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直接研究社 

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现的。1848年革命则给刚刚创立的唯物史观提供了一个实 

际运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广阔舞台,同时对它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马克思和 

恩格斯在革命中,以法、德两国的革命为典型,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考察,进一步论证了革命发生 

的原因应该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寻找根本的观点,指出,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 

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相互矛盾的时候才有可能。他们还明确地 

把私有制形式确定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耸立在它上面的国家、法和各种意 

识形态确定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于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如果不 

适应经济基础,就要发生革命。但是,上层建筑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它 

对革命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并使革命带有自己的特点。法国的二月革命有 

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但革命的软弱性、博爱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色彩以 

及这次革命沿着下降的路线进行的必然性,又是和法国特有的政治状况、阶 

级状况、思想方式、世界观和传统观念相联系的。这一切,不仅深刻分析了 

革命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必然性,而且把《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革命的社 

会经济根源的思想更加深化和具体化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理论。 

     1852年,马克思在研究历史和现实阶级斗争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了他在 

阶级和阶级斗争上的三点新贡献,即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 

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 

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这一贡献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同阶级斗争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人类历史是由无阶级社会、经过阶级社会、 

又逐步走向无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阶级从产生到消灭的全部过程,是由社 

会经济状况决定的。而在阶级社会里,推动这一发展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 

命。马克思结合欧洲革命风暴的经验,系统地为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同时在科学研究的方法上树立了 

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光辉榜样。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和研究1848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和理论,集中反映了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点和革命理论。他们常常从这一革命历史出发,去 

研究各国的革命运动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并且在研究以后的政治事件中也常 

常回过头来重新研究这段历史。这段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两 

个方面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时期之一,是他们运用理论、发展理论的承先 

启后的关键时期。 


… Page 35…

   四、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思想 



     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封建农奴制发生了深 

刻的危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批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举起了反封建、反农 

奴制的旗帜,在批判统治阶级宣扬的基督教神学唯心主义过程中,形成了他 

们的唯物主义哲学。在40年代,最早的杰出代表是平民知识分子别林斯基以 

及由贵族革命家转变过来的赫尔岑、奥加辽夫等人;50~60年代杰出的代表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 

革命民主主义者所论述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当时俄国由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过 

渡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反农奴制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它是在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 

                          ——赫尔岑的哲学思想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1812—1870)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革 

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 

受先进思想的影响,渴望自由,憎恨农奴制,崇敬十二月党人。1825年十二 

月党人的起义被镇压后,他决心继承起义者的事业,献身于反对农奴制和沙 

皇专制主义的斗争。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学习。毕业后第二年,因被控与 

 “国事犯”有来往,有“对社会有极大危害性的大胆的自由思想”而被捕, 

后两度被流放。在流放期间,赫尔岑的革命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42~ 

1847年初,他在当时最进步的杂志《现代人》和《祖国纪事》上发表了许多 

政论文章、哲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到40年代中期,他已基本上由一个贵族革 

命家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后半生是在欧洲度过的。在1861年以前, 

他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曾一度发生动摇,脱离民主主义而转向自由主义。但 

是,民主主义毕竟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他在伦敦出版的期刊《钟声》上 

发表了许多长篇的专论和杂文小品,极力鼓吹农民的解放,揭露农奴主和沙 

皇官吏,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869年,他与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决裂,并把 

视线转向马克思所领导的第一国际。他这时才在工人阶级身上看到了未来社 

会的希望。1870年,他因患肺炎逝世于巴黎。 

     赫尔岑作为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 

过程。他在大学时代写的《论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1832)、《对哥白尼 

太阳系的分析说明》 (1833)等著作中,就已企图用唯物主义观点去说明自 

然科学问题,并开始反对唯心主义了。可是在被监禁和流放期间,他有时却 

流露出早在童年时代就已接受了的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对18~19世纪的自 

然科学成就以及西欧 17~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研 

究,使他回到了对自然界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1842年5月读了费尔巴哈 

的名著《基督教的本质》,这使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观点得到了进一 

步的巩固。之后他着手撰写他的著作《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1842~ 

1843)。在这部名著中,他已基本上形成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他的另一 

部主要哲学著作《自然研究通信》(1844~1845)中,他已坚决地站在哲学 

唯物主义立场上了。 

     赫尔岑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 Page 36…

  存在。我们周围的现象本身带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特的性质,在没有人的时候, 

  它们就已经存在了,而意识是由自然界派生出来的,是自然界发展的高级阶 

  段。赫尔岑反对黑格尔及其信徒们把自然界和历史看成是应用逻辑学的唯心 

  主义观点,指出自然界既不是根据某种神的理性的预先决定,也不是根据逻 

  辑的先天规律发展起来的,而是相反,逻辑及其范畴乃是自然界和历史的客 

  观规律的反映,思维的规律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的规律。 

       他肯定认识来源于自然界对人类感觉器官的作用,认识是从感性知觉开 

  始的。他认为,如不借助于感觉就不可能认知被认识的东西;感性的感觉是 

  认识的起点。他强调指出:“真实的世界无疑是科学的基础;不依据自然, 

                                                                     ① 

  不依据事实的科学,正是华而不实的人的虚无飘渺的科学。”他既不同意笛 

  卡尔学派的抽象的唯理论,同时又认为完全否定理性思维作用的经验论是片 

  面的。他坚持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观点。他反对不可知论,确 

  信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确信人类能够一步一步地逐渐接近真理。不过由于 

  他还不真正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因而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表现 

  出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他一方面承认理性是真理的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