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松晨摇了揺头,道:“依我看两字王不足以显大人之功,当称一字王,南京古为吴越之地,因此可称吴王或越王,或者以湖广之名,称楚王亦可。”

原来在中国古代,称王也不是说啥王都一样,有一字王和二字王之分,一字王是亲王,一般要说,只有宗室才能受封一字王,而二字王只能算郡王,大臣最高也就到这里了,因此一字王的地位要高于二字王的地位。

商毅见都己经为一字王还是二字王争起来,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各位,我看一个字,二个字都无伤大雅,反正都是一个暂时的称号,既然我们决定先北后南,我看就叫平北王,或者是扫北王,也让天下汉族百姓知道我们称王的用意。”

众人听了,也都觉得这样不错,因为商毅说的对,称王只不过是个权宜之计,用平北王做称号,也可以表示商毅对清廷作战的决心,对号招天下百姓也有一定作用,反正打进北京之后就称帝了,回头再打南方,也用不上这个称号了。因此也都同意。

这时王夫之道:“大人,取北伐收复之义为尊号,如此甚好,但平字过于直白无奇,用之不雅,而扫字亦有丧除之义,二字均为不妥,依在下之见,不如称靖北王。靖者,安也。《诗经·周颂·我将》中有‘日靖四方’之语,皆为贴切。”

李岩首先道:“靖北二字,用得很好,我看就称靖北王。”而其他人听了,也都纷纷赞同,认王夫之说得很好,就该叫靖北王。

商毅也不仅有些无语了,不过王夫之到不愧是大学者,一个“靖”字也可以扯出这么多典故来,但就为一个字,至于这么复杂吗?不过既然众人都同意,商毅也就没有反对,因此尊号就这决定下来。

不过要称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也要挑好日子,筑台祭天等等一大堆程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商毅要称王的消息传开之后,也引起了一番轰动,内部的官员,军队当然都是举双手赞同,因为商毅称王之后,众人也就都有正当的官职名份。而商毅的妻妾们同样也是欢喜不巳,称王就要立王妃,有正妃也有侧王妃,可比督师夫人高贵得多。由其是明石姬和陈圆圆,都是妾室的身份,也都一跃成为侧王妃,说出去也好听多了。

但在商毅的统治区内部,各方的反应也是不相同,向浙江、山东这些地区,统治时间长,人心己经归复,也非常同,而在其他刚刚占领的地区,大部份百姓,商人都无所谓,只有少数明朝的遗老遗少,顿足捶胸,唉声叹气不己。

第175章 南明的行动(上)

比较有讥讽意味的是,三个南明朝廷得知商毅准备自称靖北王的消息,居然都是从《杭州时报》上看到的。

随着商毅势力的扩大,《杭州时报》的影响力也同样水涨船高,这时《杭州时报》每一期的发行量己经达到了三万六千多份,在南方除了云南、贵州这两个偏远地区之外,每省都有发行,并且还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读者。而在北方也传到了河南、河北、陕西、北直四个省里。

因为《杭州时报》有大幅的版面报导实事,因此无论是南北,《杭州时报》都成了人们了解时事动态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由其是有南方,南京战役期间,《杭州时报》几乎也成为当时南明的永历朝廷、绍武朝廷官方了解战事进程的唯一渠道。

而等南京战役结束以后,永历和绍武都忙于内部的争权夺利,谁也没有心思向商毅的统治区安排派遣谍报人员,反正看《杭州时报》就可以知道浙江的事情了,还可以省不少心,又何乐而不为呢?

商毅称王的消息,自然在三个南明朝廷中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三方的大臣们也都纷纷上书朝廷斥责商毅的越僭行为,当然也有不少人喊着要出兵去征伐商毅。

但广东的尚可喜无疑是其中最高兴的一个人,这时清廷派出的密使已经偷偷的潜入广州,将清廷册封尚可喜为平南王的密旨带到了广州,并且也传达了多尔衮的命令,联合三个南明朝廷的力量,与商毅为敌。而且清廷会在北方出兵配合。

接到这份密旨之后,尚可喜也不禁大喜过望,这到不是说尚可喜现在对清廷仍然十分忠心,而是当初尚可喜拥立鲁王朱以海,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想出的办法来,虽然说当时是见了效,商家军没有来进攻广东,但尚可喜还是十分后怕,因为尚可喜知道,永安朝廷和永历、绍武朝廷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别看都是拥立的南明余藩,但自己可是从清廷那边被迫反正过来的,万一商毅整好了内政,说不定就要拿自己开刀。

