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们唯有把这种令人头疼的事推给贾诩。贾诩可以说在这之前更本不认识曹智这个人,只是听说过他的一点事迹。他认真仔细的阅读了三封奏章,他的政治敏锐度,可不是李傕等人能比的。他认为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丹阳太守的职位之争,在背后涉及到多方势力的角逐。

这已经演变成一场政治较量,而不是简单的官位之争。贾诩是个非常讲求实用的人,他虽然知道李傕、郭汜领导的这一任长安zf,命运不会比董卓好多少,但他在这一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长安zf在这件事上怎样表态或作为最有利。

贾诩的这种性格不是现在才有的,是天生的。贾诩年少时也被推举过孝廉,后到朝廷为郎,后因有病辞官,回家的路上遇见氐人(北方少数名族),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这种做法对一个充满英雄侠义的时代来说,他的行为并不光彩,甚至与有人在他背后称贾诩的行为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也就是说贾诩天生骨子里是个实用主义者,什么事到了他手里,都要为利益服务。

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任风波

贾诩在曹智和丹阳太守这个问题上,斟酌再三,丹阳谁当太守目前来说对李傕、郭汜集团并没有直接影响。虽说曹智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曹氏家族的人都和李傕他们不是一路的,但谁都明白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特别是现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

贾诩倒是认为可以利用这件事试探一下皇帝的反应,于是贾诩就把这三封奏章递进了未央宫。

汉献帝现在已经十四岁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觉得但这个皇帝太窝囊了,国家大事他一样也做不了主,随侍身边的都是李傕、郭汜的人,作为皇帝他甚至连保管玉玺的权利都没有,大部分奏章都是李傕、郭汜过目后加盖完玉玺,再让他看一眼,走个过程。

但今天送来的奏章大不一样,竟比平时多,而且还有好几封是未批奏的。献帝激动的赶紧阅读起来:

〃曹智?丹阳?〃

当刘协读到这两个关键词时,还略显幼嫩的脸上泛起了光彩。并呐呐自语道:〃曹智,不就是曹大夫吗?〃

现在的朝廷通过这几年的轮翻演变,已经没几个人记得曹智这个当时在洛阳风光过一时的小臣子了。但汉献帝刘协从来没忘记过这个人,他记得这个曹智在他兄长少帝朝时就是当时的太中大夫。刘协和刘辨虽说非同母所生,但自小感情极好,刘辨做了皇帝还是常常拉着弟弟刘协一起接见臣子。曹智当时除了武官的职务以外,何静湘还为他安排了个文官,太中大夫,主要职责是规范皇帝的言议,顾问应对。这是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权力也不大。但却可以常侍皇帝左右,对皇帝施加影响。

曹智做了这个官职后,是在那一时期经常出入皇宫,可是曹智见皇帝的机会很少,见太后却很多。

但刘协依然记得他,刘协与兄长争帝位时,是这个支持兄长的少年将军在德阳殿把他从庞恍中叫醒,一直陪着他,直到他成为陈留王。后来在黄河古道的草丛里,他和兄长刘辨逃出张让的魔爪,正值颠沛流离之时,他们也是碰到的曹智,才得以结束逃亡。刘协记得他和那可恨的大魔头董卓说话时,也是坐在了曹智的肩膀上,那时,曹智像大哥一样保护着他,让一个九岁的小孩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汉献帝刘协的童年是极其缺乏快乐和安全感的,在皇宫中的小孩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金碧辉煌,特别是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死后,刘协更是被迫的早熟起来,这种变异的本能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去。所以刘协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对能给于他安全感的人,他特别容易记住。

这时看到了是关于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和九江太守乔玄联名表荐曹智出任丹阳太守的表书,倒是一阵惊讶后,又多了几分惋惜,惋惜像这样的臣子不能在他身边任职。

献帝刘协对这一封奏章并没有什么意异,像曹智这样做过京官的人,做一郡太守应该没什么问题,要是玉玺在身边,他会豪不犹豫用朱沙笔批注准奏,并盖上大印(现在的玉玺是到达长安后另外制作的,已不是传国玉玺)。

献帝刘协无奈的叹息着接着看下一份奏章:

