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阅读姨父-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群众纪律,父亲是严厉有加,从不苟且的。 
  “他说:‘军队纪律坏,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 
  “一次,邓政委发现,在黄冈县的一条街上,一个军人刺刀上挂着一捆花布,一捆粉条,显然来路不正,便立即叫查。结果查明,此人是一个警卫连副连长,立过战功。邓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必须严肃纪律。 
  “枪毙了一个违纪的副连长,赢得了一大批当地商贩和群众的欢迎。这一消息,迅速地传遍了大别山区,人们奔走相告:红军真的回来了!”(571~ 572页) 
  我给姨父念了上述一段话,试图对事实作一些订正。我说,按照毛毛所写,事情不是发生在姨父所说的“乡下的一家路边店”,而是“黄冈的一条街上”,“刺刀上挑着一捆花布,一捆粉条”,不是只拿了“一根打草鞋的麻绳”,书中虽没写赵桂良的名字,但也是一个立过战功的“警卫连副连长”。   
  5。枪决赵桂良(2)   
  姨父断然地说,我说的没错。叶楠采访我的时候,我向他讲了这件事的全过程,就是这样讲的。是张之轩让叶楠来找我的。我和张之轩是这件事情的当事人。但我没有说过这是邓小平政委给我下的处决令。 
  我说,我是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小资”,我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个命令。 
  姨父说,你不是说过,不能要求革命战争中每一个首长的每一次命令都那么准确无误;也不能要求革命战争中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按照事先精心测算出来的轨道,打在应该打的地方而不发生一点偏差吗?你能这样想,我是很赞成的。好了,应该换换话题了。 
  姨父却又延续这个话题说,后来,调他到警卫团当政委的时候,仍能感觉到处决赵桂良造成的巨大震动。警卫团有个连长叫段炳礼,是山西人,“老西儿”,抗战初期的老兵,一打仗就嗷嗷叫着往前冲,不怕死,几乎每次打仗都受伤,身上有七八十来个子弹打的窟窿。也怪,子弹都长眼,都避开了他的要害。他照吃照喝照打仗、小毛病照犯。他的通信员捡了一双国民党军官穿的大皮鞋。他问:“你从哪儿弄来的?”“战场上缴的呀!”“脱下来!”他把自己的布鞋脱给通信员,换上了皮鞋。土包子开洋荤,走起路神气十足。农村那个泥巴路,再下点雨,滑呀,皮鞋磨脚,一行军,他的脚上就打泡,他把皮鞋脱下来,大骂:“狗日的皮鞋。”又把皮鞋扔到了稻田里。就是这个老兄啊,我刚到警卫团,他就以惊人的坦率对我讲,哎呀,政委呀,你枪毙赵桂良好吓人哪!你不知道,你们抓了赵桂良的时候,我也在那个地方,我也是违犯了纪律的呀!姨父说,妈的,你这是向我表功啊?他说,真的,我只是没有被你们抓住,好险哪!姨父说,下次抓着你,照样宰了你!他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姨父担任警卫团政委不久,又发生了一起违犯纪律的事件。侦察排副排长走在前边搞侦察,一个老百姓见了他就跑。他就追着喊叫,老乡,不要跑,我们是八路军,是解放军。他越喊,人家跑得越快,东西撂了一路。副排长偷偷捡回了几件衣物,藏起来了。有人检举了他,就把他五花大绑着,拉到全团军人大会上去了。因为刚刚枪毙了赵桂良,全团官兵一片肃静,都大气不出地站在雪地上。大家看到新上任的政委黑丧着脸、瞪圆了眼睛,以为肯定要枪毙这个副排长。没想到,团长夏云超却只是把他臭骂了一顿,撤销了他的职务,罚他做劳役,到团部当了炊事员。 
  我问,为什么没有像枪毙赵桂良一样枪毙他?姨父说,我跟夏云超商量了,枪毙人的权力在司令部,我们警卫团没有枪毙人的权力。姨父又骨碌一下眼珠说,所以,我们就这样处理了,我们有这个权力,不必向司令部报告。此人后来表现很好,又先后当了班长、排长、副连长。不过,在好长一段时间里,他见了我就像老鼠见猫。 
