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俘虏的辩认,在尸体中分辩出了布克沙的尸体,又从俘虏群中找出了赖塔,而中华军自身,伤亡了八百五十八人,另有七百三十六人受伤,因此也可以算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中华军将俘虏安置在辽阳,随后周少桓和童大勇立刻率军向盛京发动进攻。

现在盛京城里的守军虽然已经増加到了一万五千余众,另外又征调了二万多百姓协助守城,但盛京昂邦章京敦拜和副昂邦章京吴库礼心里清楚,这些増加的士兵其实并没有多少战斗力,想要守住盛京,必须等布克沙和赖塔的人马赶回来才行,但这时清军在辽阳大败的消息也传到了盛京,敦拜和吴库礼也知道大势己去,盛京保不住了。

在中华军杀到盛京城之前,敦拜带领着一队亲兵,连夜出逃,投奔到吉林去了,而吴库礼则十分清楚,现在不仅是盛京保不住了,而且大清也彻底完了,因此吴库礼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开城投降,将盛京献给中华军,以保全自已的性命。

就这样中华军兵不血刃,又一次攻占了盛京,而这一次将会是永久的占领了。

中华军进城之后,有不少士兵都是参加过当年跨海突袭的老兵,也是第二次进盛京,因此一路上直直点点,向年轻的士兵描叙自己当然攻入盛京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那些是老房子,那些是新建筑,还有在那些地方,曾经留下过自己当年的痕迹。

清廷入关之后,也学着明朝实行两京制,因此在盛京也设有六部等部门,官员也有一大批,而且在盛京的皇宫里,还有数百名太监宫女,另外在前几个月,清廷都在向盛京转移财产人口,有不少清朝官员把自己的家属、包衣等成员,还有财产都搬进到了盛京,现在也全都成为中华军的俘虏。

周少桓和童大勇步入盛京的皇宫,心里也都有颇为感概,因为盛京本来就是以前明朝的土地,早在朱元璋时代,就在这里设立了沈阳卫,但满族崛起之后,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占领了沈阳卫,并于天命十年,将沈阳卫成为后金的都城,后来又改名盛京,成为满族征服中国的最重要基地。

尽管现在清廷入关己有八年的时间,但盛京作为清廷的旧都城,己经有二十年的时间,因此至少在目前这个时候,盛京仍然可以被视为清廷的像征,而旦在清廷入关之前,一直都是将盛京做为清廷的退路。

因此在五年前,商毅在清军大军压境,局势危急的情况下,才敢大胆的施行跨海突击行动,袭取盛京,终于迫使清廷撤军回救盛京,终于一举扭转了局面,进而收复南京,占领长江六省,奠定了与清廷对抗的资本,而从此一步一步的占据风,实际上在商毅与清廷争斗的过程中,跨海突击行动才是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拆点。

而在中原大战失败之后,清廷一直都拒绝向帝国抵头,也正是因为有盛京这一块退身之地,等中华军打到北京之后,大不了放弃了北京,退回到盛京去,又恢复到入关以前的样子,也成为许多满人的想法。

不过当年中华军的目地是破坏盛京,迫使清廷撤军回援,因此连盛京皇宫也烧了,而这次中华军再度占领盛京,目地自然不同,但意义却同样深远,因为这像征着清廷的败亡,已经成为了定局。

而就在中华军占领了盛京之后,在另一条战线上也传来了捷报,从朝鲜出兵时,中华军是分兵两路出击的,第四军的军长滕胤玉率军从鸭绿江上游渡江之后,直取清廷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因为清廷在这一带的兵力也十分薄弱,而且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宁古塔一带的偏北地区,因此中华军也十分顺利的攻占了吉林、长春等地。

而这时出任宁古塔副都统、昂邦章京的是满洲镶蓝旗梅勒额真沙尔虎达收到告急之后,赶忙调集了五千多人弓,从宁古塔率军赶回来复夺吉林,结果被中华军迎头痛击,一顿火枪火炮的猛打,被杀得大败,拆兵两千余众,又逃回到宁古塔去驻守。

