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上梁山-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豹微微一笑:“天大的事有什么是咱们姑爷解决不了的,你操那门子的心。”

“嘿嘿,那是,那是。”

而这时,李纲已是抢步闯进了李民的书斋。

李民虽然早从神识扫描中就已经知道李纲等人走得很急,可李纲这般的闯进书斋,还是有些出乎李民的意料之外。要知道,这李民对这李纲也是熟得很,给其启蒙共和理念时,这李纲没少缠着李民,都快跟李民的几个老婆抢跟李民的过夜权了。在李民的印象中,李纲除了对于共和理念痴迷了一些之外,那绝对是儒家大师,绝对的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可今天这般,连通报叩门都忽略,看来这事真的不小。

李民连忙安稳其道:“伯纪,莫要惊慌。且坐下来喝口茶,慢慢说来。”

随后,李民又招呼公孙胜等自寻座位坐下。

此时,不是正规场合,李民与这几个人都是惯的很。

不过,李纲虽然也觉得自身这样有些过于急躁,从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境。可却没有如往日一般,在李民的强烈要求下,入座以朋友的身份谈事。

而是径直的站在李民的面前,拱手说道:“国主,臣有火急军情呈报。”

李纲此番作态,显然是以行动坚决的告诉李民,现在就是正式场合了。而公孙胜等人,也全都如李纲一般的没有自寻座椅,而是齐齐的站在了李纲身后,拱手看向李民说道:“有火急军情呈报。”

李民一听,立时明白,这事绝对不小。当下也是正经的说道:“讲!”

李纲等四人看了一眼,当即还是由官职最高的李纲发言道:“臣得报,辽兵兴兵五万,由耶律大石为统帅,进犯中原,正自攻向大名府。”

李民闻言,微微一皱眉。这辽国进犯,虽然是不小的事,可现在他打的是大宋。李纲等人,就算有一致对外之心,可也不至于急成这样啊。何况,辽打宋,那还新鲜么。尤其是这会还只是出兵了五万,这就更是小打小闹了,连例行的骚扰都算不上。唯一有些烦人的,也就是领兵的耶律大石,应该算是我李民的一个记名徒弟。可这也应该是我烦,李纲不应该急成这些啊。

李民当即目视李纲,那意思,就这点小事就把你急成这样了?

李纲虽然耿直,可却也是一个聪明人。当即明白李民心气,随即又报:“辽兵进犯中原此其一,尚有金国出兵五万进犯我中原,由金国国主完颜吴奇买亲自率领,与辽兵遥相呼应。”

李民闻言又是一皱眉,要知道,李民来到大宋,最早为了生存,最担心的就是靖康耻,就是金国南下灭掉北宋的历史不可改变。为此,李民甚至不惜孤身犯险,只领公孙胜等几十人,就千里深入金国境内。雷劈了完颜阿古打,从而导致了金国的崛起之机因此意外而丧失,不仅没有借辽国内乱,吞噬辽国的主力壮大自身,反倒被辽国压着打地追击了半个草原。最终还是在大宋的支援下,这才逐渐缓过劲来,与辽国展开了游击战。

可如今,这半残的金国,竟然不记大宋恩典的反咬一口,真是打蛇不死必受其害啊。可这也应是大宋的烦恼,而且两国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十万,大宋就算被他李民打的厉害了,在他李民不落井下石的情况下,那也应是应付的来啊,这至于李纲如此着急么?

李纲再次感觉到了李民的心思,随即又说道:“西夏也出兵了,出兵十五万,由太师李良臣率领,兵进甘肃。”

闻此,李民就由不得不重视了。要知道,如今的甘肃、西北一带,那可也是李民的地盘。李民的种家军与折家军的根基,可就在那里了。打西北,可就是相当于在打他李民。

李民不由的哼了一声:“这西夏倒是胆大,种师道、折可适可已经知道此事。”

李纲摇首道:“尚未得知。”

李民闻言,点了点头。知道李纲等一得报,就是先来找自己了,当下也是有点明白李纲等人为什么着急了。要知道,那甘肃西北一带,虽然因为种家军与折家军的关系,实际上归属他李民了。可那却是一块飞地,归了他李民,此时却是得不到他李民实际性的支援。不像江南,因为他李民的回援二龙山,已经是打通了。并且震慑得大宋军兵只敢固守,不敢反击。

