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0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灵帝自称“无上将军”,建造平乐观阅军,赏赐禁卫部队,随后又召见与光禄勋刘虞、中军校尉袁绍一同掌管禁兵的讨虏校尉盖勋,问他天下造反的原因,盖勋说是幸臣子弟导致的。灵帝又问盖勋对军事演习的看法,盖勋回答:“臣听说‘先王燿德不观兵’。现在敌人在远方,陛下却在近处演习,恐怕不会产生威慑力,顶多算是黩武。”又提了几条建议,灵帝都称善。盖勋大喜,出宫找刘虞、袁绍,对他们说:“我看皇上非常聪明,只是被宦官蒙蔽了。我们大家一起消灭这些坏人,然后提拔英俊,复兴汉室,功成身退,岂不快活?”刘虞、袁绍早有此心,于是跟盖勋合谋,准备说服何进诛讨宦官。

其实,以上军校尉蹇硕为首的宦官早就注意到刘虞、袁绍、盖勋这些人了。于是,他们勾结司隶校尉张温,推荐盖勋为京兆尹,到关中辅佐皇甫嵩、董卓讨边章、韩遂、王国,又改任刘虞为主管礼仪的宗正,虽说是九卿级别的平调,但却丧失了全部军权。只有袁绍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蹇硕暂时不敢动,于是先拿其副手——下军校尉鲍鸿开刀。十一月,鲍鸿受命讨伐汝南黄巾军,作战不利,因此被逮捕,死在监狱里。鲍鸿可能与当时在禁卫军中当骑都尉的鲍信有亲戚关系,鲍信后来对袁绍有成见,两度劝曹操离开袁绍,根源可能就是此事。

接下来,蹇硕还想除去何进与袁绍,便与诸常侍共同向灵帝进言,说皇甫嵩与董卓的实力只够对付王国,请求派何进西征边章、韩遂。这样,一旦何进不能取胜,便应当受到惩处;如果何进获胜,消灭了口口声声说要诛灭宦官的边章、韩遂,对蹇硕和十常侍也是好事。看上去,这个计划如果能够付诸实施,无论事态怎样发展,都对宦官有利。但由于他们总想把本方利益最大化,逼人太甚,结果反而迫使何进集团与凉州军阀联合起来,把自己彻底消灭。

听了宦官的建议,灵帝欣然同意,赐给何进象征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斧钺(与后世的尚方宝剑具有同样的含意),以及兵车100乘、虎贲100人的荣誉,命其西征。何进猜出了蹇硕的意图,于是声称自己兵力不足,派袁绍等人东讨徐、兖二州黄巾,并到中原各地募兵,等他们回来再一同出征,以便拖延时间。袁绍当然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闲逛,不寻黄巾主力决战,也不认真募兵。

公元188年底,右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各率2万人出长安,很快听说王国正在包围关中的西方门户陈仓。董卓要求立即前往援助,皇甫嵩认为陈仓城小而坚固,王国的军队很难迅速打下来,正好用以令叛军疲惫,所以拒绝了董卓的意见。王国包围陈仓80余日,果然无法攻陷,于次年(公元189年)二月解围撤走。皇甫嵩率兵追击,斩首万余,王国受伤而死。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数万军队围攻陈仓,魏将郝昭率千余人守城20余日,诸葛亮不能攻克,又听说魏将张郃率3万人来救,赶紧解围撤走,应当是吸取了王国的历史教训。

与皇甫嵩战胜王国同时,北方战场上又传来捷报:孟益、公孙瓒、邹靖、刘备大破张举、张纯叛军于石门。灵帝大喜,拜公孙瓒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又拜刘备为中山安喜尉。但不久以后,公孙瓒孤军冒进,被丘力居包围在辽西管子城,2百余日无法突围,箭尽粮绝,部下大部分战死。刘备也在野战中受伤,靠装死才得以逃命。刘备到中山安喜上任不久,因为听说将被革职,怒而鞭打督邮,弃官出走,与别部司马关羽、张飞、同乡简雍等人前往洛阳,投奔时任尚书的老师卢植。不久之后,灵帝又封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议郎贾琮为冀州刺史,出镇各州。

三月,刘虞抵达幽州,与乌桓人讲和,晓以利害。刘虞曾经当过幽州刺史,丘力居等乌桓酋长素闻其名,纷纷请和。刘虞于是解散边境屯兵,建立非军事化地带,以向乌桓人显示诚意,只留公孙瓒率步骑1万驻扎在右北平。公孙瓒志在消灭乌桓,对这种安排很有意见。张纯失去了乌桓人的援助,只得北上投奔鲜卑,但在半路上被部下杀死,幽州于是平定。

