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臧将军也真是的,军改也能弄出毛病来,我看呐,他算是白白跟着主公您那么些年了。啥玩意没学到吗?”

“行了!有精神你一会休息的时候去给大家找水吧。现在还是赶紧赶路,咱们要先到高密才行。”

“诺!属下遵命!”

这群骑士正是从马邑出发,去往青州的张辽一行。一共二十人,四十匹战马。除了张辽、张新,剩下的就是张家为张辽派出的护卫,而名称便是已经在曹军中消失了建制的狼牙骑兵。

本来张辽应该是带着分配给自己的那一百名护卫的,可是自从曹军节节胜利之后,这护卫也开始参杂着大量的权贵子弟。偏偏张辽又有一个善为人师的名头,众权贵便使尽了心思借着将军、大臣更换护卫的时候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张辽身边。于是在张辽要马不停蹄的赶赴青州时,他们便无人能够跟上张辽的速度。如此一来,张辽也只能将自家的私人护卫带在身边了。

张辽此行赴青州正是因为程昱、郭嘉向曹操的建议,为了帮着臧霸善后,同时又不能打击臧霸的信心,张辽便只能借口探望重病的老师郑玄,快马加鞭的赶赴青州。

其实张辽在分别接到了曹操和郭嘉的传书后曾不止一次的埋怨过郭嘉多嘴,原本曹操已经要打消调遣张辽的念头,郭嘉却让曹操坚定了派出张辽的决心。于是,张辽也只能暂别家人,带着张新和十八名护卫快马加鞭的向青州赶去。

如此做也不是仅仅为了做戏,要知道,在这个世上还是有很制约人们的行为准则的,一个是针对官员的一心为公,还有就是针对私人的尊师重道。

张辽明着是要探望重病的老师,那么在尊师重道的大前提下,势必不能够晃晃悠悠,游山玩水般的从并州晃到青州,否则他是要受到天下人斥骂的。

而暗中张辽则是接受了曹操命其到青州问臧霸善后的任务,为了这桩紧急的公务,张辽同样不能慢悠悠的。虽然他慢慢赶往青州也无人能够指责他,可这却会在曹操心中留下“你对我阳奉阴违”的影响,在曹操还能执掌十几年大权时,如此做无异于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所以,张辽同样不能缓行。

虽说这么赶路却是很累人,但事情分两面,总有回报。明面上张辽会得到士林更高的赞誉,虽然只是虚无缥缈的称赞,可是这却是一个官员良好的风评,会让人记载下来,千古传颂。暗地里张辽也会更加为曹操所宠信,只要不是张辽脑子发昏想起兵反叛,再大的过错曹操也会主动帮着张辽圆过去。

这两条好处无一不是固家保命的好玩意,就好似那此时尚未出现的免死金牌一样,能给张辽带来无穷好处。

但就在张辽向青州赶去的时候,雒阳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也终于分出了胜负。

在以王子服、种辑等人为首的一群自以为得计的官员的强力支持下,天子刘协难得的召集了一次大朝会,要解决之前纷纷扰扰的“丞相门”事件。

一开始,在曹操因“病”缺席,郭嘉、程昱告假,而荀攸、荀彧等参加朝会的曹系重臣闭口不言的情况下,被曹操缺席鼓舞起来的王子服他们毫无阻碍的劝说天子通过了恢复丞相制的决议,这时候他们将曹操和几名曹系核心谋士的缺席当作了曹操自以为大势已去而不愿亲自受辱。当刘协一锤定音之时,王子服他们脸上的笑容几乎无法掩饰。

可是就在他们按照计划向下推进,进一步向天子表明应该推荐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重臣为相时,朝堂上顿时风声突变。在曹系几位在场的重要人物尚未出头之时,那些小人物纷纷粉墨登场。

他们用无可辩驳是事实向天子刘协表明,唯有任命曹公孟德为相才是一个圣明天子的英名抉择。此议一出,附议者比比皆是,稍稍一估计,竟然占据了参与朝会的中低级官员的七成。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王子服等人为之大骇,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原本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发生这样反差巨大的变化,这让王子服等人措手不及。而本就缺少机变之能的王子服、种辑等领头之人更是手足无措,完全就不知该如何应对。

反倒是高坐堂上的天子刘协远比下面隐有乱象的王子服等人镇静,他不慌不忙的向朝堂上尚未发表意见的重臣征询,希望以此来拖延拥曹派速战速决的意图,也希望能鼓舞反曹派大臣的抗争之心。

但此时两千石以上的大臣中已经没有了强硬之人,杨彪退隐,孔融称病,剩下的大臣除了与曹操交好者也都在观风待机。此时曹操已经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若是出头反对曹操,随后会发生什么事?是否会祸及家族子弟?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有这份担心,又有谁敢随便出头?

