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若先生,”张辽这时从躺椅上站起身说道:“将军们在战争时期最忌讳的就是后方的文官随意插手战斗指挥,即便那文官再如何熟读兵书,可是书本与现实依旧是有差距的,再加上敌情的不断变化,若是听从后方文官的指挥,这仗就干脆不用打,直接认输得了。而文官呢,他们也最忌讳将军们插手地方政务,管理军队与管理地方从根本上也是绝不相交的两条线。由此,我们也可以站在商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商人是否也最担心官府随意插手商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黄巾动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大量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么这些土地又不可能被隐匿起来,它们到了哪里呢?”

张辽的问题很尖锐,荀谌无言以对。但张辽却没有就此打住的意图,他要在此说服荀谌,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拉拢盟友。虽然此时的物产并没有极大丰富,并不是商业扩张的最佳时机,但张辽还是想现在小范围内试验一下商业社会是否能够适应大汉的政治环境。这同样也是因为此时的学术界还没有让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不可动摇的“宝典”,更没有儒生将儒家思想篡改的顽固、僵化。虽然商人依旧是四民之末,但是士人、官员、商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糜竺就是商人,如今却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的副手。冀州中山甄家原本也是士族官员,如今也成为了河北之地的巨商。再加上适逢乱世,正是各种学术思想无比活跃的时刻,张辽这才不担心士林会强烈的做出反对。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北疆原本就不是一个商业活动发达的地区,一片空白更利于张辽在此勾勒出美丽的图画。而北疆的军队则是张辽最后的保障。

“文远,士族、世家如今可是……”荀谌有点说不下去了,明摆着的事实让荀谌这个士族子弟也无法故作看不见的信口胡言。这个时代的士人虽然在维护家族上不遗余力,但对于国家的那种责任感也同样充斥着他们的心肺。

“友若先生,辽如今也算是世家了吧?”张辽这话让荀谌心中顿时一松。

没错!张家如今的实力不但已经成为最强大的那一类世家中的一员,还因为张辽的缘故而被士族渐渐接纳。有了这样的事实,张辽又怎么可能对士族、世家不利呢?

“文远,你……你吓死我了!”荀谌刚才的心中确实十分担忧,他最担心的就是张辽无视各方压力,干脆的出动军队对世家进行镇压。

“我做事何时会那般不顾后果?”张辽笑道:“土地被士族、世家以及赚取了大量钱财的商贾大量的控制,没有被这些势力接纳的百姓自然就成为了流民,也就成为了可以动摇社会、国家的不安定因素。一旦民间再出现一个张角,甚至是项羽、刘邦,那天下就更麻烦了。”

“文远,这后果无须你说我等也心知肚明,可是你是否有解决之法?”荀谌有点不耐烦。

“解决之法当然有。从根本上说,以立法限制土地兼并,以严格执法控制士族、世家、官僚集团破坏法律的行为,这就是解决之道。”

“嗨!文远,你知我说的并非这条。”荀谌见张辽顾左右而言他,心中更加着急。

“哈哈哈!”张辽见荀谌有点要忍不住的样子,也不再逗他。“友若先生,我早就说过,国内的土地没有了,可以从国外获取。军队就是为百姓获取土地的利剑。那东瀛四岛、还有刘备准备逃亡的琉球岛,以及北方空旷无主的土地和南洋数万岛屿上肥沃的土地都可以安置国内失去土地的百姓。别的不说,单一个东瀛四岛,安置两千万人口绝无问题。琉球岛亦可安置数百万人。南洋诸岛也足以容纳数千外人口。只要有强大的水军,这些岛屿即便发生叛乱,也不会影响太大。”

“原来文远你挑唆甘宁探索四周海域还有如此后招啊!”荀谌此时真的对张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呢。”张辽笑道:“友若先生,一亩地出产粮食能有多少?又能养活几人?”