现在清廷传来密旨,也让尚可喜安心了不少,看来清廷还没有抛弃自己,万一到了败亡的时候,还有最后一条退身路可以走。而另一方面,如果清廷败亡了,自己在南方也有立足之地。因此立刻跪受了平南王的称号,加上他现在在永安朝廷里被封为永宁王,也成了最早的双面无间道。

而多尔衮让他联合南明朝廷的力量,与商毅为敌,也正中尚可喜的下怀,因为现在对尚可喜危胁最大的人,也是商毅。于是尚可喜也立刻行动起来,派人去和永历、绍武朝廷联络,准备组成一个同盟,一起来对付商毅。

但南明各朝中都争斗得十分厉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还有人甚致主张应该连合商毅,来打尚可喜,因此尚可喜来回联络了一个多月,还一点头绪也没有。而就在尚可喜发愁的时候,传来了商毅准备自立为靖北王的消息。

收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尚可喜也十分高兴,认为总算是找到机会了,首先立刻以永安朝廷的名议,把商毅大骂一顿,扣上了十几顶大罪名的帽子,同时再一次向永历、绍武朝廷发书,要求组成连盟,对抗商毅。而在这个时候,另两个朝廷里维护商毅的声音也小了许多,以前支持商毅的人,这时也都保持沉默。因此尚可喜上窜下跳,佐拉右扯,显得十分活跃。

但这时商毅又分别向三个南明朝廷发来公文,表示自己并没有自立之心,之所以自称靖北王,仍是因为抗清的需要,重点是在“靖北”两个字上,而且为了表达自己并不二心,愿意请他们到南京去称帝,自己也愿意奉立来南京的那一个朝廷也正朔,并且辅佐他统一天下。

当然在给永安朝廷的公文中,还把尚可喜大骂一顿,把尚可喜过去降清伐明的事情都抖了一遍,又直言不违的指出,尚可喜就是清廷的奸细,在南方挑拨离间,引起事瑞,让南明各朝廷自相残杀,同时又告诉永安朝廷的其他官员,不要听尚可喜的鼓惑,自己早晚都要来收拾尚可喜等等。

商毅宣布称王之后,对南明朝廷的反应也都早有预科,这就是称王的后手,请南明朝廷到南京去。当然称王和称帝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是称帝,就彻底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当然商毅并不但心南明朝廷回真的到南京来,几个皇帝当然是愿意,但三个南明朝廷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能够当家作主的,实权其实都掌控在各自的大臣手上,而掌权的大臣,是决不会把皇帝回到南京去的。

而在各个朝廷中,先前支持商毅的大臣们又马上开始活跃起来,也纷纷上书,一面为商毅称王辩护,认为以商毅的功劳,也足以封王,并且都建议自己所在的朝廷,索性就正式封商毅为王,然后就搬到南京去,也算是真正继存了明朝的大统地位。

其实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并不是真正支持商毅,而是本着敌人反对的事情,我一定要支持的原则,说来说去,还是为了争权夺利。如果真的争下了大权,也肯定不会把皇帝送到南京去。那不就是给商毅做了嫁衣吗?

不过事情也没有绝对,也确实有真心支持商毅的人,绍武朝廷里的郑成功当然是一个,而在永安朝廷中,居然也有一个人,也认为应该正式封商毅为靖北王,然后就搬到南京去。这个人就是张煌言。

张煌言是和朱以海一起被抓的,尚可喜把朱以海放出来奉立为帝之后,张煌言和朱以海手下的其他几位大臣张名振、朱大典、张国维、熊汝霖等人也都被放了出来,并且都在永安朝廷中出任要职,张煌言担任的是兵部尚书。不过永安朝中的实权都掌握在尚可喜手里,这几个人不过都是摆设而已。

在另一时空里,张煌言在南明时代,算是一个比较有见识和政治眼光的人,也十分清楚,尚可喜和清廷的关系太过密切,反正过来奉立朱以海,仍是形势所迫,并非真心,因此这个人并不可靠。不过暂时也只能和他委之以蛇,静观待变。

而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