但是朝堂上也并非没有血勇之辈。议郎赵彦虽只是六百石的官员,但却能在保皇派一片哀鸿之际挺身而出。他陈言“丞相之位关系重大……当慎选之……又颍川荀文若、荀公达、不其侯伏完、车骑将军董承、执金吾张辽等皆可为相,往陛下慎之又慎……”

赵彦此举纯属搅浑水,但在恢复丞相制已成定局,相位争夺却偏向曹操一方之时,赵彦这一招也算可以争取些缓和的时间,能使保皇派多一些商量准备的功夫。

然而赵彦搅浑水是为了拖延时间,但他提议的这些人去并不愿意成为他手中的棋子。荀彧、荀攸首先出列表示自己德薄能低,与曹公相比犹如星辰比之日月,不敢与曹公并列。

这两人均是曹操一系,虽然他们与保皇派的关系也不错,但却是私人关系较多,一旦涉及公事,他们却并不会徇私。二荀的表态顺理成章,并不出乎众人所料,毕竟没人愿意因为别人的挑拨而被自家老大见天的惦记着。

而董承、伏完随后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这就有点奇怪了。

董承自董贵妃一事后,本因对曹操深恶痛绝,然而曹操却并未如何处置董承,不但如此,依然通过了天子下达的拜董承为车骑将军的诏令。这是郭嘉为曹操出的离间外戚之计,其源头便是由于郭嘉看透了董承这个出身西凉军,据说还与董卓有点亲戚关系的西凉将领根本就是天性凉薄之人,只要自己权势富贵尚在,损失一个女儿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但不其侯伏完与董承不同,伏完是山东名门之后,济南伏生的后裔,又是长公主的夫婿,当今天子的岳丈,他的表态才是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伏完虽是列侯,但身处乱世,没有兵权,没有靠山,便是王爷也不过豚犬尔,又何况是列侯。虽然妻子是长公主,女儿是皇后,可付完这个外戚一不掌兵,二无士林声望,也无法和曾经的那些权势熏天的外企相比。如今唯一能给伏完权势地位的人便只有天子刘协,但偏偏天子自己也不过是个傀儡,内外朝政几乎全部被曹操把持。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打破曹操独掌朝政的机会,为何伏完却主动的放弃了呢?

这个问题虽然有部分人想不明白,可是朝堂上还是聪明人居多,稍稍动动脑子,便明白了伏完的理由。曹操权势越大,对天子和依靠天子的臣子们便是一种威胁。然而如今曹操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数十万大军,其他的诸侯虽然与曹操为敌,也不可能击破曹军的严密防线冲到雒阳来。何况有了曹操的先例,这些诸侯未必没有学习曹操的心思,“挟天子”虽然有些后患,但便利条件也更加的多。同时朝堂上依然是曹操一系的官员掌握着大权,尤其是军权在手,没人能够忽视。没有军权保障的君权,根本就不可能给伏完以丞相的权威。相反,拥有了军权的曹操却能够轻易地让伏完担任的丞相变成另一个武帝时期的石丞相(石庆)。与其因为一个丝毫没有权力的丞相,而去得罪掌握着实权的曹操,从而还可能祸及家族,伏完虽然能力不足,德行不高,但也绝不是自寻死路的笨蛋。

这时候,拥护曹操为相的官员又高声呼啸起来,在侍中郗虑的带领下,他们甚至开始在言辞中隐隐逼迫刘协,势必要在今日朝会上解决丞相的问题。

刘协左右观之,却无人能为其分忧。而之前异常活跃的王子服等人也像是被寒霜打蔫了的茄子一般,低头含胸,缩在朝臣的队列中一言不发。

荀彧倒是面带些许不忍之色,可他身边的荀攸又如何会让他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头,万一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倒霉的不单单是荀彧一人,甚至会连累颍川荀家。虽然曹操至今还从未诛杀过自己的部下,但荀攸不敢赌。

无路可退的刘协无奈之下只得当场宣布自己从善如流,接受众位臣子的举荐,拜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