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路可退的刘协无奈之下只得当场宣布自己从善如流,接受众位臣子的举荐,拜曹操为相。并立刻颁下诏书,命小黄门备好官服印信,送到曹操府上。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这次争执才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至于是否圆满,那也只能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曹操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两百余年后大汉朝第一个丞相的位置,虽然他按照故例退让三次方才接受了天子诏书,可是他的府邸中早就为庆祝曹操登上相位而准备起来。

“恭贺主公(明公)登上相位!!!”

夜晚的曹府,一片灯火通明,雒阳城中凡是资历较高的曹系官员均亲自登门道贺,便是非曹系一脉,此时也各自送来贺礼。

“诸位……”曹操也是面带喜色,但此时他还要在面子上让天子过得去,言辞中也是充满的对天子信任的感激,并表示要在众朝臣的协助下,为扫平天下,恢复一统,使百姓安居乐业,四野臣服,万国来朝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云云。

不过这些都是面子工程,曹操也不过就是那么一说,众人也当个乐儿那么一听,基本上没人当真。至于此时皇宫中的那位天子会做何感想,除了荀彧之外,也更加无人会去关心。

“啊!可惜这大喜之日,文远、妙才、子孝、子廉,还有我那子修孩儿均身在别处,不能与孤一统庆贺啦!”这才是曹操的心里话,不管是谁,事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后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亲近之人分享。但曹操身边如今只有夏侯惇、曹纯这两个同辈,剩下的都是曹休、曹真这样的晚辈,就连曹嵩、曹德这两个至亲也不在身边,难怪曹操由此一叹。

“孟德,此时朝中大局已定,何不早日发兵南征?”

正当曹操在对众多亲人、心腹缺席而表示遗憾之时,只听到下面有人高声说要发兵南征,而且言辞中竟然直呼曹操的表字。虽然互称表字同样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可是在曹操就任丞相之时,众多部下为其庆贺之际,此人大大咧咧的称呼曹操的表字,还是引起众人的反感。

众人循声一看,原来是许攸站在当中高呼,众人此时的眼神便有些不善了。许攸本就因为自身性格不为众人所喜,且自己又持身不良,早就在曹系中成为孤家寡人一个,若无必要,没人会和他轻易打交道。但是许攸依旧不改其行,反有变本加厉之举,言辞中多称呼曹操为“孟德”,甚至还有时将曹操的小名“阿瞒”挂在嘴边。这不但使得曹操心中多有不悦,更让曹操的一群部下心生怨愤。

虽然你许攸与我们的主公从小便有交情,但如今你不顾双方地位的实际差距,还敢如此称呼,那便是不将主公放在眼里。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侮辱。

这就是这些曹操部下们的心里话,而且以武将居多。甚至于深受曹操大恩,失踪始终被曹操赋予亲卫重任的典韦、许褚更是眼中冒出了凶光。只要曹操稍稍表露出些许不善,这两个凶神立刻就会上前击杀许攸。

好在曹操心中虽然不悦,却依旧能够压住情绪,不使其影响今日之喜庆气氛。而郭嘉也是见机得快,立刻以南征军备的问题将许攸对曹操不恭这个话题岔开。

虽然此间因许攸的莽撞而冷场了一会儿,可南征的话题一样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开。尤其是武将,天下的诸侯打一个少一个,自然要好好把握这最后的几个机会,让自己的功劳簿上再多添几笔,也好为后代儿孙们留下些基础。

也不知许攸是否知道他已经在鬼门关上逛了一圈,但就他此时的表现,还是不得不让郭嘉佩服此人。毕竟在除了这种事情后,还能够挤到曹操和那些骄兵悍将身边发表自己的言论的人,怎么看都像是个傻大胆。

“朝堂上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可惜没能阻止主公南征啊!”郭嘉从围成一堆的人群中脱身而出,走到屋外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仰望着东面的天空心中暗想。

郭嘉知道,以目前的情况,他与张辽拖延曹操南征的计划势必要无功而返。雒阳、并州这两个有能够拖住曹操的理由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而青州那边最多只能添些麻烦,却不可能有阻碍大局的能力。何况曹操本来就没有将东面当做主要攻击方向,他选择的还是如今富庶无比的荆襄之地。

“文远啊!看来咱们的主公是不吃一次亏绝不会心甘情愿的啊!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次吃亏也别过大,莫要伤及元气才是!”郭嘉心中念道。

第498章 郑玄逝世!