“若是麦田,一亩地也就是一石左右。若是稻田,北方只能种一季,一亩地不过最多两石。敞开了吃,一个壮汉都养活不了啊!”荀谌无奈道。

“那若是一亩地上造一个作坊或者一间商铺、一间酒楼、客栈又能够养活多少人?”张辽这句话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用商业吸引失去土地的流民?”荀谌此时算是明白张辽的意思了。

张辽笑了,谁说公元三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商业头脑的?荀谌这个出身正统士族之家的士人对于这种以商业稳定社会的手段也并非一无所知。之前没人提及不过是没有想到以及处于对商人和商业的鄙视。如今有了张辽的参与,再加上张辽的提示和部分商人,如糜家做出的榜样,荀谌这个士人哪里还不明白张辽的用意?

“友若先生果然反应极快!一亩地上的作坊、商铺、酒楼、客栈完全可以养活十余人甚至几十人,而商业税也远远超过农业税。既然又能够安置流民,又能够获得更多的税收,咱们又何必去阻止呢?”张辽说道。

“可是若是大家都去经商,那谁来种地?”荀谌虽然对张辽的这个想法很是赞同,可是他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我所说的农业税也就是算赋、口赋以及户赋,我的意见是在幽州、并州进行试验,取消这三种赋税,改以计算耕种用途的土地数量,征税土地税。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失去土地的百姓减少开支,也不至于因为土地兼并而导致税收减少。至于那些世家,我们可以允许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免税土地,这是奖励世家、贵族、士人对国家做出贡献的措施,这也是鼓励人们读书识字,将来好从军、出仕、为国效力的手段。但若是这样做他们依旧要想向我讨个公道的话?那我自然要从高皇帝开始,与他们好好讨论一下土地兼并的合法性以及兼并土地的过程中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张辽说话时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但在荀谌眼中,张辽的这种微笑根本就是一只正在等着猎物上钩的狐狸的笑容。

张辽的手段光明正大,借口也同样公平公正,若是世家真有不服气想要闹事的,张辽甚至无需要出动军队,他完全可以煽动那些头脑还有些简单年轻士人掀起一股声势遍及大汉各地的舆论风潮,荀谌完全相信张辽有这样的号召力。而且从高皇帝刘邦建国以来,虽然土地兼并在世家贵族中屡禁不止,但是任何一条法律中都没有鼓励兼并的条款,甚至还有惩罚性规定。若是张辽真的从此处着手,虽不至于让世家伤筋动骨,也能让世家灰头土脸,名声及威望大丧。

“文远,你刚才可是说你张家也是世家的?”荀谌又有点着急了。

“没错!但我张家可没有大肆兼并土地啊!”张辽笑得有点坏。

“你……”荀谌被张辽的话气得差点就想动手打人。

张家手中的土地并不少,但真的没有兼并土地,完全都是用略高于当时市价的钱财购买的,而这些土地全都是因为战乱而被抛荒的土地。张家获得土地后又借此吸引无地的百姓成为张家的佃户,再加上张家对佃户的待遇又远高于其他家族,这就使得张家的名声在民间非常之好。反过来,这又使得张家对百姓的吸引力更加强大,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就这样再度被张家接纳。即便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张家却还能利用自家在草原上的牧场安置多余的百姓。再加上张家的众多作坊和商铺,依附于张家已经成为并州百姓的一条生路。这也是张家在短短十余年内便拥有了能于太原王家这样的大家族相抗衡的实力的真正原因。

而且荀谌根本不能指责张辽,张辽以土地数量为基准收税同样将张家的土地也包括了进去,人家以身作则,荀谌这个在幽州根本就没有大量田产的幽州刺史又怎么可能去指责呢?

而且张辽并没有一意孤行,他同样也做出了让步。那个一定数量的免税土地就是张辽的让步,这含糊其辞的一定数量完全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但若是幽州、并州的世家依旧不愿接受,荀谌完全可以想象到精锐曹军出动的场景。

“文远,此事非但牵扯极广,而且事关重大,绝不能轻易做出决定。我看应当先将并州刺史田国让请到蓟县,再将幽、并二州中非本地籍的官员也叫来一同商议周全才是。”荀谌已经明白了张辽要在北疆试验的决心,自然不会再开口阻止。但是他却坚持召集众人商议,这也是荀谌为张辽着想,拉着一大票人分担张辽压力的举动。

张辽心中感激,但却没有露出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