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军神勇无敌,我们当然也是知道,但听说清廷也己出兵十万,众寡悬殊啊,因此也不可不防,不知中华军的下一批人马何时能到朝鲜呢!”

周少桓道:“新年之后!”

元斗杓和崔成皋听了,又紧张起来,崔成皋道:“从平壤到汉城,三四日即到,新年之后可就来不及了,要不还是到江华岛去暂避一时!”

滕胤玉大笑道:“你们两个的胆子也太小了,我们在汉城待得好好的,用得着到江华岛去吗,现在清廷自顾尚不暇,那还有兵力来援助金昌运,这不过是金昌运虚张声势,大言吓人而己,而且就是清廷发兵来了,我们也不怕,别说是十万人马,就是百万大军,我们照样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元斗杓和崔成皋互相看了一眼,只觉得越听越悬乎。

这时周少桓道:“听说这次举兵造反的首领金昌运是金自点之子,是吗!”

元斗杓点了点头,道:“是!”

周少桓又道:“那么举兵造反在朝鲜是什么罪!”

元斗杓心里一颤,明白周少桓的意思,就是要尽快处斩金自点等人,因为造反在朝鲜当然是诛连九族的死罪,如果认定金昌运是造反,那么金自点不用审了,直接判死罪。

虽然现在金自点等人已经下狱,但还没有定罪,而在金昌运举兵造反之后,有不少官员都认为,先别忙着杀金自点等人,可以利用金自点等人为质,和金昌运讲和谈条件,说不定还可以有挽回的余地,因此如果杀了金自点,那么双方自然也没回转的余地,原党包括李淏在内,都只能跟着中华军,一条路跑到黑。

但现在的局面,也不容自己选择,如果真的金昌运讲和,或是他打进了汉城,就算是留着金自点,最多只能够保证李淏的王位,而自己肯定是死定了,现在也只能相信中华军了,因此元斗杓点了点头,对崔成皋道:“立刻给金自点他们定罪结案。”

第214章 平定朝鲜(二)

十二月十四日,朝鲜国王李淏下诏,以谋反、叛国、结党营私、滥杀无辜等十四条罪名,将金自点、金堉、李时白三人满门处斩,夷其三族,九族流放,其他洛党的主要大臣二十七人,全部处斩,其余四十三人统统流放,处斩者当日行刑,流放者暂时监押,同时李淏又下诏,称金昌运为举兵谋反,为朝鲜叛臣,罪不容赦,同谋一十二人,同为叛臣,并号招朝鲜各地军民人等,均可诛之。

杀了金自点,也就意味着朝鲜朝廷和金昌运之间彻底没有了挽回的余地,双方只能以兵戎相见,分出胜负,而就在第二天,周少桓带领人马,从汉城出发,向平壤进攻。

其实要杀金自点,中华军动手就可以了,周少桓当然不会怕金昌运,但他也知道现在朝鲜朝中还有不少人蛇鼠两端,包括不少原党的大臣,还有国君李湨,都惧怕金昌运的声势,还希望能和金昌运妥协,一但中华军出击,迎战金昌运,万一有人在汉城捣鬼,对中华军反攻倒算,可就麻烦了。

因此周少桓才绕这么一个大弯,就是要以朝鲜朝廷的名议,来杀金自点,而这一来无论是李淏还是原党,都彻底断决了和金昌运妥协的念头,被牢牢捆绑在中华军的战车上,而周少桓也可放心的出兵了。

不过由于现在汉城是腹背受敌,因此这一次出战,周少桓只带了第四军的第二师和第十一师出战,留下第二旅驻守汉城,北洋第二分舰队派出一半的战舰,从海上的配合周少桓作战,舰队的陆战队作为预备兵力。

在中原大战中,见识过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周少桓认为二个师的兵力,去进次平壤,完全是用牛刀杀鸡,其实一个师就够了,只不过是为了速战速决,好震慑全朝,才出动二个师的,但汉城的原党官员们却都提心吊胆,因为金昌运的叛军号称有五六万之众,中华军就出动两万多人,够吗,但看到周少桓自信满满的样子,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提心吊胆,祷告上天,保佑中华军获胜。

