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州的郡治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将右北平郡和划过来的原辽西郡临渝城以西地区合并组成北平府。

平岗、白狼和柳城以西的辽西走廊地区组成新的辽西府。

柳城、阳乐和辽东属国合并,组成昌黎府。

辽东郡东北的医巫闾山以东的无虑城与玄菟郡合并,依旧称为玄菟府。

其余各郡的范围保持不变,只是名称上有所变化,除了将郡改为府之外,还将代郡改成高柳府,涿郡改为范阳府,以便于称呼。

如此的划分,将原本两州二十个郡变成了五个省二十四个府,省级官员保留刺史的官名,府则暂废太守,以知府为名。如此一来,不但刺史一级的官员可以增加五个,太守,不,知府也能够增加四个。而各级属官和新划分的县一级机构也有所增加。比如乌海府,张辽就在后世乌海市、定边市的地址上下令修建两座城池,分别为乌海县和定边县。

唯一可虑的就是人口目前并不算多,即便因为张辽的存在儿时的这个时代的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历史同期,但同样因为张辽没有让大汉的疆域有一寸损失而使得大片空白的土地毫无人烟。对此张辽也暂时无可奈何,只能在鼓励生育和确保婴儿存活以及吸纳北方少数民族归附大汉这几条上多下功夫。

重新划定区域的工作在建安十五年的二月初就已经完成,但是多出来的三名刺史、四名知府却需要重新任命。而且并州虽然被一分为三,可是并州真正的精华所在依旧还留在新并州省中,看着留任的并州刺史田豫,无论是谁被任命为朔方省和西河省的刺史,心中都绝不会舒服。倒是幽州省和关东省不算太难,反正幽州原本就没有将触角深入辽东,如今也不过是将一部分并不算富饶的地方划入关东省而已。关东省本就是辽东加上部分辽西,对这个新的刺史一职,公孙康倒是表示出了十足的兴趣。

但是张辽能够接受辽东公孙家的归附,也能够暂时放弃对辽东公孙家的打击,可是张辽却不会放弃削弱辽东公孙家这个原本就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家族的机会。关东省刺史并非不能交给公孙康,但是却公孙家却必须放弃全部的军队。在这一点没有做到之前,张辽绝不会削弱在关东省的辽西府和昌黎府的驻军。

对于有点难产的刺史、太守,张辽也没有要求曹操从别处给他调人,更没有在北疆就地挖潜。张辽在说服了北疆众人以及曹操之后,以北疆地方议会筹备小组的名义,直接将这些官职列为北疆议会组成后的第一次推荐官员的目标。

在张辽对地方议会的设想中,地方官府的行政官员应当由议会推荐,然后由上一级议会和官府审核,报由中央议会和内阁批准,最后方可确认上任。虽说如此一来,地方官员依旧还要受到中央的掣肘,但是这正是张辽刻意为之,不受监督的地方行政一样能够培养出割据势力来,张辽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分裂。

对张辽的意见曹操与荀彧、荀攸、陈群、程昱等人商量后决定交给张辽处理,原本在北疆试行地方议会,原先所有的规定都将要发生改变,如此一来,借此机会再做一次实验视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关键是张辽对于地方官员的任命依旧在程序上给足了中央面子,而且中央不认可的话,地方议会必须重新推举官员,这就使得中央依旧能对地方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

如此一来,北疆的官员的动力立刻向北加满了燃料的战车一般,无论是留任的还是在新区开拓的,全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日常工作中。因为张辽有言在先,议会推举之前要对有资格参与推举的官员有一个资格、资质审定的,因为地方议会如今尚未建立,则这个审定的权利就暂时放在张辽手中。而张辽放出的审定标准并非家世,而是实打实的政绩。尤其令有志升官的官员们警惕的是,张辽对于登门拉交情、撞木钟的人摆出的是一次否决的态度。无论你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政绩,只要你用了不该用的手段,立刻否决。这样一来,虽有人依旧质疑张辽此举有失公正,但却得到了那些愿意用自己实打实的政绩赢得机会的官员们一致拥护。

