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阅读姨父-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个事?我说,我亲眼看见你挨熊,你像根木棍儿直直地竖在公路边边上犯傻,你咋会不记得?他就闭上眼,不说话。惹得他儿子、儿媳妇忍不住笑。 
  那次见面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他们去沙头角看了“中英一条街”,中午在沙头角的饭馆吃饭,一碗面条没吃完,夏云超心疼不已,连面条汤也要打包带回去。儿子、儿媳轮番说面条汤不好带,不必这样艰苦奋斗了。谁说他,他跟谁急。姨父忍不住说,他妈的,哪有跑到沙头角来打面条汤的?汤怎么带得走,洒得满汽车都是!好说歹说,他才舍了汤,把面条捞出来,打包带走了。 
  姨父又忍不住笑着说,他这位老伙计是战争年代饿怕了。解放初期,他在南京担任江防司令,硬把中央常委陈云同志调运上海救急的十几船粮食扣下了,捅了娄子他还不认账,振振有词说,战争时期就是这样搞的嘛,见了粮食就要扣下来,不能叫战士饿肚子。上级撤了他的职,又叫他回到警卫团当了团长,他还不服气。后来才调到装甲兵部队,任副参谋长。 
  六姨插话说,那年他来到广州,临回北京时,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冷不丁儿跑到家里来了。中午,我刚刚下班,还没有做饭。他进来就说,孟敏,我要吃红豆汤,你赶快给我煮;我还要吃北京酱菜,你想办法给我买。我给他煮上红豆汤,又搭车坐了四个站,把北京酱菜买回来了。他吃了,就露出心满意足的样子,好像完成了任务,一擦嘴说,孟敏,我走了,如果《战士报》上没有夏云超坐飞机失事的消息,那就是我还活着,我就不给你们写信了。我说,你怎么乱说呀?他说,哎,这些事儿随时都是可以发生的。说罢,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姨父大笑说,他就是这个做派! 
  我提醒姨父,他今天本来要谈的话题好像是走出大别山。 
  姨父对我的提醒不予理会,又夸奖他这位老战友多么多么的粗中有细,爱读书,酷爱艺术。在大别山行军时多么艰苦啊,可这个老伙计的马袋里边还装着《红楼梦》、《三国演义》。一住下来,就要翻上几页,为林黛玉发不完的愁,替诸葛亮担不完的忧。打到南京以后,他弄了一个留声机还不算完,打到重庆,又弄了一个。路过武汉时,非要送给我一个。我说我不要你这些鬼玩意儿。他就骂我,他妈的,朱汉雄,这都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老子送你,你敢说不要!他硬是留下了,还有百代公司的唱片,有梅兰芳的、尚小云的,四大名旦的都有。六姨插话说,你姥爷来这里,还听过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你姥爷还夸你姨父重视文化呢,可真是谬赞了!   
  6。讲不完的夏云超(2)   
  姨父说,夏云超现在实行了“四不”,一不写回忆录,二不接见记者,三不参加会议,四不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以保持心境的安宁。他整天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八十八岁了,身体仍然很好,只是听说他耳朵聋了。我对他儿子说,他给我通电话很好哇,我没有发现他聋。他儿子说,你们是老战友呀,他知道你们通话都要说些啥,他听不清,却假装听到了,“哦、哦”地应对自如。但他真的聋了。他儿子给他买了个蛮大的电视机,配上两个大音箱,放大音量,他才听得到。他又喜欢看打枪打炮的战争片,看电视时,一放大音量,房间里雷声滚滚,如万炮轰鸣。他神态庄严,独自稳坐其中,美美地感受战争。   
  7。李达将军的命令   
  姨父说,他们经过艰苦的急行军,从大别山里走出来时,有的战士没了帽子,头上就裹着一个头巾;有的战士衣服上的扣子只剩下两三颗,是半敞着怀的;都顾不上洗脸,一张张脸都是黑不溜秋的,一出汗,脸和脖子上爬着一条条“蚯蚓”。 
  警卫团四连在司令部站岗放哨。李达参谋长来了,看了看四连的军容,就喊叫四连连长:“戚德林,你带着队伍,围着水塘转圈儿!”戚德林莫名其妙地发了口令,四连战士就围着水塘齐步走,转起圈子来。李达又亲自发令:“立定,面向水塘蹲下!”大家都面向水塘蹲下来,立刻从水中看到了各自的尊容。李达又下令:“都给我洗脸、洗脖子。”全连战士哈哈大笑地洗起来。 
  姨父说,只有这位参谋长才会下这样的命令。 
  姨父还说这位“五号”首长具有准确、敏锐的判断能力,是刘邓身边的好参谋长。刘邓在大别山分兵时,在一个名叫砖桥的地方,比较好走的路都让给了战斗部队,上万人的队伍、成百的牲口驮着机枪、大炮,把道路占严了。指挥机关也要抓紧转移,却是无路可走了。李达对地形学很有研究,察看了山势,就下命令说,从山上走。侦察员报告说,山上没有路,不能走。李达说,怎么不能走?走!他请一位老人当向导,老人沿着他年轻时放牛、放羊的小路,果然走过去了。 
  姨父又一下子说到了1955年。他说解放军授衔时,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当过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还当过国防体委主任。他的职务很高,下级见了他照样敢说敢讲。为了开展军事体育,他组织生产了第一批国产猎枪。他陪同外宾到武汉,姨父去看他,他问:“我们中国的猎枪怎么样?”姨父知道老首长想听老部下夸奖国产猎枪,却据实相告说:“这个猎枪真不怎么样。”李达大为扫兴,说:“怎么不怎么样?”姨父说:“不如英国的松帽牌双管猎枪,人家的钢材好,轻。我们的猎枪太沉了。”老首长好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不服气地说:“沉也是咱中国自己造的!没有沉的,哪有轻的?” 