原党的官员们心里没底,而在平壤的金昌运更是进退两难,因为他毕竟是武将出身,多少也懂一点军事,朝鲜士兵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数的,连清军都不是中华军的对手,何况是远不如清军的朝鲜军,而且参加完中原大战之后,回到朝鲜的军队也都驻扎在平壤,从他们那里,金昌运也知道一些中华军的情况,虽然金昌运一开始也不相信,中华军的火枪会有那么厉害,但所有参加过中原大战的朝鲜士兵都这么说,就不得不让金昌运不信了。

虽然说现在平壤己经聚集了五六万兵力,但金昌运也知道,这里面打酱油的居多,真正有战斗力的,还不足一万,当然在金昌运的真正有战斗力的概念,也就是参加中原大战的朝鲜军那种水平。

尽管金昌运也向清廷求救,但现在清廷的情况,金昌运也知道几分,因此也清楚,不能对清廷抱以太大的期望,而且举兵造反完全是迫不得已,毕竟现在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因此现在平壤聚集的人马虽多,但金昌运还是觉得毫无把握,才编出了一个清廷出兵十万,来援助朝鲜的谎言,虚张声势,一方面是鼓舞己方士气,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借清廷的兵势,唬住汉城的中华军和朝鲜君臣,迫使他们与自己谈判,然后再从中设法救出金自点。

因为金昌运己经打听清楚,这次中华军到朝鲜的人马并不多,还不到三万人,而李淏、元斗杓是些什么货色,金昌运还是很清楚的,耍嘴皮子行,一但动起真格来,都不是那么回事,因此金昌运也觉得,这招虚张声势,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金昌运却没有想到,汉城方面回应自己的结果是处斩了金自点,并宣布自己为叛臣,罪不容赦,也彻底没有回转的余地,而且中华军还出兵来进攻平壤,这下金昌运也有点傻了,但中华军己经打过来了,而且和解的希望也彻底断决,自己又该怎么办,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和中华军拼一战了。

当然金昌运不敢出城和中华军决战,因此决定在平壤城里死守,在金昌运的观念里,守在平壤城里,当然是比较安全一些。

因此中华军从汉城出发之后,一路上并未受到任向的阻拦,在三天之后,到达平壤,同时北洋第二分舰队的战舰也到达了平壤附近的广梁湾登陆。

当然金昌运决定在平壤城内,居城而守,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平壤是与汉城并列的朝鲜两大都城级城市,因此朝鲜在平壤城里屯集了大量的粮会物资,足可以支持半年的时间,而且在朝鲜李朝建立之后,也对平壤的城防也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单以城防工程而言,平壤己经超过了汉城,这是因为平壤的位置更靠近北方,在朝鲜的历史上,除了1592年发生壬辰倭乱之外,其他的敌人都是从北方进攻朝鲜的。

因此平壤的城防建设釆用很少有的三层城墙布局,整个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均是釆用四方形的结构,内城共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还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球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另外在内城的北端,还隔出了一个北城,南北各开一个城门,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因此平壤城实际是分了四个部分。

当然在朝鲜人看来,城墙围得越多,当然就越安全,而且从理论上说,平壤的城防建设,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只不过惜的是,无论是面对蒙古、清廷、还是日本,平壤城都没有真正起来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和江华岛一样,每一次都被外来的敌军攻破,因为决定战斗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城墙,因此如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就是只有一道城墙,也能成为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相反如果军无斗志,士无战心,别说是三道城墙,就是三十道城墙也没有用。

但金昌运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平壤城的这三道城墙上,当然金昌运还不忘仍然用假消息鼓舞士气,声称只要坚守一个月,清廷的援军就会到达,双方里应外合,就可以击败中华军。

不过金昌运想得虽然好,希望能在平壤城坚守一个月的时间,但中华军其实只用了一天就解决了战斗,而且在战斗一开始,中华军就让金昌运的希望彻底破灭。

中华军是在早上八时左右开始,中华军的第二、十一师各出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