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二部所许人无我应破,固嫌太狭;唯识,中观自续派所许二无我应破,亦嫌过狭。所以然者,彼等先于应破,未如量认识,故彼纵已如说破除,亦不合空性之量。唯应成派所许应破乃合量。余派所许「应破」破后所证空性,皆不能遍空性境,但证一分空性(藏语「尼拉东你」尚有一分无义空性、损害空性等)。余部所证人无我,乃一分无我。唯识所证法无我,亦是一分空性,但证遍计空性,于依他、圆成之空性,尚未证得。 
  自续派于无余应破,尚未尽破,余有微细应破——法能自性成就之执,故犹嫌过狭。 
  此外,别有将一切法皆认为胜义理之所应破者,或谓无空性量可证,故无苗芽生因缘,若有苗芽生则堕四生。彼谓:中论破四生,于观察实性正理,观察一切法,皆不可得,如瓶于其口、腹、底等,观察瓶不可得,故瓶非有。彼之错误有四:一、彼等将应修应破,混淆不清;二、彼等将「无实有」、「无自性」与「无」混而为一;三、一切法于比量中「未见」一切法,遂谓一切法「无」。空性等持中专注空性,未见俗谛,如世间未见之物,不能谓「无」。如未至印度,不见「金刚座」,然不能谓「无」;四、彼等将观察俗谛理智与观察真谛理智,混淆不清,不了真俗分齐(界限)。彼等认为一切法有,即有自性,一切法无,「自性则无」诸如此类,皆为太过。 
  宗喀巴大师时,藏中诸师如巴扎诺扎瓦(巴扎译师)、尼敏玛及香汤扎巴等,多犯遮破太过。诸师皆自许为中观应成派,然谛观察则不然,彼等将「破境」(藏语「嘎细」,谓此破之根本事,即一切法是),与应破(谓执实)混合为一。彼等谓:于胜义谛中一切法不可得;又证空性等持,不见一切法;又一切法无能成之量(眼耳等皆非量);又若一切法有,当堕四边(有、无、俱是、俱非),然中观者应破四边。故谓一切法皆无有。诸师又思维一切法若无,则堕断见,若说有则又执实,说亦有亦无,则有二边之过。由不善安立故,乃说诸法有无不可说,是理非理,亦不可说,是谓不可思议,是谓离言。以任何亦不可说为决定了义。复返于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彼等一类说名言虽有,然由颠倒安立,故非真实有;一类说一切法名言虽有,然非真有(非有),胜义无亦非真无(非无)。彼说名言有者,恐违月称论师入中论释中,所标之「一切法名言有」义也。 
  应成派特法:一、依境(根):说依二谛行相而抉择;二、依行(道):说具福慧二资粮;三、依果:说证法、色二身。如诸师所说,若通达第一特法,则知彼等已将二谛列入「应破」中故,由是亦破二资粮,并违害二果。彼等说「非有非无」,即是无义。月称入中论说:「说诸法非有非无,极为不合。非有与有,乃现前相违(彼此观待,互相为量),若许非有非无,则堕于第三聚。」 
  又应成派特法:于许一切法无自性中,与生灭系缚、解脱诸作用事,不相违害。如根本论说:「若谁有可空,于彼一切成,若谁不许空,于彼皆不成。」 
  昔西藏译师峨洛钦波说:「胜义空性非所知境。是所知境,即非空性,有所得故。有可寻得,即是实有。」此说与中观相违,亦犯遮破太过之病。若空性非所得所知境者,则于空性闻思修证,皆成无义。且与经说应谛观空性说相违。彼谓「断空」,即无遮空,此不易察。 
  又克珠杰所着千聚集中谓遮破太狭者:彼等谓实有具三特法:一、本体非因缘生;二、作用不依他立;三、暂时不随他转。具此三法,是谓实有,能破除此,是谓证空。若此即为证空,则唯识师亦证空矣。彼不知瓶系因绿生依他,刹那转变,故此三法为应破,其所证空,非圆满空性。依应成派说,空性适具此三特法:空性是常、不依他安立,非因缘生。彼等乃列入应破中。空性安立,不观待他者,如世间此岸彼岸,观待而有,然既至彼岸,则以彼岸为此岸,将前彼岸之名遮回矣。空性不然,任观待何法,其为一切法无自性之义,不能回遮。故空性迥然独立,不观待他而安立。 
  破所破太狭者。入中论释明言:「空性是常,不变不移,不假因缘造作。因缘变时,果亦应变,而空性不变,故非因缘造作。」所谓不依他者,非谓不依因缘,前已说故。亦非谓不依支分,以空性即依缘起,即依他故。而论说不依他者,乃谓就安立说,不观待他故。藏语「顿诸」义为实有成就,乃修空性者之所应破,而空性实具三特法,彼等遂误为实有成就,以为应破者矣。如水之热,乃观待火而有,火无则热法即被遮回。如绳待短则长,待长则短矣。此岸彼岸喻亦然。空性任随观何法,皆不转变消灭。故谓空性如三世不颠倒之火性。何谓三世不倒?如执现在之火为有,而过去未来则无火,故于过未成颠倒。如火之实有空已(火之自性空),则火之过去自性本空,现在、未来皆自性空,故于三世无倒。是谓「尼公默恶窝」,义为本原体性,具永久不变不迁之义。本原体性,非假造作(此谓不由因缘造作,然非不依因缘),三世无乱。 

