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祖坛经讲座-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头脑中有了这么一句之类的现成答案,自以为懂了,悟了,就成了船子和尚所说的“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你要开悟,那就难上加难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禅宗传法的特点。
  六祖得了法,五祖担心有人害他,亲自把送六祖过江,在船上六祖的那番对话,都是见性的人以本份相见的机语,句句带玄,丝丝入扣。所以我们说宗门答话不是随便的,两者要真正的相投——所谓“啐啄同时”。老师接引弟子,如同母鸡孵小鸡一般,小鸡在蛋壳里成熟了,要出来了,在里边啄,而母鸡在外边啄。母鸡啄早了,鸡儿子没有成熟,啄不得;迟了,小鸡就会闷死在蛋壳里。祖师们接人答话,就如同接生婆一样,一点马虎不得。外行看《五灯会元》,认为祖师们的答话是随便乱说,故弄玄虚,如同说相声一般,那怎么行!要知道机锋一来,如杀人刀,如活人剑,有杀有活,有纵有夺,都是应机而发,引人悟入。不然就文不对题,甚至把人引入歧途。五宗七家里如临济的四宾主、四料简、曹洞的五位君臣等,都是著名的接人手法。
  再说神通,祖师们有没有神通呢?五祖预言:“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也。”这似乎又透露了消息。从《坛经》、《高僧传》中所记载的一些高僧的传记看,有神通的例子很多,高僧们是戒妄语的,他们的话是可信的。不过禅宗对神通不重视,因为这对解脱生死并不重要,了生脱死的功夫也不在神通上。但修行到一定的火候上,神通会自然到来,无须你去执着追求,只是涵养本元,本元养熟了,枝末之事——如神通等,有没有又有多大的意思呢!
    本来面目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之外,还更有密意否?”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纲,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坛经》的其它本子还有如下的记载:六祖离开黄梅几天后,五祖向弟子们宣布说:“佛法已经南去。”弟子们问:“谁得到了老师的佛法呢?”五祖说:“能者得之。”这虽然是双关语,但弟子们一听就知道是写偈批评神秀的那个南方獦獠慧能了,于是就有几百人去追夺达摩衣钵。其中追在最前面的是惠明和尚,他是军官出身,武功很好,在湖广交界的大庾岭上赶上了六祖。于是就产生了“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个公案。
  对这个公案有两个讲法:一是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心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心。但这种讲法很平淡,不能使人深入。黄檗禅师在《传法心要》中说:“正恁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里要设一问,就把问题翻深了。古代没有标点符号,那哪同用,黄檗禅师这一提持就活了。
  另外“不思善,不思恶”这两句,实际上概括了一切思维活动中的相对观念。如空色、有无、前后、远近、中边等等,一切总不思,这时,哪一个是你的本来面目呢?又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可以多参一下,这是一个值得参的话头。
  大慧宗杲禅师有一个著名的竹篦子话头,他手中常常拿着一根竹篦条,有时用来打人,有时用来问人,而且常这样问:“唤作篦条则触”——既是竹篦条,我还问你干么?“不唤作竹篦条则背”——明明是竹篦条嘛,不能唤成其它。但是,“不得有语,不得无语,不得棒,不得唱,不得作女人拜,不得作绕床窜,不得造妖捏怪。装腔作势,一切总不得,是什么?”这是对六祖这个公案的极好发挥。六祖这个公案,还限定在思维范围,而大慧杲则把它推广到思维和一切行为动作之中。这是因为六祖这个公案用的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所以后来许多祖师干脆不用语言,而是用各样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这些动作,如棒、唱、女人拜、圆相及各种“造妖捏怪”的动作用久了,也会成为八股。所以大慧杲才把这些统统堵死,让你再深一步参。
  大慧杲的一个学生说:“老师这个话头我参不了,您老好似一个棒客,把人家全身都抢光了,还要人家拿钱来。”大慧杲说:“你答得好,不过,拿不出钱来也不行,就拿命来!”宗师的方便怎么讲,恰恰是想方设法把你思维的路子堵了,把分别思维斩断,还要你“速道速道”!只有这个时候,忽然铁树开花,一个真正的“我”才跳得出来。这样的宗风,在禅宗之外是找不到的。就这一点,说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真是恰当不过,因为你把三藏十二部翻完,也找不到这个答案。
  惠明因六祖开示而开悟后,又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看来,祖师传法时是否有密法这个疑问,早在那时就有了,还不是今天的发明。明确地说,禅宗若讲密法,那就成了密宗,而不是禅宗了。所以六祖极其明白地说:“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就是你自己。这么贴近,哪有半点密呢?自己对自己还有什么秘密吗?若要舍内求外,那自然就有密了。你懂,别人不懂,对别人而言是密,但一经反观自照,自己明白了自己,密又何成密呢?这是最简单明白的问题,但同时又是最迷惑人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有清醒的认识。
  六祖从得法到后来出世说法,中间尚有十五年时间。这期间《坛经》没有多说,只是谈到六祖在猎人群中韬光养晦。这15年,实际上是六祖进一步护持、进修的阶段,把自己习气陶炼得净尽、圆融,才能荷担如来家业,才能在后来广传无上大法,揭开了弘传千年的禅宗序幕。所以,六祖一到广州法性寺就能一鸣惊人,与印宗法师论《涅槃经》时,境界是那样纯熟高深,这决不是偶然的。
    《涅槃经》和不二法门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么?”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是为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