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祖坛经讲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的,更是不与《金刚经》合拍。《金刚经》的主旨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明六度波罗蜜的菩提心。六祖这里却是借缘而彻见本体,与《金刚经》所指的不同。六祖悟的内容并不是六度,而是悟的自己。这个悟,能概括全部《金刚经》,而《金刚经》的旨趣,则不能完全概括六祖之所悟。我这样说,当然会引起一些不同意见。我们欢迎有不同的意见,能把对《坛经》的研究、体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禅宗内欢迎怀疑,越是有疑,越能深入,真正的见地必须是彻头彻尾地进入,若有一丝滞碍,就差之千里了。
    禅宗如何传法?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水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这一段涉及到禅宗传法的问题,禅宗传法历来不少人认为其中是个秘密,所以有必要好好考究一下。禅宗历代传法,文献记载都极为简略,几乎都是一句带过,没有什么具体的交待,只有在《坛经》的这一段中,过程显得较为详细。我就五祖传法、六祖得法,谈谈我的看法。
  五祖听到六祖前面的那一番话后,立刻印可了他,“三更授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传的是什么法呢?就是五祖说的:“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许多人认为其中有秘密,说五祖传六祖时传了密法,传了“修命”的秘诀等等,这都是在外面瞎猜。五祖明明说:“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物,代代相承”。为了破除外人的疑惑,使之有尊信之心,才把这个衣钵代代相传。有衣钵的,就说明得了祖师的法,有资格传法了。而这个法,就是“以心传心”、“自悟自解”的法,也就是“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而这个“本体”、“本心”就是六祖在上面大悟的那个“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那五个“何期自性”。这个“本体”、“本心”就是佛性,就是般若、菩提、涅槃,决不是什么“修命”的密法、命宫等等一类的延年益寿、神通妙用的法可以比拟的。一个是本,一个是末。许多人在根本要害之处不知下手,而对那些枝枝叶叶的事极感兴趣,空忙了一生,最后仍然没有结果。
  “以心传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我的心传给你,你以你的心受之,以心传心,以心印心。禅宗的这种传授方式,并不是强迫灌输,不是用什么方法勉强你开悟,必须是自己“自悟自解”。这里讲得多明确呀!“师师密付”,因为这个法不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得了,所以老师传法时采取秘密的方式。但与其它道门传法的神秘性不一样,他们叫你赌咒发誓,不能随便泄漏,否则就是刀砍雷劈。佛教不是这样,所以五祖要六祖“广度有情,流布将来”,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法,懂得这个法。佛教是普度众生,巴不得一切众生都立地成佛,唯恐其不快,有什么秘密舍不得布施给众生的呢?佛曾舍身饲虎,舍身饲鹰,这种精神,哪里是那些私智私利的人办得到的,又怎么会创立那种糊涂的法呢!
  需要留心的是“善自护念”,要说秘传,这可以说是唯一的秘传了。许多人对悟后是否继续修行争执不休,看来五祖是强调悟后必修的。开悟虽然见了根本,仍然需要在根本上继续锻炼,不要让其它的东西给干扰了。对悟后必修这一点,大家不要怀疑,因为我们功德和力量都明显不够。以烦恼来说,开悟的人对烦恼肯定有力量,若没有力量,这个开悟就不是真实的。
  依教下来讲,烦恼有两种,一是分别我执,一是俱生我执。分别我执是个人后天习染而成的烦恼,俱生我执是先天带来的烦恼。这在十二因缘中各占有几个环节。佛教认为,烦恼的中心就是我执,没有我执,各种烦恼失去了依止就无从发起。分别我执又叫见所断烦恼,一经见道开悟就可以断除。俱生我执又叫修所断烦恼,这就必须经过长时期的修行才能加以解决。还有功德,那是要不断地去做才会圆满。所以有了见地更要修,不要说“悟后不修”或“修即不修,不修即修”一类的话,要实践,要老老实实地继续修行,用六度的思想来检验自己,要得真实的受用才行。所以,单凭“善自护念”这一点,就证明了悟后必修。以六祖大师的天资尚须如此,何况其他。
  还有一点,不要当“自了汉”,还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要好好为众生服务,把佛法的种子传下去。《法华经》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应现世间。这个大事因缘,就是要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要一切众生如佛一样,悟入诸法的实相。所以开悟后的事情是没有了期的。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要了手,就没有发菩提心,就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对达摩传法的公案,大家是熟悉的。达摩西来,与梁武帝谈道不合,北上嵩山,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要知道,无上大法决不是少福浅慧的人可以得到的。据说二祖慧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恳和求法的决心,硬是用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指示。但达摩传的是什么法呢?他只是淡淡地问:“你要我传什么法给你呢?”二祖用生命取得的这个提问资格,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竟然是:“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这个问题值得一条手臂吗?说真的,许多人看到这里时都熟视无睹,包括一些学禅的,随便听听就过去了,没有认真的反省。要知道,人类从有知识到现在,一直心是不安的。佛教讲世间是五浊恶世,每个人又有其中的烦恼浊,见浊,在这个世间你怎么能安得了心呢?一般人在平常时感觉不到什么,但一到关键时候,心里能安宁的有几个?释迦佛当年就是因为心不安才出家,出了家心里还是不安,后来在菩提树下开悟,才解决了问题,心安了。
  到底人生宇宙是怎么回事,佛法是怎么回事?连慧可这么著名的法师都弄得心不安,于是才立雪断臂,才向达摩求安心法,可见其心迫切到什么程度。而传法的人呢,居然九年不开口,这到底是什么法呢?要知道,达摩到中国时已经百多岁了,从印度来中国就是为了传这个法。百多岁的人居然如此耐心,为了一个合格的传法人居然等了九年,知道这些,才知道这个法的重要,也才知道二祖所问的重要性。
  达摩终于说话了,说得也很奇怪:“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一反省,什么是心呢?我们的心又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可以结合《楞严经》七处征心那一段看看,就是说这个问题。一般的人,包括许多专门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还想不到如此广泛和深刻。但二祖却是深入其境,远不是在书斋里闲谈,有那么多的悠闲气氛。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哪儿都不是,哪儿都找不到,于是对达摩说:“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达摩对这句话有什么反应呢?达摩只是平静地肯定了他说:“与汝安心竟。”安心法就是这个,任务完成了,慧可于是成了二祖。对这个公案,大家好好去参,可不要停留在二祖那句现成的答话上,那是二祖的,可不是我们自己悟到的。如果头脑中有了这么一句之类的现成答案,自以为懂了,悟了,就成了船子和尚所说的“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