“子尼师兄,老师病情如何?”

张辽从平原渡过黄河之后,又花了两天的功夫赶到了高密,但此时郑玄已经进入弥留之际,长时间出于昏迷状态,少有清醒之时。

郑玄一生求学、讲学,以他被大儒马融亲口认可的学说传承者的身份,拜入其门下者甚众。而郑玄盛年是与被士林称为“学海”的经学大师何休就《公羊》、《谷梁》、《左氏》三部《春秋》的优劣进行了辩论,并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三文以驳斥何休用了17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及《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文。而何休自拜读了郑玄的文章后,也不得不叹服“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从此郑玄便被士林尊为“经神”。这也更加使得天下的求学者宁肯千里跋涉也要拜入郑玄门下。

于是郑玄的弟子遍布天下,知名者甚众,如河内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皆是其弟子。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个张辽。

故而郑玄病重,他的弟子皆纷纷赶来,但因为人数实在太多,除了张辽等少数位高权重的高官和声望卓著的学者之外,其余众人皆围在郑玄家附近,默默地为自己的老师祈福。

张辽赶到之时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郑玄的家门口,若不是众学子知晓他的身份,天知道会不会给他让路。

国渊一直在青州任职,他也是最早赶到郑学身边的有官员身份的弟子。因为郑玄如今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侍奉身边,但这位师兄益恩却是个读书读得有些痴迷的书虫,家中一应接待庶务他全都不通,孙子郑同对这些接待事宜又不熟悉,国渊也只能让他们在郑玄身边侍奉汤药,将这些活自己接了过来。

“文远,老师病情不妙啊!”当张辽刚一发问,国渊便一脸愁容的叹道。

张辽深吸一口气,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毕竟郑玄已经年逾八旬,不要说是在汉代,便是一千八百年后也算得上高寿了。虽然张辽并不知道郑玄历史上逝世于那一年,但就此时郑玄的病情,能让国渊这平素沉稳之极的人都为之愁容满面,张辽知道郑玄这次估计是挨不过去了。

“有郎中吗?”张辽虽然明白,但还是抱着尽人事的心理问了一句。

“有!”国渊重重的说道:“可能够找来的所有的郎中都说没用……唉!”

张辽这时的心情也沉到了最底端,他听着国渊轻微的,带着无限伤感的哀叹,心中也想起了他与郑玄接触的情景。

那时候张辽正随着曹操攻打徐州,而郑玄正好因为躲避青州的战乱而被时任徐州牧的陶谦接到徐州。为了帮助曹操稳定徐州被占领地的民心,也为了帮曹操回应天下之后的辄问,张辽在得知郑玄的住处后便找上了门。

“后学末进张辽求见康成公!”张辽在郑玄居所外恭敬的说道。

“请进!”

屋内传出的声音很是平和,丝毫没有大人物那种特有的威势,这让张辽感到自己即将见面的这位当代学宗与那些同样学识过人的高官完全是两种人。从郑玄的声音中,张辽并没有感受到文人通常的傲气,似乎自己将要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个邻家的老大伯。

张辽推开大门,首先被他注意到了就是正坐在正堂中的郑玄。张辽事先已经知道郑玄应该年过六旬,长须及胸,长眉入鬓,眼窝略深,两眼明亮,似能洞查人心。头戴峨冠,墨黑色地博带垂于两颊,倒是显得很仙风道骨。他看着张辽步入了厅中,正抚微笑颔首。

知道走到张辽面前,张辽才发现自己还忽略了一旁的人。从情报中张辽得知那应该就是郑玄的儿子郑益恩。能让张辽这样警觉性极高的武将瞬间失去警惕,郑玄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张辽到没有为此沮丧,反而对郑玄更加感兴趣。他走到郑玄面前,就在郑玄正要起身相迎之时,张辽恭敬的向郑玄施以大礼,“张辽张文远,拜见郑公!”

“张将军请起。老朽可当不得张将军一拜啊!”郑玄急忙离开座位,前来相扶张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