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无论清军怎样进攻,中华军的防线就像不断被海水冲击的堤坝一样,任凭海浪一次又一次的击打、冲撞在堤坝上,但却都无功而返,海浪消散成无数的水珠四散落下,而堤坝却依然巍然屹立,坚不可摧。

攻防战进行了一天的时间,清军不仅轮流进攻,同时还出动了骑兵、火铳兵等等兵种,但在中华军各种火器组成的交织火力网的打击下,清军的损失惨重,最终还是无法动摇中华军的防线,布克沙也无奈,只能收兵,而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清军损失的兵力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而在第二天,清军再度向中华军的防线发动进攻,但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清军虽然比第一天稍好一点,有两次攻入了中华军的阵地中,和中华军展开了白刃作战,但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代价,中华军的防线还是牢不可动。

战势的发展,让清军的两名主将布克沙和赖塔也有些不知所措了,现在怎么办,看这个样子以现在清军的实力,很难突破中华军的防线,除非是耗到中华军的弹药用尽,但谁知道中华军还有多少弹药,什么时候才能用完,现在清军的损失己有八千多人,等到中华军用完弹药之后,又还能剩下多少人,中华军可并不是一支只用使用火器的军队,他们的近战能力同样也十分强悍,清军剩下的兵力还能不能突破中华军的防线呢。

而且就算是清军还能保证有足够的兵力,现在中华军是在城外用战壕阵地防守,到时候完全可以退进辽阳城去,驻城防守,因此清军想要突破辽阳,赶回盛京,也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清军己是骑虎难下,如果不攻开中华军的防线,又怎么回到盛京去呢,当然通向盛京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因化也有人向布克沙和赖塔建议,如果攻不开中华军的防线,可以绕道走,绕过辽阳到盛京去。

不过绕道回盛京,说起来当然容易,但俱体实施起来,却又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如果从一开始就绕道走的话,当然好说,或许现在也差不多快到盛京,但现在才开始绕道,至少又要耽误三四天的时间,盛京是否还坚持待住不得而知,另外清军己经和中华军接手交战了,中华军又会不会趁着清军撤军的时候,在后面追击,清军又要怎么应付,清军是该全线撤走,还是留下一部份兵力在这里和中华军对持,这些可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不是说一声令下,就可以撤军了事的。

当然有出路,总也要比没有出路要好,现在攻克辽阳基本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绕道回盛京也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麻烦虽然也有不少,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克服,因此布克沙和赖塔也在反复计算,选择怎样的道路,才能绕过辽阳,尽快回到盛京,怎样分配兵力,同时又怎样摆脱中华军的追击等等。

但就在布克沙和赖塔正在商议计划的时候,一个让他们崩溃的消息传来,海城失守了,是被中华军占领。

这一棍子顿时将两人打得蒙头转向,虽然这时两人还不知道,中华军的后续军队都己经在辽东登陆,因此也都觉得十分不能理解,中华军怎么一下子转到了自己的背后去了,但有一个事实己经摆在了眼前,那就是海城失守,自己这支人马也陷入了被中华军前后夹击的危境中,现在别说是突破中华军的防线,连清军自己都难以保全了。

但两人还是懂不清楚,中华军这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中华军不是在进攻盛京的吗,怎么突然一下子,自己就陷入了中华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两人足足想了一夜,才终于明白过,这不就是中华军惯用的围城打援之计吗。

虽然想通了中华军的战术,但对于事实没有丝毫的改变,因为就在次日,攻占了海城的中华军己经杀到辽阳附近,同时驻守辽阳的中华军也主要出击,向清军发动了进攻。

原来从山东跨海而来的中华军第九军、第二十三军在金州湾顺利登陆,很快就被周少桓派出的侦察兵发现,侦察兵立刻发回信鸽,向周少桓发告结果,双方也建立了飞鸽传书通信,周少桓接到了消息之后,再结合其他侦察兵,以及情报人员提供的情况,基本判断清楚辽东半岛的局势,于是也马上下令,让第九军、第二十三军尾随在从海也撤退的清军身后,向盛京方向移劫,在辽阳城前双方合力,全歼这支清军。

