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远,若是法令过严,难免会有人以酷秦相比啊!”曹操皱着眉头说道。

“法令宽严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执法。”张辽对执法者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信任。“秦法确实过严,但我大汉律令又何尝宽松过?除了高皇帝初入关中后的约法三章,大汉建立后便完全继承了先秦制度,便是法令也不过稍加修改而已。挂羊头卖狗肉,骗骗老百姓罢了!”

张辽对那些汉高祖立国后尽废秦法,宽松治国,无为而治的说法始终是嗤之以鼻的。

“呵呵呵!”曹操听张辽这么一说,也不免有些尴尬,他们这些人自然知道张辽之言的真伪。这时,曹操突然看到一旁的贾诩依旧一言不发的坐在一边,为避开刚才的尴尬,曹操扭头向贾诩问道:“文和,你一直是一言不发,不知对文远这些东西有何意见啊?”

“明公若无代汉自立之心,那张将军的议会内阁制度则是明公最佳的选择。”

贾诩要么一言不发,可是一开口便是石破天惊。即便在这种私下场合,程昱、张辽也不敢随便乱说自立之事,可是贾诩偏偏就说出口了,而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对议会内阁制度的支持,这怎能不让在场的众人感到吃惊。

若非曹操很清楚的知道贾诩和张辽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结交,曹操甚至会怀疑张辽和贾诩之前是否已经早有预谋或者之前是否有过暗中的交易。

但正是因为曹操明知两人之间毫无瓜葛,而曹操却又一直极为重视贾诩的意见。尤其是一贯低调的贾诩与荀攸完全不同,没有家族牵连的贾诩,平日少言寡语却又言必中的。真因为如此,贾诩今日的态度也让曹操也对原本就有好奇的议会内阁制度更加了几分重视。

既然贾诩将话题摊开,张辽也就没有了顾忌。他对着贾诩笑了笑,扭头对曹操说道:“主公,之前辽并未将两策之后果完全言明。今日既然文和先生将话题拉开,辽也就不再讳言。”

曹操看着张辽,点点头道:“文远早该如此,操又岂是听不得意见之人。不过文远所言两策之后果该是指操之家族吧?”

“主公明见。”张辽见曹操心中也已经有数,便再无顾忌。“若代汉自立,主公是否能够保证自己的后人不重蹈汉室诸帝王的覆辙?大汉并非没有明主,自高皇帝到孝武皇帝,皆算得上一代英主。宣帝、光武帝亦是明主,但大汉四百余年,历经二十四代帝王,能称得上英明君主者不过寥寥数人,难道主公不担心自家后人?”

“若要摆脱这种帝王命运,文远的第二策便是最好的选择。文远是否如此想啊?”曹操没想到他之前的预感完全错误,张辽竟然是倾向于议会内阁制度的。

“第二策看似主公将大权分出,却能够彻底保住家族。相位最多十年便要更换,只要主公的后人有那份才略,焉知不能重现曹家威势。若是主公后人不孝,一个没有实权却势力不小的曹家也不是那些台上心怀鬼胎的官员愿意招惹的。”张辽说道。

张辽的话确实引起了曹操的深思,他不是没有想到过张辽所说的这些问题,否则曹操也无需再这几日内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了。而且曹操感觉张辽似乎还有话没有说完,他抬起头看着张辽沉声道:“文远,若还有话便以此说完,无需卖关子!”

张辽点点头,“主公,每一次中原王朝的战乱,得益之人莫过于南、北、西三面的异族之人。而为了争夺那国家公器,消耗的人力也是不计其数。秦末之战,高皇帝一统天下,全国人口似乎已不足千万。王莽窜政时,全国五千余万人,但自光武中兴后,以仅剩千万余口。黄巾之前,加上隐匿人口,全国人口应超过六千万,但此时,主公治下不过千余万,其余诸侯手下合计也就是千万左右,加上隐匿人口,总人口不足三千万。这还是算上了我军在北方融合了数万胡人,若是战争延续下去,人口还会进一步减少。之前辽就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中原人口的减少,北方胡人必然乘虚南下,保证人口便是辽始终在努力的……”