〃咦!又是曹智、丹阳?〃

刘协连翻三份奏章,都是关于丹阳太守之事。刘协是个非常聪明的少年,他马上意识到这几份奏章并非偶然凑在一起送到他这来的。

刘协看完奏章,连夜请了太仆朱儁,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前来商议。

献帝现在身边忠臣还有不少,可惜都没权,差不多都是在忍辱偷生。朱儁便是其中一个,他也是在李傕、郭汜进驻长安后,提拔他为太仆的,主要是堵人口实,意思李傕、郭汜也是民主的,三公里头也有清流人士。但朱儁实际权力一点没有,李傕、郭汜把他纯属当成摆设。朱儁看完奏章恭敬的问献帝:〃皇上认为这曹智如何?〃

刘协想了想说:〃曹爱卿是个好人,也是个忠臣。〃

朱儁问:〃皇上何以知道曹智是个忠臣?〃

献帝把当年张让劫持他和他兄长刘辨出逃,最后在北邙山获曹智等迎驾的事跟朱儁说了。

朱儁听罢,锊着几根散松的白短须,沉吟半响,道:〃臣虽说身在长安,但其他各州之事,我还是知道一些,最近这曹家兄弟都是时来运转,一个刚剿灭了东郡黑山贼,这个曹智也是在前些时日协助庐江太守陆康剿灭了江夏蛮的判乱,其实现在赏他个太守之职是不为过的。〃

刘协听着朱儁的话,也赞同的点着头,其他两人也都点着头。但朱儁突然话锋一转道:〃但这件事又怎会迁扯进袁士兄弟的纷争中,皇上现在可说在此事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说如履薄冰,要多增外援,可不能到处数敌。〃

朱儁说完大有深意的向献帝点着头。刘协自然明白这些忠臣的意思,刘协和他们一样都没有抹灭兴复大汉之心,他们也在为着这一目标想方设法,努力耕耘着。但目前困难重重,首先是要冲破现在李獗、郭汜这两个大军阀的束缚,要想冲破这些困难,只有寻找长安以外的地方诸侯的帮助。现在在大汉这广阔的地域上,有着勤王之心的诸侯、豪强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冀州牧袁绍、南阳太守袁术、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等等都是举着勤王锄奸大旗的。说起这个刘虞,献帝刘协也派了他在长安的儿子刘和,要刘虞搬师来长安,勤王议政,但去了有些时日了,却迟迟未见音讯。

现在宫中到处都是李獗、郭汜的耳目,这些自然不能放在明面上讲,只能暗地里筹划,联络。

朱儁的意思也很明确了,这个曹智能不能当上这个丹阳太守事小,不小心得罪了冀州的袁绍或是南阳的后将军袁术可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丹阳新政

这时一直在一旁旁听的刘范发表意见了,他是武将颇不能接受朱儁的保守思想,他意正严词的表示,即然要拉外援,就不能当墙头草,要坚决的支持一方。他认为袁绍和陈温,还有陆康、乔玄等人都支持这个曹智做丹阳太守,那就应该让他做。

为什么呢?很明显的一点可以看出,这人在地方上是有人缘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呢!

第二点,刘范认为:我们现在支持了曹智等上丹阳太守之位,曹智肯定会感激皇上,将来对汉室复兴事业不移余力,并且等于是多拉了一个外援。同时,我们这么做也不是更好的拉拢了扬州刺史陈温、冀州牧袁绍。就算得罪个把袁术,那又能怎样,袁术一方势力跟袁绍、陈温等比起来实力要小的多。

献帝刘协一听刘范的意见,觉到很有道理,他本来的感情倾向也是倒向曹智这边的。所以最终议了一夜的丹阳太守问题,最终有汉献帝刘协敲定为曹智。

但接下来还有问题,朱儁、刘范等人都是人精,怎么会不明白李傕、郭汜搬这些奏章给献帝的意图。为了不让李傕等人起疑,在朱儁为献帝拟旨时,大力突出褒讲了曹智在平定江夏蛮上的功劳,朱儁并出主意说青州的黄巾贼现正在大闹兖州,可以让曹家兄弟带兵协助兖州刺史刘岱共同平判。

于是,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太仆朱儁首先把青州黄巾贼大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