更何况,此时原本镇守西北的主力,种家军与折军,也全都归了他李民,没地返回驻地,此时更是得不到大宋朝廷的支援。以种家军和折家军残留的兵力,守甘肃,真的是实在很难。很可能因此直接让折家军与种家军因此断根,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然而,李民虽然自以为已经了解了李纲等人的烦恼所在,可随着李纲等人进一步的分析和回报,李民这才发现,他想的还是少了。

李纲等人着急上火的,绝对不是什么辽国、金国对中原的进犯,对大宋的蚕食,更不是担心种家军和折家军的根基灭绝,以及西北一地之得失。

李纲等人担心害怕的却是一种势的形成,五胡乱华的重演!

第十九卷 第二十五回 分歧

五胡乱华。

对李民来说,可能不过是一段历史教科书上的记载。表诉了两晋时期,由于中原汉民族政权的腐败衰落,导致了北方大量游牧民族入侵,进而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众多的民族融入到了汉民族的这个大家庭。

可这,却仅仅是报喜不报忧的春秋笔法,而对当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就是赤裸裸的一段被侵略史。即使过了数百年,也不能忘怀轻视的精神创伤,一段可以镜己的教训。

尤其是,大宋宿敌的辽国,也是趁着唐末汉政权的衰落,趁机崛起的,并由此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到至今。

那就更是教训深刻。

故此,李纲等有此惊慌,毫不新鲜。而且,这也绝对不是李纲等在杞人忧天。

这就象众人都知道的,却都未必正确。

就如大宋的军力,普通人都认为大宋的军力是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差的。可实际上,北宋立国两百载,与辽为敌,与西夏为敌,与吐番为敌,同时与三方为敌的情况下,还能扩张东南以及西南的疆土。

尤其是辽、西夏、吐番,多是骑军,宋多是步军。辽、西夏、吐番等,打输了多半能跑干净,而宋军但凡打输,那就绝难脱逃。如此这般,宋军若是真的军力弱到极点,纵有百万大军,又岂能支撑两百年。

即使在李民没来的历史上大败给了金国,可那也是由于高层的策略错误,没有抗战的决心。没等援兵回援,就直接投降。可就那,在李民没来的那段历史中,能够彻底吞噬继承了辽国实力的金国,也没能彻底吞噬掉大宋。甚至遗留的南宋,直到金国被元灭亡了,也是依旧存在。

可这,虽然能说明大宋的军力,尤其是边军的军力并不弱之外。更主要地是,大宋的外交策略,一直相当的好。绝不同时三线或是两线开战。尤其是在澶州之盟后,安抚住了辽国百多年,更是一直拿西夏练兵。童贯更是大胜西夏之后,认为西夏短时间内绝难反攻大宋之后,这才起了实施大宋布局了百多年的百年大计。

只可惜,最终却是因为方腊的起事,最终功亏一篑。

而这一转折点,在李民立国之后,屡克大宋军力之后,彻底的被放大了。尤其是宋皇赵佶不仅引狼入室的请了吐番等国入境帮助平叛,更是调动了大宋的边军。不仅调动了镇守西北,防范西夏的种家军、高家军,更是把镇守东北,防范辽国的边军,也交给了高禛来打李民。

西北、东北的边军主力调移。短时期,哪怕是一两个月的,刚刚大败于宋的西夏,以及内部遭受金国骚扰的辽,都是不敢动心思的。

可这几路大军都被李民战败收服了,大宋的兵力捉襟见肘不说,众多征兵的地盘,也归了李民。这么长的时间边塞没有主力部队补充镇守,那西夏,大辽能不动心思才怪呢。

而大辽、西夏,以及新近崛起的金国,遥相呼应的三路进攻。很明显,三者之间由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已经是形成了某种默契。这再加上被宋皇赵佶请入境内,尚自与李民收服的大理兵力拼杀的吐番大军,以及与李民部下方腊厮杀的西南部落联军。可谓是大宋周边的国家,都看出大宋如今摇摇欲坠,想要来分享一杯了。

大宋,别说是如今这种状态。就是鼎盛时期,能顶得住大辽,那也绝对顶不住周边所有国家与蛮荒部落的同时入侵。

而最可怕的,不是大宋挡不住。对李民这一国来说,即使大宋灭亡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能免了李民的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继承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