率领辽东登陆部队的主将是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官童大勇,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后,也立刻率军出发,很快就发现了清军的行踪,但并没有惊动清军,而是悄悄跟在清军的后面,向辽阳靠近,清军受阻在辽阳城下的时候,童大勇才率军出击,首先攻取了海城,随后率领大军,从清军的背后包抄了上来。

中华军攻击辽东之后的最大一场战役,终于开始了。

第222章 扫平辽东(二)

这一仗当然没有任何的悬念,因为清军对辽阳的中华军连续进攻了二日,不仅毫无成果,而损失的兵力达到了八千余众,兵锋士气都己经严重的受挫,首先在天时上已经输;而且现在中华军己经对清军形成了前后的夹击之势,前后的重要城池关隘也全都在中华军手里,进可攻,退可守,在地利上又胜出了一节;而在兵力上,中华军的两路人马合计己经超过了六万,而清军现在只有三万四五千的兵力,在兵力上中华军也占据了绝对优势,更不用说中华军在战斗力上的优势。

天时、地利、人口三个方面,中华军都全面胜出,因此这一战的最终胜页结果,实际早就己经注定了。

最动,中华军是釆用北守南攻的战术,因为在南线,中华军集中了八成以上的兵力,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向清军发动猛攻,因此在战斗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了绝对的劣势中,战线不断的被中华军攻破,而且节节败退,阵地也一再的被压缩。

在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清军在南线的一个阵地首先被中华军攻破,随后又有两个阵地也被攻破,其中有一个阵地,中华军已经深入清军的阵地数百步,并且开始向内部扩散,清军的南线阵地也变待岌岌可危,而就在这时,中华军在北线也开始向清军发动进攻,因此在中华军的两面夹击之下,清军终于坚持不住,外围阵地全部都被中华军攻破,开始全线溃败,而两员主将布克沙和赖塔也对现在的战局不抱任何信心,也在想着如何从战场上逃走。

因此战局也很快就从双方的攻防对战,转化为中华军对清军的追击和清剿,但现在清军是受到中华军的前后夹击,只能向左右溃逃,这就给清军的退逃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中华军也可以从容的从两翼出击,对清军进行分割、包抄、夹击,因此真正能够在战场上逃走的清军并不多,而且布克沙和赖塔也被中华军冲散,只能各自为战。

清军的两员主将分散之后,布克沙率领着一部份亲卫兵拼死突围,但遭到了中华军的全力阻击和截杀,因为他一身主将的衣甲,又有大素道旗,目标十分明显,因此在中华军的阻击之下,布克沙身边的卫兵也在不断的减少,在最后,布克沙的突围部队遭遇到中华军一队火枪兵的集中火枪射击,布克沙亲自率军冲锋,但身中十余弹,坠马而亡,身边的亲卫兵也死伤大半。

而另一员主将赖塔则比较灵活一些,他知道自己的衣甲十分显眼,因此换上了一身普通士兵的衣甲,又把大素道旗也都扔了,混在士兵里面,寻找突围的机会,但他是清军的主将之一,位置也是在全军的中央地区,而现在清军己被中华军分割成十几块,并不是那么容易逃走,结果赖塔也使出了全身的解术,在乱战当中,拼命的腾挪内转,带领着十几名亲兵,到是连续躲过了几次中华军的包围,一度还突破到了战场的外围。

但中华军对这样的围歼战术已经有充份的经验,一边在战场上对清军进行分割包围歼灭,一边也在战场的外围布置了一定的搜索、围捕兵力,当然现在中华军也有足够的兵力,因此对外围的控制也更为严密一些。

结果赖塔虽然躲过了战场上的中华军,逃到了战场的边缘,但依然没有躲过中华军的外围部队,而且在战场的外围地区人员稀少,也不那么容易浑水摸鱼,而且他们十几个人一起行动,目标也十分明确,因此最终还是被中华军俘虏。

到下午二时左右,战斗基本结束,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一万五千二百七十八人,俘虏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五人,经过俘虏的辩认,在尸体中分辩出了布克沙的尸体,又从俘虏群中找出了赖塔,而中华军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