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似其他产业那般充满了铜臭之气,甚是符合我庞家书香世家的身份。对于父亲著作的传播以及鹿门书院名声的传扬也是一件好事。当年若非张征北鼓捣出‘曹侯纸’,张家、曹家和糜家也不会轻易被士林接纳。若非张征北用雕版印刷为康成公大量印制著作,如今康成公也不会获得如斯的身后之名。父亲,孩儿以为我庞家要么别派人北上,要是北上,便要拿到印刷术。”庞山民说道。

“呼!”庞德公听闻自己长子的话,长舒一口气。

“庞家后继有人啦!”庞德公轻轻的说道。

……

“这是稚叔从蓟县送来的书信。如今元常常年镇守长安,我等便先行商议后通报元常就是。”颍川钟家也接到了北疆的消息。

“此事稚叔应该不会忘记同时给长安城内的元常去信,估计不久后元常的书信便会到达。我等先商议着,待元常书信到后在合计着修改就是。”

“同意!同意!”

……

“文远倒是始终记得老朋友。文先,你家德祖可是挑错人啦!”雒阳城杨彪家中,孔融正与杨彪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

“小儿好文,那曹子建亦是文采出众,小儿执意要离开征北将军府,我这老父亲又能如何?”杨彪对自家儿子的选择也比更不赞同,只不过暂时没有出面阻止罢了。

“唉!曹家诸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再加上如今最受宠爱的仓舒公子,这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那曹彰已经明确自己未来的身份,剩下四人……呵呵,可以开一桌六博,再接着开一桌双陆了。”孔融面带讥讽的说道。

杨彪知道孔融实在暗讽曹家诸子对曹操之位的窥视,但他自己的儿子如今也陷了进去,虽然不深,可也足以让杨彪如今无话可说。

“文先,你我乃是至交,如今也休要怪融说话直率。这嫡位之争岂是那么轻松的?德祖还偏偏选了一个非长、非嫡的四公子。难道曹子建是能凭借着自己那华丽的文章就抵消曹昂历年的功绩和他与曹营元老多年的交情,还是可以抵消曹丕同样不俗的才华和远胜曹植的心机?你这做父亲的倒也真舍得?我看如今你倒是该祈祷让曹昂顺利即位,否则以曹丕的小心眼,绝不会放过襄助曹植的德祖!”孔融摇摇头,对杨修不智的选择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文举,此事暂且不提,毕竟事情还没到图穷匕见的时候,还有转换的余地。今日咱们应该谈论的可不是小儿之事,而是北疆传来的消息。”杨彪不想再让孔融纠缠自家儿子的问题,直接便将话题岔开了。

“北疆。唉!真不知文远在想什么,他难道就不担心北疆各大势力过多会让他头疼吗?”孔融摇着头说道。

杨彪笑道:“文举,作为一个掌握着北疆二十万大军的将领,同时还能够随时征集二十万大军的名将,你觉得张征北会担心你口中的问题吗?”

“不会!”孔融还不犹豫的说道:“这家伙素来喜欢走捷径,若是有人给他制造障碍,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以强大的力量毫不犹豫的冲撞过去、碾压过去。”

“对!所以你不该担心张征北,而应该为那些被利益吸引到北疆的人们感到担忧!”

“我才不呢!倒是你们弘农杨家该有所动作,如今弘农一片废墟,至少十年内无法沉底恢复,你若是再不想点办法为杨家弄些稳定的钱财来源,那你想重振杨家的希望可就真的变成绝望了。”孔融说道。

“文举可是愿意为彪向张征北游说?”杨彪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孔融。

“这没问题。”孔融豪爽、好客是出了名的,“不过我也只能给你们做个引荐,如何谈,还得你们家亲自出面才行。所以我才说德祖走错一步啊!”

“这……”杨彪有些犹豫了。

“算了,正如你适才所说,还不到时候呢,有转寰的余地。北疆那边我是不打算掺和了,青州那里的盐场我孔家早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加上田产,这光景可比黄巾乱起之前还要好。文远那边我写封信去,但杨家也得派出上得了台面的人亲自北上一次才行。”孔融说。

杨彪点点头道:“文举,又欠你一次人情,以后再还吧。”

“什么还不还的,昔日我可没少麻烦伯献公和文先你,难道你还要我也还人情?”