“不患寡而患不均。机会,或者说一个公平、公正的起点,才是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至于那些一定要搞歪门邪道的家伙……我想这种人也不会太多,大都是世家豪门中的纨绔子弟。既然本将军有言在先,那些家族也不会为了这些纨绔而于本将军交恶。至于有能力的士族、世家子弟,他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官职来的光明正大,他们因为各自的家世,也是最不喜欢让人有非议他们与他们的家族的机会的。”张辽这样向他的同僚们解释着他的理由。

……

北疆的动静牵动着各地、各方的心,各有算计的势力私下里的活动始终不减。

因为公孙康的表率作用,刘璋也勉强表示了愿意放下益州牧的地位。但限于中央议会的组建连议事日程都尚未开列,刘璋暂时还是滞留在益州。

不过公孙康、刘璋的先后表态让士燮、孙权、刘备十分被动,有了前两者的榜样,后面三位迟迟不作出答复的态度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在郭嘉的主持下,枢密院军情司发动了一场遍及全国各地的舆论战,向天下宣扬士燮孙权、刘备贪恋权势,为了手中的权利,不惜制造国家分裂,致使百姓包受战乱之苦而流离失所。在这期间,郭嘉命军情司细作详细的为天下百姓算了一笔账,那就是列出诸侯为了手中权势对抗中央所打造的军械,训练的军队需要消耗多少钱粮?又会造成诸侯麾下的土地荒弃,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同时中央为了消灭分裂割据势力,出动的军队需要消耗的钱粮究竟有多少?虽然中央的军队都是职业军人,不会影响耕种生产,但是这些钱粮若能够节约下来,又会给百姓带来多少好处?

如此一来,士燮、孙权、刘备的名声立刻臭了大街。尤其是在雒阳,这些年来,雒阳的百姓基本上就是因为曹操而能够安居乐业。听到有人给曹操找麻烦,还使得原本可以改善百姓生活的钱粮不得不变成消灭分裂割据的军费,百姓们立刻就愤怒了。士燮、孙权、刘备的名声在雒阳可谓顶风也能臭出三条街。

孙权以及孙家的名声在中原本就不好,但是由于张辽娶了孙家女儿,百姓们看在张辽的面子上对孙家还算客气。但是士燮、刘备就没那么好运了。

士燮乃是名士,袁涣之弟袁徽便曾在给荀彧的信中这样夸奖士燮:交址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羇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

虽然士家自王莽乱政而避祸交州近二百年,早已在交州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大量北地、中原人士避祸交州,士家对名声便愈加重视。加上曹军势大,士家也不敢行赵佗故事。在士燮名声受损的一刹那,士壹便立刻向荀彧表示了士家绝无割据之意,“愿意与刘季玉共进退”。

士燮还有曾今的名声以及昔日在士林的人脉,刘备就郁闷了。他起于寒微,虽说是卢植弟子,却不耻于士人。好容易得到江东部分士族认可,又被天子承认了皇族身份,有了皇叔的名头。但是分裂、割据的大帽子一压,刘备再是皇叔也没用。

为了对抗曹操,不,应该是百姓的指责,刘备的使者虞翻联合孙权的使者诸葛瑾在雒阳不断的活动。同时虞翻也将消息送回山阴,在刘备的指挥下,诸葛亮、张昭也纷纷开始在反击。

但是舆论战在这个时代都属于新鲜事物,也就是郭嘉在和张辽的无数次模拟推演中得到了大量的经验,可以从容的指挥着早已经布置到位的部下发动攻击。可是对于对舆论战一无所知,只能随机应变的诸葛亮,即便他的智慧再高,如今也只能被动应战。

比如,舆论指责刘备割据江东。刘备辩解自己深受曹操欺凌。

比如,舆论揭露刘备在徐州意图窃取徐州,在扬州则意图取代刘繇。刘备则辩解此乃有人污蔑,陶恭祖意图将徐州想让尚且不曾接受,又怎会谋夺徐州、扬州耶!

比如,舆论直指刘备在江东倒行逆施,迫害江东士族,以至于江东大族陆家、顾家仓皇出逃。刘备对此辩解为陆家、顾家意图颠覆刘备统治,为稳定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