  【第二五○则】 

  问:欲断无明,须求通达无我见,以是否唯依显教而说,密宗为迅速成佛之法,或有他径? 
  答:应知生死根本,即无明,颠倒境即执自性成就之我。除修断此之义理外,其余如自许为甚深之法,或修风息,或修明点,或修想无想无念无分别,任何亦不作意,或修自身成本尊等,皆于我执,任何亦不损也。以彼等于无我丝毫尚未接近,何能损于我执耶?宗喀巴大师亦说:「密宗生圆次第,为迅速成佛之法,然生圆次第,皆不离空性和合而修。若不修空性,专修生圆,即非成佛之道。」 

  【第二五一则】 

  问:云何于我执,损与不损之义? 
  答:「损」即「破除」之义。藏语「孙穷」,义为破除,有断灭、弃舍、消灭之义。如支那堪布之修法,于我执之境,不依教理观察为无,仅将心意此放彼收。如于可贪境,心驰于彼,即执谛实,知不如理,立即将心收回。善亦不思,恶亦不思,遮可贪境亦不思,不遮亦不思,将心安住于任何亦不思之境。此种安住,以耒破除自性成就之我故,不能许为安住无我也。即缘我境,亦有三类:一、执自性成就之我;二、说有世俗名言之我,而不执为谛实(如阿罗汉);三、二俱不执,心唯显现,于一切境皆然。故不能说一切分别,皆执谛实。如于瓶虽不执无自性,然亦不定即执有自性。有时于瓶心唯显现,谓仅粗略了知其轮廓,无「有无自性」之分别。于瓶如是,于蕴亦然,乃至于我,亦复如是。故未执二我者,亦未必即缘二无我,以有无边三类心故。一般凡夫,初念乍缘我时,其心多住第三蕴中,笼统了达其轮廓,既不执为无自性成就,亦不执为有自性成就。继于次念方始念为有自性成就。凡夫仅有(如上所说)如是二种。若了其无自性成就,唯中观应成派师深达空义者为能,自续派以下各宗皆不能实知无自性也。烦恼现行时甚易见其有浓重我执相应,与平常烦恼未现行时,我行我坐之我,颇有不同。应自体察。如以为平时不分别,不观察我行我坐之我,与烦恼现行时之我等同,即犯凡夫合量时之过。我行我坐之我想,若均认为是执实是颠倒知,则我行我坐时所起我行我坐之我想,即与事实相违,心想我行即我不行矣。以是颠倒心故。故自续派以下不辨此者,则将无所拨其无,以为是无。又我想若是颠倒知,如他是犬,我是人,若此亦是颠倒知,则自他人犬皆不可辨矣,真堪发噱!若仅唯我想(心住第三蕴中),彼其所执乃唯分别安立之我,然以未习中观见故,不能了达唯分别安立之理而已。如吾人现住之屋,乃唯分别安立之屋,特不知其为分别安立之屋而已。故心住第三蕴(聚)中者,其心状况为数甚多,乃至无量无边。若不抉择与「无我见」正相违反针锋相对――二我执所执自性成就之我,舍此而抉择其余,则与盗已入林,反于平原旷野追寻其迹者何异?故抉择见时,应于其所应断上抉择。否则将犯遮破太过(如认为如理分别,亦为应断,即犯遮破太过之弊)或犯「作心空性」(彼不知「应断)乃任运而有者,由彼心矫揉造作一种「应断),如以不依他缘自性成就之我为「应断),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