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0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照顾何家,视之为亲戚,于是劝赵忠、宋典将蹇硕的信交给何进。在这件事上,何进的亲家——张让应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进得报大喜,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于是,蹇硕稀里糊涂地死于宦官同事之手,他的兵马都落入何进手中,分由吴匡、张璋、张杨等部将统领。

蹇硕死后,董太后与何太后这对婆媳已经势不两立。董太后见何太后专权,一怒之下,当面威胁对方说:“你现在如此嚣张,就是仗着你哥哥吧?我让骠骑将军斩何进头来,如同反手!”何太后将这话告诉了何进,何进、袁隗、何苗与三公于是联合上奏,请董太后回清河老家安度晚年,并免去董重的骠骑将军职务。当晚,何进、袁绍便发兵包围骠骑将军府,董重措手不及,只得自杀,董太后随即也突然死亡,百姓都说是何太后干的,应该没错。同月,勃海王刘协(董侯)改封为陈留王。

董太后与董重虽死,但董家还有一个人手握重兵,令何家畏惮。不用说,这个人就是董卓。战胜王国后的半年之内,朝廷多次召董卓回京,要给他加官进爵。董卓知道,一旦失去兵权,自己的性命就危在旦夕,于是借口部下不放自己走,继续呆在凉州,何进等人为此十分忧虑。董太后与董重死后,削去董卓的兵权便成为当务之急。朝廷明白董卓不肯回京,就装作不知道他与董太后一家的亲戚关系,并不处分他的弟弟董旻;同时,又以讨伐南匈奴王子于扶罗为名,拜董卓为并州牧(《后汉纪》作“并州刺史”),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董卓上奏说,部下都渴望跟自己走。皇甫嵩的族子皇甫郦劝皇甫嵩以抗诏为名,讨伐董卓,兼并他的部队。皇甫嵩不同意,因为他和董卓并无根本性矛盾。于是,董卓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渡过河津,进驻临近并州的河东郡,准备见机行事。

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怪事层出不穷。最奇怪的是,作为何进的左膀右臂,袁绍多次劝何进把董卓等人率领的外地部队召进洛阳,以便消灭宦官。但在蹇硕与董重死后,阉党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兵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仅仅袁绍、袁术、吴匡、张璋几个人麾下的部队就足以杀光宦官了。因此,很多人表示反对,其中就包括董卓的老同事——尚书卢植,以及袁绍后来的秘书——主簿陈琳,还有侍御史郑泰。这几个人都劝何进不要召外地兵马,特别是不要召董卓进京,因为一旦大军入城,谁的战斗力强,谁就是朝廷上的霸主。自从张奂、董卓在21年前镇压陈蕃、窦武政变开始,洛阳禁卫军就一直害怕凉州军。更何况,因为董太后与董重之死,何家已经成了董卓不共戴天的仇人,何进去找董卓帮忙,无异于与虎谋皮。

在王沈《魏书》中,还记载了曹操对此事发表的一段评论:“宦官古今都应该有,但皇上不应该给他们太多的权力。治他们的罪之时,杀掉首恶便可,那样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召外将入京?要想把他们全部杀死,事情一定会暴露,我已经预见到了失败。”《魏书》的立场极度偏袒曹魏,如曹操的族源、甄后之死等等,都违背史实,可信度不高。然而,曹操说这番话也在情理之中。在蹇硕与董重死后,何进若想消灭宦官,根本无需召外地部队进京就可以做到,明眼人一看便知。既然如此,那么身为何进主要谋士的袁绍为什么还坚持请求何进这样做呢?

答案只能有一个,无论它听上去多么匪夷所思:袁绍劝何进召董卓等外地将领率军来洛阳,主要目的根本就不是消灭宦官,而是消灭何进!

当然,袁绍也希望消灭宦官,为党人报仇。但是,他的“本初”目的在于夺取天下,建立土德的袁氏皇朝。于是,一直对他言听计从的大将军何进,就反而成了他的眼中钉。对于袁绍来说,最好的结局是让何进一家与宦官同归于尽。接下来,在太傅袁隗和袁绍的领导下,袁氏故吏与党人们便可以掌握整个东汉帝国的军政大权,进而逼迫汉少帝禅让给袁家。而在袁氏故吏之中,最富军事经验、兵力最强、对何氏兄妹执政最不满的就是董卓,因而袁绍选择了召董卓入京。如果何进同意召董卓来,那么袁绍就先与董卓联合,协助何进铲除宦官,再指使董卓消灭他的仇敌何进全家;如果何进拒绝召董卓等部队来,那袁绍就先诱使宦官杀掉何进,再以此为名,与董卓铲除宦官。无论怎样,袁绍看来都稳操胜券,而不幸的何进则只有死路一条了。

