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说来 

  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实现和必然结果,也是自然界 

  的属人本质的彻底实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的解决。 



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文均出自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 


… Page 28…

      《手稿》并不是一部完全成熟的著作。它将异化劳动作为基本理论和方 

法,用以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描绘未来历史的发展,明显地包含有费尔巴 

哈人本主义因素。但《手稿》中所阐述的某些重要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 

学具有创始的意义。 

     在《手稿》中,马克思象费尔巴哈一样,坚持自然界的客观性,把人看 

成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产物。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又不完全相同,费 

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理性、意志、感情,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 

的自由自觉活动即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物质生产。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 

去说明一切,实际上是从劳动、物质生产去说明一切,这使马克思的观点非 

常接近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展开其劳动活动,借助于自然 

界人的劳动本质才能对象化,因而,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历史并非与自然界 

无关,而是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 

生的过程”。马克思还从物质生产出发去说明意识,指出“理论的对立的本 

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 

的”。 

     马克思的上述思想,为克服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创立唯物史观指明 

了方向。旧哲学不了解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把它排除在历史之 

外;而唯物史观则把物质生产看成是历史的基础,从物质生产出发去说明历 

史,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旧哲 

学由于不了解物质生产的作用,因而就不能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不能说明 

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唯物史观则把物质生产作为人与自然界统一的基 

础,作为联系人与环境的中介。旧哲学由于不了解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因而也就不了解意识对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依赖性,结果把意识当成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陷入唯心主义;而唯物史观则认为物质生产制约 

着精神生产,意识归根到底产生于物质生产,并由此揭示了意识的基础、本 

质、发展规律和作用,从而与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可见,马克思在《手 

稿》中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不过,《手稿》中的理论观点还不能说是科学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譬如,《手稿》中虽然强调了生产劳动、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但对生产的理解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 

发阐述生产劳动,把生产劳动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的理想劳动,把现实 

的生产劳动看成是它的异化;《手稿》中所讲的人的本质虽然是指生产劳动, 

但由于对生产劳动的抽象的理解,故而尚未达到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 

的总和的高度,尚未从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生产活 

动去全面理解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这时的思想正处于向唯物史观接近的 

转变过程。 

     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伦第一次会面。1844年8月末,恩格斯在回 

德国途中在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使他们发现彼此在理论方面完 

全一致,两人决定合写著作。他们合作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 

写作该书的目的,主要是批判以鲍威尔兄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清 

算他们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该书中,他们初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对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批 

判,发展为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结构秘密的揭露,深刻地论述了自然界的客观 


… Page 29…

  性,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 

                                                           ① 

  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样就唯物主义地解 

  决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他们还通过对无产者和有产者两个对立面的分 

  析,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矛 

  盾的两个方面,由于有着不同的利益因而是根本对立的;但资产阶级为了保 

  持自己的存在,就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对立面——无产阶级的存在,无产阶级 

  也不能不依赖资产阶级,因而矛盾双方又是互为条件、相互渗透的。在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时,他们强调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认 

  识某一个历史时期,就是认识这个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他们明确指出,工 

  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生产方式、粗糙的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基础,他们已不再 

  把作为人的本质的理想的生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当作历史的基础了。他们针 

  对青年黑格尔派把人民群众与历史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强调“历史活动是 

  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进而说明了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他们在谈到蒲鲁东关于平均占有思想 

  时,强调“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 

  的存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这表明他们 

  已接近了他们全部体系的基本思想,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思想。 

       然而应当看到,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还没有 

  完全成熟,其主要局限就在于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 

  响。譬如,他们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赞同费尔巴哈用人本身来说 

  明人,并用人本身代替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他们赞同费尔巴哈把人看成是全 

  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并也从人出发去说明社会现象, 

  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等等。这并不是 

  说他们完全停留在费尔巴哈的水平上,其实在关于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和 

  社会发展动力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远远超过了费尔巴 

  哈,并为以后批判费尔巴哈准备好了思想条件。 

        (2)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45年2月,马克思从巴黎来到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也从巴门移居 

  来此。在布鲁塞尔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使他们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唯物史 

  观臻于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在彻底批判黑格尔,特别是以鲍威尔为代表的自我意识 

  哲学以后,彻底清算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则成为他们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必 

  然要求。马克思到布鲁塞尔不久即着手这一工作,1845年春写了《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阐明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同时,以实践为中心,精辟 

  地、扼要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根本原理。 

       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的主要缺点,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和以前一切唯物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 

  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 

  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① 



① 《神圣家族》引文,出自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