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说完,令侍从把宋忠逐出门外,然后与诸葛亮等紧急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决定立即撤出樊城,暂避曹军兵锋。撤出的人马分为两路,陆路由刘备率领,直奔襄阳以南的军事重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诸葛亮、徐庶、张飞、赵云等文武官员及其家眷,都在这一队中。水路则由关羽率领,带各型船只数百艘及水军三千人,顺沔水东下,经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入长江,再溯江西上,会师江陵。江陵城池高峻,军资丰足,且南凭长江,据之足可支撑一时。计议既定,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樊城城中,一片紧张气氛,这也不必细说。

次日凌晨,陆路人马率先开拔。刘备偕诸葛亮出樊城南门,登舟渡沔。此时已值深秋,正是《诗经·蒹葭》一篇所描绘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二人望着那沿江蒹葭,心想此去江陵,不知何时能够重返汉沔,都默然无语。正沉默间,忽听得身后的张飞叫道:“大哥,前面就是襄阳,我们何不杀进城去,抓住刘琮小儿,夺了荆州,再与曹贼决一死战?”

刘备心中怦然一动:这莽三弟说的也是一着可下之棋。他连忙转头看诸葛亮反应如何,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请看。”

刘备随着诸葛亮的手势望去,只见襄阳城门紧闭,城头刀枪闪亮,旗帜如林,密密麻麻布满兵卒,他顿时明白:刘琮对自己早有防范,夺取襄阳将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这着棋是不能采用的“大恶手”。当下他传令:全军绕过襄阳城南下,不得停留!

到得襄阳城南的岘山北麓,刘备又在刘表的墓前简单祭奠一番,向死者告别,然后挥泪上马,径直向江陵城奔去。

刘备撤离樊城之后才三天,曹操就率大军抵达新野县城。在这里,他受到刘琮派出的正式请降使团的迎接,接纳了降书。在使团的导引之下,曹丞相八面威风,一脸得色,前往襄阳接管荆州。至此,荆州七郡一百一十七县地盘,上百万人口,十余万军队,以及大批军事器具物资,在形式上已经全部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荆州,着实高兴了一阵。但是,他的得意很快就被冲淡了,因为有消息传来:他的宿敌刘备,正在奔往江陵的途中。曹操十分明白,一旦让大耳儿占据了这个临江的军事重镇,荆州的江南四郡,也就是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恐怕就暂时拿不到手了。于是,他连忙抽调铁骑五千,尽弃辎重,飞速南下追击刘备。曹军一日一夜急驰三百余里,尘蒙甲胄,汗透衫袍,终于在当阳城北的长坂(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把刘备一行追到了。

《南齐书·州郡志》上说:“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五百里路程,若以“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的急行军速度,只需两天可到。即使慢一半,也只要四天。可是,刘备从襄阳出发五天之后,才走到当阳,距江陵还有一百五十里之遥,平均每天南行才七十里。这哪里是在抢占要塞,倒像是重阳登高野游了。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晓畅军事”的人物,其行动何以会如此迟缓呢?

原来,刘备经过襄阳南下,一路之上,都有拥护刘备憎恶曹操的士大夫和百姓前来投奔。抵达当阳长坂的前一天,他的队伍人数已经多达十余万,大小载重车数千辆,五六尺宽的官道上,人车拥挤,行进困难,以致当天一共只前进了十余里。诸葛亮和徐庶见状,心中暗自焦虑,便向刘备进言道:“应当赶快南下保据江陵!而今民多兵少,如果曹军追至,何以拒之?”

但是,刘备的想法却不同,他说:“凡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自愿来归,我又何忍弃之而去?”

现今经常提说的“以人为本,”这句话,早在1800年前,已经从刘备的口中冒出来了。事情既然归结到义利之辨上来,诸葛亮与徐庶便不好再说。就这样,大队人马如蜗牛前行,一直拖到第二天被曹军追上为止。

后世的一些史家,对刘备此举曾大加褒赞。比如东晋的习凿齿即说是“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但是,如果坦率评价,我们总觉得刘备此举有些迂腐味。“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这确实不错。然而在当时那种紧急条件下,究竟怎样做才算真正保民,才能长久保民呢?先据江陵,自己立定脚跟,荆楚士民才能长久有托,这算是大仁;坐失良机,自己无处安身,荆楚士民流散无归,虽与他们暂时共患难,也只能算是小仁。其实,刘备此举,很大程度上出自一种侥幸心理的支配,即认为曹操进入襄阳受降后,很可能要欢庆数日,在此期间,就是爬也爬到江陵了。殊不知曹操不但没有在襄阳过多停留,而且挑选塞外的“天下名骑”连夜急追,所以在刘备就要望见江陵城的影子时,大祸就临头了。