“这……你啊!”杨彪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

“兄长,北疆又有新产业了,大城山要开矿。”糜芳兴奋的对糜竺说道。

“此事糜家不会插手。”

“为何?”

“远洋贸易、新型稻种、造纸、印刷,这四样足够让糜家数百年无忧。何况还有和北疆的贸易通道以及各地的商铺。你觉得咱们再插手其他产业,那些世家会如何想?”

“明白了。咱们此次便偃旗息鼓就是。”糜芳虽然有些气馁,但对于兄长的话还是十分服从的。

“不!糜家要大张旗鼓的去北疆,而且是你亲自去。”糜竺说道。

“兄长,这究竟是何道理?”

“为张将军造势,若是最后还有剩下的,你也不妨为咱们家再添一份产业。”

“明白了!”糜芳点点头,这回他是真的明白了。

……

谯县。

“这个文远,真能搞事!”曹操看着北疆的情报无奈的摇头。

“没办法。旱情使得北疆的粮食也有所损失,若是再不大张旗鼓的安抚各部胡人,文远就真的要准备战斗啦!”荀攸为张辽辩解道。

“可惜水军主力全部南下,否则捕鲸船若是能出海,倒也能弥补一部分粮食。”程昱对数万水军此时只能与孙刘联军隔江相对感到有些可惜。

曹操此时也并不知道张辽在北疆的真实用意,而张辽额所作所为又与他昔日主政青州、幽州时一脉相承,曹操也就不再注意了。

“随他去吧!至少文远不会像我叫苦,更不会向我求助。看来对江东一战已经不容我军有失了,真正是有进无退啊!可是孤又怎会让诸位失望呢?”

曹操迷着双眼,一脸沉思。

第674章 幽州变,战事惊!

建安十三年八月末,数十家大汉境内数得上号的家族齐聚幽州蓟县。

“文远,这人都到齐了,你怎么反而躲在家中呢?”荀谌笑着走到正躺在躺椅上享受着秋季午时阳光的张辽身边。

“人都到齐了,咱们自然也就无须再出面了。友若先生,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如与辽一同在此享受秋日的阳光如何?”张辽纹丝不动的靠在躺椅上招呼着荀谌。

“你……”荀谌被张辽懒散的样子气得笑了起来,这么多年了,他就对张辽这种懒散的性子素手无策,想起来真有点愧对别人给他的智者的名头。

“友若先生,老子说天下唯有道最大。可是这道究竟是什么呢?”张辽张开眼睛,戏谑的看着荀谌说道。

“这……”荀谌早就被张辽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段给弄得无比头疼,这次张辽故技重施,荀谌即便心中有了答案,也不禁要多绕几个弯子想一想。

“文远,你可是康成公的弟子,你说呢?”荀谌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将问题推回去。

“孔子言道,但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过是一种方法,与儒家所谓之道相比,我还是赞同老子有关道乃是天地本原和规则的解释。”

张辽话一出口,荀谌就知道自己又上当了。张辽虽然表明了他的倾向性,可是他的解释根本就没有任何新意。

张辽看着荀谌无奈的样子笑道:“既然我赞同老子之道,那么我要维护的就是一种普遍的规则。治军有治军的规则,理政有理政的规则,同样,商业也有商业自身特有的规则。所以我不会以官府的手段去干预商人们的事情,在我已经制定的《商法》和《民法》的范围内,商人们可以各施手段。这就像一场出色的舞蹈,我们搭台,商人们表演嘛!”

张辽这番话放在后世一点问题没有,政府搭台,商人唱戏,这种方式早已经成为后世地方经济的普遍现象。然而在公元三世纪初,这台原则却是十分的惊世骇俗。即便张辽高举着遵循管仲重商的原则并早早的在青州、幽州颁布了仅适用地方的《商法》与《民法》,可是此时的这种表述也足以让荀谌有些茫然。

“文远……这,这是否也太……”荀谌有点语无伦次,他不能想象张辽竟然要官府撤出而完全让商人自己操纵。虽然荀家和荀谌本人也各有产业,但士人在商贾面前的骄傲却让荀谌此时有些不能接受。

“友若先生,”张辽这时从躺椅上站起身说道:“将军们在战争时期最忌讳的就是后方的文官随意插手战斗指挥,即便那文官再如何熟读兵书,可是书本与现实依旧是有差距的,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