当然,这个阴谋计划的成功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董卓等将领必须忠于袁隗和袁绍。袁绍此时并没有理由怀疑董卓的忠诚度,因为董卓曾经是袁隗的幕僚,又是袁逢、袁隗生前好友段颎发现的人才,目前还遭到何家兄妹的怀疑(甚至迫害)。忠诚地追随袁家,似乎是董卓唯一的出路。

另一个有可能给袁绍制造麻烦的,是他的“总经理”何颙。何颙与何进同郡、同姓,所以很可能是亲戚。但何颙还有一个身份——党人。反对何进召董卓等外兵进京的卢植、陈琳、郑泰、曹操4人都不是党人,没有受过党锢之苦,对宦官的仇恨不太深,所以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何颙则是一个被禁锢了16年的老牌党人,对宦官的仇恨完全蒙蔽了他的双眼。自从袁绍在公元171年结束“六年之丧”,返回洛阳,与何颙等人组建旨在消灭宦官,为党人报仇的“本初俱乐部”以来,已经过去了18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在18年后,何颙急于报仇的心理使他没有看出袁绍的真正用意。直到何进死后,何颙仍然一如既往地忠于袁绍,并且最终可悲地为此献出了生命。

至于袁绍本人,也并非没有为这个计划付出代价。他已经成了权欲的奴隶,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样,为了智慧与知识,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16年党锢与18年黑社会教父的奇特经历,造就了袁绍冰冷的内心。他像许多过于聪明的人一样,逐渐丧失了人性。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不惜一切,包括陷害亲友。对何进的恩将仇报,其实只是个开始。

刚开始,袁绍的完美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何进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在犹豫不决。除了卢植、陈琳、郑泰三人激烈反对之外,何进的母亲舞阳君、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何进的弟弟何苗也都不赞成他铲除宦官的计划。他们知道,没有宦官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何家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权势。看到这么多亲友都反对,何进就更加狐疑起来。袁绍害怕何进与宦官和好,而董卓等人尚未抵达洛阳,自己的阴谋败露,便暗中把何进要消灭宦官的消息泄露到社会上去,以此要挟何进。急于博取士大夫的欢心、又对袁绍向来百依百顺的何进终于下定了狠心,封袁绍为司隶校尉,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司隶校尉的权势本来就极大,而袁绍又比以往的司隶校尉更加有权,因为他“假节”,而且“专命击断”,逮捕官员不必再向上级请示。司隶校尉下辖6个郡:河南、河内、河东,合称“三河”;京兆、冯翊、扶风,合称“三辅”;此外再加上弘农郡。东汉首都洛阳位于河南郡,王允担任河南尹,也就是袁绍的主要助手。何进安排这两个对宦官恨之入骨的人联合主管首都周围军政,标志着铲除宦官的计划由此进入实质阶段。

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作了如下的部署:

前将军董卓率领凉州兵东下;原并州刺史丁原改封武猛都尉,与其主簿吕布南下,火烧洛阳城北的孟津港;丁原的老部下——从事张辽去河北募兵千余人;骑都尉鲍信到其故乡泰山郡募弩兵千余人;假司马张杨到其故乡并州云中郡募千余人;大将军府掾王匡到徐州募弩兵5百;都尉毌丘毅与平民刘备到以出产优秀步兵闻名的扬州丹杨郡募兵;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与王匡、鲍信会师;袁绍自己又私下募兵千余人,悄悄驻扎在洛阳城外,以备突发事件。

因为部署复杂,兵力分散,所以招兵计划从一开始起,麻烦就不断涌现。张杨的部队刚走出云中郡,就遇到了反政府武装,陷入游击战泥潭,无法继续南下。毌丘毅与刘备在丹杨郡募兵后,经下邳回洛阳,半途也遭遇黄巾军拦截。刘备立下战功,因此被赦免殴打督邮之罪,封为下密县丞。其余部队也都运动迟缓,何进诛灭宦官的计划于是暴露无遗。

在所有应召的军队之中,董卓所部是行动最快的,因为他无需再募兵,其部下多数是移动快速的骑兵,而且早有准备。得到何进与袁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