  姨父特意告诉我,不要以为邓小平政委只有威严、刚毅的一面,平时,他对下级是很宽厚、很幽默的。解放战争期间,野战军总部进驻邯郸时,通信队一群娃娃兵强占一所房子,却不知道邓小平政委已经在这所房子里住下了。警卫员不让他们进来,他们就拿着机关枪,爬到房顶上争吵,非要住进去不可。邓政委指着头顶问,上面闹闹嚷嚷,是怎么回事?警卫员说,通信队要占这个房子,爬到房顶上了。邓小平没有发火,只是说,我都住下来了,他们还跟我争什么?你找军政处长杨国玉,叫他做娃娃们的工作。警卫员找到杨国玉,让他去做说服工作。杨国玉是从四方面军过来的老资格,正忙着别的事情,头也不抬地说,那是一群娃娃嘛,大人不管小孩儿的事情!警卫员如实向邓小平作了报告。邓小平还是不着急,又让警卫员叫来杨国玉,也不向他发脾气,只是说,啊,杨国玉,你原来是杨大人!你说说看,大人怎么不管小孩儿的事情?通信队的娃娃在房顶上听见了邓政委的声音,都从房顶上跳下来逃之夭夭。杨国玉却惶惶然乃至于欣欣然地接受了邓政委送给他的外号,此后,大家都叫他杨大人,他声叫声应,露出怡然自得的样子。到了大别山,大家还是喊他杨大人。建国后,他担任了北海舰队副司令,一次到了广州,姨父一见他,张口就叫杨大人,两个人哈哈大笑。   
  6。讲不完的夏云超(1)   
  1949年6月,刘邓警卫团团长夏云超(右)与政委朱汉雄(左)摄于南京蒋介石官邸。 
  姨父多次提起他的老搭档——刘邓警卫团团长夏云超,一说起夏云超就没完没了。他说,夏云超从小当红军,一打起仗来,眼睛都要鼓起来,杀气腾腾,样子很凶,看他一眼,也会骇死人。我牵着骡子去警卫团报到的时候,夏云超正叉着腰,看队伍集合,理都没理我。我是来当政委的呀,他连一句表示欢迎的话也没有说,连看也不看我一眼。队伍开拔了。我牵上骡子,就跟着警卫团走了。 
  他不是对我当这个政委有意见,他从小当红军,打仗打出来这么个做派。我急行军跑过三个“一百八”——从黄昏到天亮,行军一百八十里。其中的一个“一百八”,就是跟夏云超一起跑出来的。那是在1948年2月,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邓小平走出大别山,跟刘伯承会合,准备打淮海战役的时候。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地方是河南商城,从头一天下午太阳没落开始走,走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过淮河,到达豫皖苏根据地的息县。两头见太阳,中间走一夜,走了一个“一百八十里”,走出了敌占区。 
  姨父想起了什么事情,笑起来说,就是在这次行军路上,夏云超被邓小平政委熊了一顿。他带着警卫团主力走在司令部前头,我带着一个连走在司令部后头,再后头走的是大部队。到了从商城至潢川的公路线上,李达向夏云超下令,根据敌情,可以选择三条路,你们要侦察一下,看哪条路好走。夏云超让警卫团在路上停下来,司令部首长和后边的大部队都跟着停了下来。他带着侦察排到公路上两头一卡,向当中一收,把来往于商城、潢川之间的国民党军官、坐在滑竿上的军官太太抓了一大堆,经过审问,弄清前边没有敌情。他骑马返回时,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李先念、参谋长李达正坐在稻田埂子上急等。他下了马,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军礼,“报告,前边没有敌情,三条路都可以走。”邓小平政委早就等急了,说:“你这个夏云超,你是把时间留给自己,还是留给敌人?”夏云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邓小平又说:“既然没有敌情,你为什么不叫前边的部队赶紧走?”夏云超站得直直地挨熊。李达有鼻窦炎,一着急,鼻子就发出“吭吭”的声音,说:“你还在愣啥子,还不抓紧走?”夏云超急忙上马,猛甩一鞭,跑到前边就急急喊叫:“司号员,快吹前进号!” 
  姨父又忍不住笑起来说,1990年,夏云超去蛇口看儿子,一到蛇口就给我打电话,叫我和你六姨去蛇口跟他见面。我有事离不开,他一天打了五个长途电话催人,张口就骂,他妈的朱汉雄,你是怎么搞的,老子在蛇口等你,你看着办!我和你六姨不敢怠慢,急忙丢下手上的事情,跑到沙头角跟他见面。哪壶水不开我提哪壶,问他,老伙计,从商城到潢川的公路边边上,“三号”首长训你,你还记不记得?他故意绷着脸装糊涂,说哪有这个事?我说,我亲眼看见你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