改置州牧后不到半年,帝国境内的各大反政府武装便相继被镇压了下去,洛阳的朝廷一片喜气洋洋,好像东汉的中兴指日可待了。这些缺乏先见之明的人肯定忘记了孔老夫子的古训:“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1)

第四节一石二鸟:与宦官同归于尽的何进

弥留之际的灵帝仍不安分,遗命立次子董侯为帝。为了皇帝也为了自己,董太后和宦官们被迫与何氏兄妹摊牌。被袁绍洗了脑的何进积极准备诛杀宦官。可就在他热切盼望袁家亲军解救自己的时候,却绝望的发现:自己才是袁绍要除掉的最大敌人。

公元189年四月丙午日(儒略历公元189年5月3日),中国北方又观测到不祥的日环食。为了“禳灾”,太尉马日磾被罢免,而刚刚消灭张纯叛军的刘虞则在幽州驻地被拜为太尉。

日食过后10天,汉灵帝刘宏在重建不久的南宫嘉德殿驾崩,享年34虚岁。灵帝弥留之际,何进与袁隗都不在场。灵帝于是召来上军校尉蹇硕,对他说:“朕这两个儿子,史侯(刘辩)轻佻无威仪,不适合当天下之主;董侯(刘协)虽然年纪还小,但聪明仁孝,比史侯要强得多,朕希望让他继承皇位。但史侯是皇后的儿子,有皇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三兄妹的支持,难以动摇。你现在手握重兵,当体会朕的意思,为天下拥立董侯。何家兄妹若是不服,便可相机除去。”说完这番话,灵帝就咽气了。

蹇硕受了遗诏,又与董太后商量,决定立即在宫中安置埋伏,随后召何进兄弟进宫,将他们当场杀掉,然后囚禁何皇后和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当时袁绍尚未返回洛阳,何进惊闻灵帝驾崩,立即来到皇宫。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有交情,在门口死盯着他看。何进发觉事情不对,赶紧骑马回军营,称病不入宫,随后又率兵到宫外示威,蹇硕与董太后的计划于是破产。2天之后,时年17虚岁的刘辩即皇帝位,史称汉少帝。

为了能让少帝登基合法化,袁绍及其友人在社会上长期宣传刘辩不是灵帝的亲生子,可谓煞费苦心。有趣的是,后来就连董卓都承认这一点,在废刘辩,立刘协之前对袁绍说“刘氏种不足复遗。”。

正如灵帝担心的那样,少帝虽然几乎已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性格软弱,凡事都得听母亲和舅舅的,何皇后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又封少帝的弟弟刘协(董侯)为勃海王。

为了巩固何、袁两家的联系,汉少帝即位后4日,何家兄妹以少帝的名义下诏,以“三统”理论为基石,说:“夫天、地、人道,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于是,袁家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越“三公”,担任了“上公”。不仅如此,袁隗还“录尚书事”,握有实权,成为名副其实的首相。何进与何太后这样安排,就是让袁家主管文事,何家主管武事,袁绍在袁隗与何进之间协调,刚柔并济,两全其美。虚君位,两分权,袁与何,共天下,这有点像周成王在位初期的“周召共和”。

何进拥立少帝之后,腾出手来,就想干掉企图杀害自己的蹇硕。袁绍作为被宦官党锢了16年的党人领袖,自然乐意促成此事,就与一些门客联合劝何进说:“宦官与董太后祸乱国家多年,大将军理应将其除去。对方现在一心要杀害您,您就在兵营里好好待着,千万不要进宫。最好再派个可靠的人,带禁卫军到宫里负责保卫。”何进表示同意,连灵帝的葬礼都不参加,又派虎贲中郎将袁术率领200名精兵,到宫中代替宦官值勤。这时,蹇硕也给中常侍赵忠、宋典、郭胜(《后汉纪》作“郭脉”)等人写信说:“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又与天下党人阴谋杀害先帝左右,消灭宦官。只是因为我蹇硕统领禁兵,他们还犹豫不决。现在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捕杀何进一党,除私仇以辅国家。但我虽有此计划,如果你们不合作的话,事情想成功也很难。”郭胜是何进的同乡,年纪比何进大,多年来一直照顾何家,视之为亲戚,于是劝赵忠、宋典将蹇硕的信交给何进。在这件事上,何进的亲家——张让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