因此进入洪宪二年(1651年)二月之后,在松花江以南,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地区,都己被中华军占领,而满族发源地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也被切断了和北京的联络,中华军进攻辽东的第一阶段战斗计划,收复以盛京为核心的地区,也基本完成。

这时中华军在辽东半岛上己经集中了大约近十万左右的兵力,而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分头向西面的锦州地区、和北面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这两个方向同时进军,全面收复辽东地区,建立帝国在这一片地区的统治。

随后周少桓下令,调第二师赶赴吉林,受第四军指挥,向北进攻宁古塔副都统辖区,而童大勇带领第五军,向锦州地区发动进攻,彻底收复关外的全部地区,而第二十三军和第九军的第十四师留守在沈阳地区,做为预备部队,并且维持社会秩序。

然后周少桓又正式向南京发回了告捷。

第223章 扫平辽东(三)

各路人马分头出发之后,周少桓也开始着手对占领地区的统治秩序,尽管现在是军管时期,但也同样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而中华军在这方面,也有十分充足的经验,因为在这几年来,帝国的疆土也在不断的扩大着,一直都按照攻占-军管-政管的顺序进行。

而且这一次中华军绝不会再对盛京进行破坏,而是把这里做为对辽东地区进行统治管理的重要核心地区,还有未来的沈阳军区的地点,因此也首先要在这里建立起帝国的统治秩序。

不过这一次和以前收复长江六省,甚致收复河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都有些不同,因为河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的固有土地,在风俗、文化、民族认同感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论是明朝还是中国统制都没关纟,只要自己的日子能过下来,换谁当皇帝都行,管他姓朱还是姓商,加上中华军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帝国对新占区又有减税减赋的惠民政策,因此也就能很快稳定住局面,安抚人心。

那怕是河南省当时己经是清廷的地盘了,但清廷在河南省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基础不深,而且在施政方面也有不少失误,民心不付,中华军还可以在这一地区大打民族牌,加上其他施政得当,因此也能够很快稳住局面。

但辽东地区却有本质的不同,尽管现在辽东地区也是明朝的土地,本地的居民仍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辽东的汉族仅仅只是指在血统或是籍惯方面,因为清廷己经在这里统制了三十余年,而在吉林、长春一带,统治的时间更长,清廷推行的是尊满抑汉政策,但并不是尊满排汉,相反,设立汉军八旗,对于满汉民族的融合,还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入了汉八旗的汉族人在实际的思想意识上,己经把自己视为满族的一部份,当然满族也在一步一步的被汉族同化。

因此这里的汉族百姓基本也认同了清廷的统治,虽然生活并非很好,但也算过得过,也就并不希望这种局面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辽东地区的汉族百姓虽然不会誓死维护清廷的统制,但也绝不会因为同是汉族的原因,立马倒向中华军这一方来,在这里打民族牌,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作用,但作用也极为有限,因此不能把希望寄于民族意识上。

当然对于中华军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如何有效的统治真正属于敌军的地区,彻底并入自己的版图来,不过对这方面,中华军也并不是全无经验,在台湾、在吕宋地区,有可以借鉴,总体来说就是不能一味怀柔示好,或以民族大义为重,必须刚柔并济、恩威兼施,才能稳定帝国的统治,当然如果这次在辽东处理得好,那么对于中华军以后收复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包括占领海外的殖民地,也都可以提供十分宝贵的经验。

中华军进入盛京之后,己经解除留守清军的武装,而周少桓首先下令,将盛京改名为沈阳府,这一点是首先要做的,表示让盛京彻底断绝和清廷的关纟。

其次是全城戒严,实行军管,并且向全城的百姓宣告,无论满汉,只要是服从中华军的统治,安份守纪,不惹事生非,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全,同时取消满人的所有特权,所有法令对汉满一率平等,满人固然不能再欺付汉人,但汉人也不能无故的欺压满人。

而最后,是对满蒙汉八旗贵族,以及清廷的官员们进行压制。

尽管现在清廷的大势已去,但满蒙汉八旗的贵族层是清廷统治的即得利益者,也是对最不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