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示了私有财产对政治国家的支配作用,并批判黑格尔关于通过中介调和矛 

  盾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矛盾类型的学说,开始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 

  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原理,是他由唯心主义继 

  续转向唯物主义的重大一步。 

       马克思在1844年2月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在《论 

  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分析了政治解放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第195 页。 


… Page 26…

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不彻底性,把人类解放置于政治解放之上, 

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 

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把无产阶级看作人类解放的心脏,把 

哲学看作人类解放的头脑,并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量。”由此表明,马克思已经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阶级力量和途径。 

     恩格斯开始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是1838年在不莱梅。施特劳斯的 

 《耶稣传》帮助恩格斯进一步了解黑格尔的思想,使恩格斯开始脱离青年德 

意志运动,转向青年黑格尔运动。1841年9月,恩格斯结识了博士俱乐部的 

一些成员。1841年11月,恩格斯旁听了谢林在柏林大学的讲学,并在谢林 

讲学后不到一个月,以笔名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随后在1842年初,以 

单行本形式在柏林出版了未署名的两本小册子:《谢林和启示》与《谢林— 

—基督哲学家》。恩格斯反驳了谢林宣扬的非理性主义和蒙昧主义,捍卫黑 

格尔,肯定青年黑格尔派的功绩。 

     1842年11月底,恩格斯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这是恩格斯在思想和政 

治方面发展的转折点,这时他还没有摆脱唯心主义。他在关于英国的一系列 

文章中,虽然看到了物质利益在阶级、政党斗争中的作用,但对这种情况持 

否定态度,认为原则应该高于物质利益,表现了重视思想原则,轻视物质利 

益的唯心主义思想倾向。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期间,深入工人家庭,亲身体会工人的穷困,与此同 

时,他还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会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他在1843年5月至6 

月发表的《伦敦来信》,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恩格斯通过对 

英国社会各阶级状况以及阶级和政党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英国各个政党的 

阶级基础;分析了英国反谷物法斗争中阶级力量的配备,赞扬英国工人为改 

造社会而献身的斗争精神,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英国的工人群众。特别是在 

1843年11月发表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中,他完全摈弃把资产 

阶级民主制奉为楷模的观点,揭露了它的虚伪本质,肯定共产主义产生的历 

史必然性,指出:“共产主义并不是英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 

结果,而是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以社会主 

义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和起源;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主要 

经济现象,如私有制、竞争、价值、资本和劳动等等,强调消灭私有制、进 

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力图从经济学研究中引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他说: 

 “我们要用消灭私有制、消灭竞争和利益对立的办法来结束这种人类堕落的 

现象”。恩格斯通过自己的道路看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担 

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同马克思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公开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转向共产主义、唯物主义以后,开始着手制定他们的 

新的世界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创始、成熟、 

公开问世三个相互联系的时期。 

      (1)创始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1843年10月起,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44年6月至8月, 


… Page 27…

  马克思写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 

  却包含着丰富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内容。 

       在《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有重大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内容是关于异 

  化劳动的学说。马克思把异化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以此去研究社会历史现象,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他认为,劳动本来是人类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社 

  会里,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成为与工人相对立的力量。第一,劳 

  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 

                                             ① 

  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马克思指出:“这一事实不过表明: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 

  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 

  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第二,劳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 

  动产品的异化还只是现象,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才是本质,劳动活动本身 

  的异化是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 

  本身的异化、外化”。正是由于“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 

  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而劳动属于别人而不属于他,“他的劳动不是 

  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所以在劳动过程中,工人同自己生产 

  行为的关系,变成工人同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并转过来反对他自己本身的 

  活动的关系。马克思把劳动者同劳动活动本身的这种异化,叫作“自我异化”。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说:“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 

  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然而,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 

  生活,……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从而导致“人的类本质…… 

  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 

  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 

  出一个同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 

  动的关系,产生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从分析异化劳动出发,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他说:“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 

  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异化劳动是 

  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随着异化劳动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产生出作为商品的 

  劳动本身和工人,另一方面不断产生出不生产的资本家,产生出资本家对工 

  人的奴役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 

  东西,但是为工人产生了赤贫”。工人受剥削、日益贫困这种状况是不能改 

  变的,其根源在于异化劳动。只要劳动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 

  害的。一旦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达到极限,就必然会成为整个私有财产关系的 

  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共产主义就会实现。而异化劳动的扬弃,私有制的 

  废除,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是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共产主义 

  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 

  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说来 

  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