当下五千铁甲骑兵催动战马,向那十余万散乱不整的逃难队伍不断发起冲锋。刀剑砍翻的,马蹄踩倒的,自相践踏而卧地不起的,伤亡人体很快就铺满了深秋的原野,真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身体强壮一点的,则拔腿四散奔逃,哭声,叫声,连同喊杀之声响彻云霄。

此时此刻的刘备,终于也顾不得他那些“吾何忍弃去”的百姓了。他把战马一夹,带着诸葛亮、徐庶和张飞等数十骑向南夺路而逃。不仅那些百姓,就连刘备自己的妻室儿女,也被他抛弃在一片混乱的原野之中。

曹军的许多将领,都忙着抢夺财物妇女,没有注意到刘备已经乘乱逃走。唯独那有“盲夏侯”之称的夏侯惇,圆睁着一只眼睛,发觉了刘备南逃。他大喝一声“大耳儿休走!”随即指挥麾下数百铁骑紧紧追去。

刘备在前打马狂奔,张飞与二十名骑兵在队伍后面掩护。这二十名骑兵,虽说{“文}都是追{“人}随刘备{“书}多年的{“屋}百战勇士,毕竟人数太少了,所以张飞回头望着那越来越近的追兵身影时,像他这样勇冠三军的虎将,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叫起苦来。

正着急间,忽然前面出现一条盈盈小江,小江之上,一座简陋的木板桥横跨两岸,张飞高兴非常,不禁大叫一声:“天助我也!”原来,这是一条长江北岸的小支流,从当阳的西北方向流来,经城北向东南流去。此江虽然宽不过十余丈,但是江水深急,不易涉渡。刘备一行刚刚通过木桥,张飞即率手下健儿把桥板拆去,然后立马南岸,等待曹兵。

片刻工夫,独眼将军夏侯惇赶到北岸桥边,他正要催马上桥,猛然发觉桥板空空,急忙勒住坐骑。那匹乌骓烈马一声长鸣,前蹄腾空,差点把“盲夏侯”摔下马来。夏侯惇刚刚稳住坐骑,冷不防桥那端传来一声惊雷般的怒吼:“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身”乃当时习用语,意思就是“我”。当时在社交场合,照例是要用名来自称,以示谦卑。现今张三爷称呼自己,不说“张飞”而说“张益德”,这是为何?这是在抬高自己,藐视敌人嘛。夏侯惇一听是张飞叫战,心中先自有三分畏惧。他再抬起独眼一看,只见张飞立马横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旁边二十名骑士,个个弯弓搭箭,伺机发射;桥南的树林深处,人影绰绰,似有兵马埋伏。他想:渡河无桥,强攻必定吃亏,不如放他们去吧。于是,他把手一挥,调转马头向北退走。

这边刘备等人才算松了一口大气,解鞍稍微歇息。此时,一批被曹军冲散的部属也绕道来会。他们首先告诉徐庶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老母已经被曹军俘虏。徐庶一听自己相依为命的慈母身陷敌营,顿时泪如雨下。他缓缓走到刘备面前,指着自己的心口说道:“我之所以能够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正是凭借了这方寸之地;如今老母被俘,方寸之地已乱,对将军之事无能为力,请就此告别!”

古人不知道主思考的器官是大脑,而认为心脏是蕴藏智慧之地,所以孟子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之说。明乎此,则徐庶之言就不难理解了。当下刘备赶紧站起,与徐庶执手告别。看看徐庶奔驰向北的身影,泪如雨下的刘备,才突然想起自己的妻室儿女来。

多年以来,刘备戎马倥偬,屡遭挫败,所得子嗣尽数夭折。到了荆州,侧室甘夫人才产下一子,取名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此次南下,年仅一岁的刘禅随同其母甘夫人,由忠勇无比的赵云护送。曹军追及发起冲锋之时,赵云情知不妙,连忙领着幼主母子拐入旁边的密林小路,逃离血肉横飞的主战场。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