张辽说到这里,曹操及其余三人纷纷点头,张辽的所作所为无不围绕保存人口,保存实力,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而议会内阁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将争执、争斗完全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中,可能是素有恩怨的两个家族或者两个集团,但很少会有所有的家族或者利益集团参与的争斗。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内耗。相互牵制的制度会带来扯皮和效率低下,但是却可以成为矛盾爆发的缓冲。而且效率低下和扯皮也可以通过规范官吏制度来限制解决……”

张辽说道这里,曹操突然抬手说道:“文远,莫要再说了。此事……此事容操细细思量。”

曹操如此表态,张辽自然不会再多言。但是在场的四个人全都知道,曹操确实需要细细思量一番了。张辽的话已经给曹操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至于大汉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则完全取决于曹操的态度。

第629章 王符和《潜夫论》!

离开曹操的住处,张辽和郭嘉走在最前面。但是走出大门的张辽突然想起贾诩今日一反常态的表示,不禁回过头向身后的贾诩看去。

张辽回头正好看见贾诩和程昱一前一后走了出来,张辽停下脚步,转过身等着贾诩。

“文和先生……”张辽向贾诩招呼道。

“张将军,适才诩所言句句出于公心,与将军个人无关。告辞。”贾诩对着张辽说出这么一番话后,向张辽一拱手,便扭过身擦肩而过。

但是在两人双肩交错之时,被贾诩弄得一愣的张辽却分明的听到贾诩轻声说道:“竟然遇到一个比节信先生还要激进的人,实在是让人意外。”

张辽表情一愣,贾诩口中的节信先生张辽确实从未听说过。

就在这时,落在最后的程昱也走了过来,他拍拍张辽的肩膀道:“别在意。文和就是这个性子,对谁都是冷冰冰的。”

张辽摇摇头道:“我岂会在乎这个,只不过想向他道个谢,却被人拒绝了。”

“还是拒绝的好。”郭嘉也凑了过来,“文和先生自归降主公后,就一直深居简出,每日除了枢密院,便是在家中闭门不出,就连昔日的东主张绣他也从不联系,更不用说和其他人了。这才有低调的味道,哪像公达那样,说是低调,可是依旧光彩夺目啊!”

郭嘉的话有点损,但他说的也是事实。贾诩和荀攸两人不同的身份背景也使得他们各自选择的低调方式不同,都是为了生存,张辽对此还是能够理解的。

“对了,两位,节信先生是谁啊?”张辽忽然想起他刚才的疑惑。

“啊?”郭嘉、程昱同时一愣。

郭嘉更是一脸惊讶的将脸凑近张辽,仔细的看着张辽道:“你没有烧坏脑子吧?”

“这算何言?”张辽也很奇怪两人为何会如此反应。

“何言?”程昱开口了,“你小子前几年还从我那里抢走一部节信先生的书,而且还说书中见解极为精妙,皆是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怎么此时却要问节信先生是谁?”

“啊?”这会儿轮到张辽惊讶了。“我还看过节信先生的书?”

“废话?”郭嘉不客气的说道:“不就是那部《潜夫论》吗?”

“原来是他!”张辽吃惊的叫了一声。

张辽此时才知道,他所推崇的汉代西凉籍学者王符的表字便是节信。而且郭嘉、程昱没有说错,当年曹操还仅仅只拥有兖州一地时,张辽便已经在程昱那边看到了这部王符的著作《潜夫论》,并对其中很多观点大为赞赏。尤其是王符本人的思想中受到先秦诸子百家的影响极深,这一点对于一贯倡导海纳百川的学习方法的张辽更是深有同感。

“文和先生刚才说我比节信先生更加激进,不知这……”张辽不可担心郭嘉、程昱会出卖他,而且这两人的消息极为灵敏。

“唉!”程昱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奉孝并不知晓,我也是略知道一点。”

“边走边说吧。都堵在这里也不像话。”郭嘉突然开口说道。

张辽立刻明白郭嘉这是要提醒他们注意影响,毕竟三人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即便是分开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更罔论他们此时还聚在一起。

“上车。”张辽抬脚就上了郭嘉的轩车,一点也不跟郭嘉客气。

马车开动,车厢中,程昱看着郭嘉、张辽两人八卦更甚于求知的神情,心中暗叹自己多此一举。但是此时突然也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露了口风呢。

“文和年轻时也是凉州小有名气的学子,当时节信先生早已是凉州闻名的学者,与马融、窦章、张衡、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