜把他看作大汉王朝的皇帝。我却以为不然,因为汉光武帝刘秀,也曾经有过和刘备一样的经历。刘秀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刘备也是从小就成了孤儿。刘秀在少年时代做过农民,刘备在少年时代做过小商贩。刘秀是前朝汉平帝和孺子婴的远房亲戚,刘备也是汉献帝的远房叔叔。刘秀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光武中兴”,如果刘备能够多活20年,谁说他不可以创造出大汉王朝的第二次中兴?虽然刘备在军事谋略方面不如曹操,也不如诸葛亮,但他的领导力却足够与汉光武帝刘秀比肩。从这两位皇帝的谥号上讲,汉光武帝的“光武”与汉昭烈帝的“昭烈”几乎就是同一个意义。

  只要大汉王朝的国号在继续沿用,以仁爱治理国家的施政纲领还在一脉相承,我们当然应该把蜀汉的历史看作大汉王朝的延续。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皇帝、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而不是什么皇室的血脉。
 
■现代企业管理的司芬克斯之谜  

  曾经有一位老人向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良传授兵法,曰:“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意思是说,主管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让那些有胜任能力的人才效忠于团队。

  在赤壁大战这个案例中,刘备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拥有这样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曹操的失败,恰好也是因为他的员工忠诚度出现了危机。真可谓“成也员工忠诚度,败也员工忠诚度”。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员工忠诚度就是企业管理中最值得关注的细节。2005年12月,《职场指南》杂志社做过一次员工忠诚度调查,结果如下:

  《职场指南》杂志社的员工忠诚度调查

  55%的受访者承认,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忠诚度正在下降;

  36%的人表示这个问题“不好说”、“说不清”;

  9%的受访者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