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

第一节   申 论 概 述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组1500字左右或3000…5000字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做题。其命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实践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节   申论的命题内容

所谓申论的命题内容,指的是申论命题给定材料的内容。申论命题给定材料每年的内容各不相同,涉及诸多方面,但总体上围绕着社会现实问题,属于各年的现实生活热点。如果仔细加以分析,申论的命题内容,不外两大方面:
一、重要社会现实问题
近年申论考试的基本内容,就是反映和提出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要求考生做出回答。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试题的内容都是如此。
二、重大社会政治热点
在最近两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试题所给材料的内容已不再停留在重要社会问题的表面,而是通过重要社会问题,考查考生对隐藏在重要社会问题背后的重大国策的理解,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05年、2006年试题的内容就是如此。


第三节  申论的命题方式

从申论命题的立意和方式来看,它有着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准备就其中的主要之点给予概述。
一、通过客观事实命题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命题方式。这种命题方式,通常是通过文字或数字的形式,表述某种社会事实,事实中包含着尖锐的问题。这种以事实命题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所提出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问题,要求人们去解答。
二、通过“创设情境”命题
这里所谓“情境”,是指环境、场面、场景。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命题人通过案例的具体情节或图形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景,然后围绕这个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也可称之为“情境创设”。
三,通过引用“话语”命题
近年申论命题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引用“话语”命题。所谓通过引用“话语”命题,就是引用某些典型的观点、看法,创造一个语意环境,通过考生对语意的理解和提炼,考查考生的辨别、评判思想观点的能力和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申论试题,有如下三种基本题型:
一、概括主题
申论考试第一道题,一般是要求概括材料的主题。
概括主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分析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一)概括中心。概括中心的顺序:1、段意;2、层意;3、中心思想。
(二)按照字数要求,落笔成文。
二、提出对策
    申论考试的第二道题,一般是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出切实可行而又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必须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如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呢?
    要找到针对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注意材料中的相关字眼。
三、论证表述
    申论考试的第三道题,多数是要求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这是申论考试中最核心的内容,它能全面考核和衡量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近年申论考试的论证表述考查有两个趋势:一是重视议论文的写作,二是公文式的申论文章,更加贴近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阅读理解的程式和方法

申论考试的基本方式,是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向考生提出问题,材料是申论考试的基础。因此,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是解答试题的基础性环节。在申论考试中,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没有固定的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进行,但我们认为,为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分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
一、通读
所谓通读,是指把试卷给出的几千字或上万字的资料,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
二、精读
所谓精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申论试题的要求,带着问题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资料,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一般来说,要按照试题的内容,从阅读的材料中找出重点段、关键句和核心词,并按照自己的习惯圈点画线,加深印象。在挑选重点段、关键句和核心词时,要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首先,要注意重点段;其次,要注意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再次,要注意核心词。
(二)发生问题的原因。在历年申论试卷中,发生问题的原因是比较隐秘的,在材料中不多见,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某些段落,也会发现蛛丝马迹,为答题提供线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措施。虽然这是通过试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为现场作答方便起见,在试卷的材料中,也有意识地为考生提供了答题的线索。如果考生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核心词和重点段,不难从中提炼出对策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  概括要点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
               
第一节   “三段式”模型
一、概括主要问题
(一) 挖掘主要问题的方法
所谓“概括主要问题”,指的不是从字面上通常所理解的概括材料本身提出的“主要事实”或“主要矛盾和问题”,而是指的是“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就是说,它要求揭示给定资料背后的“主要问题”,即揭示资料提供的主要事实、主要矛盾的本质。而本质即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必须从资料提供的基本事实出发,顺蔓摸瓜,首先找出表面原因,然后追溯深层原因,最后挖掘出根本原因。
(二) 概括主要问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
我们以2000年申论试题为例。该题“要求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该“参考答案”,首先揭示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即由于“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作为对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概括,仅仅提出主要问题是什么,还是很不够的,还应对这一主要问题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或涉及主要问题的相关问题。本“参考答案”的第二个要点,提出了主要问题造成的后果:“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第三个要点指出了问题的趋势:“这种影响”“很难加以消除”,“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
    我们把上述“参考答案”加以抽象化,便提炼出关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
二、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与概括材料中某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它要求以整个材料的中心问题为线索,涵盖材料所涉及的这一中心问题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如基本事实、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
(一)问题、影响、对策的“三段式”
    2001年申论试题第一题要求:“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该材料反映了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监督局接受该局顾问委员会建议,将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强烈反应。各国都很重视,但态度不同,有的表现理智,有的表现出一些恐慌。在我国也有不少人产生迷惑。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要暂停使用和销售此类药品,并研究进一步的处理意见。专家对服用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