  我提醒姨父,刚才说了走出大别山,下边该走到哪里了? 
  姨父说,又到了河南的方城、叶县。那天拂晓,警卫团正在出操,突然从拐河方向传来隐约的炮声。李达打来电话说,那里原来没有敌人,现在怎么有了炮声?要警卫团马上派侦察排摸清敌情,中午十二点以前回来报告。天哪!姨父说,我们住的那个地方离拐河六十里,五六个钟头要往返一百二十里,还要摸清敌情,这个任务怎么完得成! 
  侦察排正在操场里跑步。姨父相信侦察兵有用不完的鬼点子,几乎没有他们办不成的事情,马上向侦察排长下达命令,让他带上一个班马上出发,十二点以前回来报告敌情。 
  侦察排长就带着侦察兵跑步上路了。他们一气跑到公路边,看到从叶县、方城方向有骡子、毛驴络绎不绝地走过来,驮子上夹着装煤的筐子。他们二话不讲,就把缰绳夺过来,把筐子卸下来,来不及作解释,骑上牲口就跑。老乡在后面喊叫着要牲口,跟头尥蹶儿也撵不上。牲口跑不动了,就把牲口一撂,换上另一头牲口接着跑。就这样跑一截路、换一个牲口,一口气跑出去几十里,把情况搞清楚了。拐河方向确实出现了敌人,但没有向我军进击的任何迹象。他们又按照老办法,抓牲口、换牲口,赶在十二点以前向李达报告了侦察情况。 
  侦察排完成了任务,才给赶牲口的老乡作解释,给了“赶脚”钱。老乡说,哎呀,你们早说,我也不撵你、不骂你了嘛!你们啥也不说,就把筐子掀了,把牲口抢了,打着就跑,我们能不急嘛!我们说,没时间给你说呀!老乡说,这叫军情急如火,妥了,俺不生气了。 
  侦察员为这次侦察付出的意外代价是,一个个屁股都磨烂了,血把裤子都沾在腿上了。姨父说,驮煤的驮子都是木头做的呀,颠了六七十里路,就是铁屁股也会有所磨损、有所变形的。完成了李达下达的命令以后,他又给侦察员下令,马上到卫生队上药、休息,免去三天的出操任务,务必修理好每一个屁股。   
  8。押送康泽兼记孙殿英(1)   
  姨父感受到征服者的权威,是敌高级将领成为战俘而失去威风,惶恐地站在他的面前,接受他居高临下的审视、听候发落的时候。 
  第一次是在1947年5月,豫北战役打下了汤阴,抓获了国民党纵队司令孙殿英。姨父作为七纵的特派员,把他押送到了河北省冶陶镇附近的一个看守所。姨父说,孙司令站在他的面前就像一个摇摇晃晃的稻草人。这位老爷是个“大烟鬼”,瘦得皮包骨,黄蜡蜡的面皮,一脸的天花后遗症。把他交给姨父的时候,他的烟瘾上来了,又是打哈欠,又是流鼻涕,走起来东倒西歪,大盖帽和军大衣都在他身上晃晃荡荡。 
  押送孙殿英的汽车是刚刚缴获的美国“大四轮”,汽车有四个轮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