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为盛唐诗歌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刘申敬)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
巩县,唐代“近体诗”奠基人之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 年)进士,曾任
隰城尉、洛阳丞,后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
唐中宗神龙初年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又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土。是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作品多为五言律诗,格律谨严,风格雄浑,对律
体诗的完成颇有贡献。代表作有五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七言诗《赠
苏绾书记》。后人辑有《杜审言集》传世。

(刘申敬)


《和普陵陆丞早春游望》五言律诗,杜审言作。共八句,40 言。作者
在江阴县任职时,同晋陵县陆丞春游,惊喜早春物候一新,写了一首《早春
游望》,作者用原唱同题写了这首诗和他。江南早春风光明媚,和朋友一起
游览,本是愉快的事,但由于作者此时已宦游近二十年,诗名虽高,却仍然
远离京城,心情不爽,所以作者这首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
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有满腹牢骚在言外。结构谨严,
情景交融,语言讲究,对仗工整,似未加雕饰,而工致精巧。给后世作者以
很大影响。

(刘申敬)


王勃(649~676)字子安,蜂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初唐四
杰”之一。唐高宗李治麟德初年应举及第,曾做过几任小官,都因故被革职,
后来渡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他是一位才学兼富的青年诗人,写过多
种学术著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宫庭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他的诗偏
于写个人生活,虽未脱尽齐梁绮丽风习,但流丽婉畅之中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意境较高,初步突破了宫体诗束缚,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人辑有《王
子安集》。名篇有五言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以及骈文《膝王
阁序》等。

(刘申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抒情五言律诗,
是诗入在长安做官时,为送朋友到蜀地任县尉时所作。这首赠别诗共八句,
40 言。它摆脱了一般赠诗的陈套,写得开阔挺拔,语壮情深,不仅表现出作
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而且也反映出唐初社会生产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在
统治阶级中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有所作为的青年的进取精神。作品意境开阔,
语言自然畅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刘申敬)


《山中》是一首以愁旅归思为题材的五言绝句,王勃作于咸亨二年

(671)共四句,20 言。诗人望见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看到秋风萧瑟、黄叶
飘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长期飘零、滞留的旅况,思归之念、久客之悲便油
然而生。诗中的情与景彼此渗透、交互作用,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
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枪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情,也因旅思
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物我融合,悲凉浑壮。
(刘申敬)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入,唐初诗人。显庆四年

(659)举神童,27 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盈川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
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作诗擅五律,尤以边塞证战诗著名。所作《从
军行》、《战城南》、《出塞》等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存诗33 首,另
存赋、序、表、志等50 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
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反映了“初唐四杰”改革唐初文风的
要求。对时人“王、杨、卢、骆”之称,自谓“愧在卢前,耻在王后”。其
实“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原有集不传,今存《盈川集》
为明代人所辑。
(王秀峰)


《从军行》五言律诗,唐杨炯作。《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描写军旅
生活。这首诗叙述一书生投笔从戎、征战沙场的全过程。烽火突起,壮志盈
怀,跃马辞京,围敌龙城,雪调旗画,风杂战鼓,写尽唐军将士气吞山河的
英雄气概。本篇所写的征战并非纪实,只起阐释与渲染作用。这是一首述志
之作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便是所述之志。这种驰骋沙场、不踡缩
书斋的豪情,在初、盛唐时期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本篇从首至尾直抒从军
参战的爱国热情,丰富了诗的内涵。作品摒弃同类题材悲凉、艰辛的旧传统,
讴歌奋勇从军,使传统题材另辟新径,在旧题新掘上开盛唐边塞诗的先河。

(王秀峰)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唐代诗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累迁考功员外郎、给事中。中宗即位,因
贪污及谄事张易之,被流放。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
常侍宫中。诗多官场应酬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流放后诗风一变,所
作较佳。代表作有《古意》、《杂诗三首》等。与宋之问对律诗“回声忌病,
约句成篇”(《新唐书·宋之间传》)为律诗体制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因此
格律诗又称“沈宋体”。所创制的七律,被誉为初唐七律之冠。与宋之问齐
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存其诗3 卷。

(王秀峰)


《独不见》七言律诗,沈佺期作。这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10 年不归的丈
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少妇在寒砧声碎、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
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成寐的孤苦情状。人物心情与环
境气氛密切结合,以海燕双栖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帷帐,
烘托离愁,意境鲜明、韵味无穷。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
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对后来边塞诗和律诗影响很
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
一朝之冠矣。”

(王秀峰)


《杂诗》(闻道黄金戍)五言律诗,沈佺期作。汉魏文人常以此题感概
人生、抒写离情,这首诗即以细腻的笔触,结合苍凉的背景,通过深闺秋怨
而表达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本篇首写黄金戍连年战火,继写闺中之
月,同照军营,良宵孤栖,相思难禁,最后别开生意,渴望良将出马,凯旋
而归,深化了诗的主旨,给人以积极的生活力量。作品安详合度,结构紧凑,
尤其“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两联,构思精
巧,刻画出春夜相思的凄婉哀怨,含蓄地揭露了唐朝开边未已的穷兵黩武政
策给人们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在此意义上,这首诗已开盛唐反对战争、
悲悯边戍的诗歌的先河。

(王秀峰)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
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代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
时,官尚方监丞,谄事张易之。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因受贿贬泷州参军。
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格律严谨,属对精密,文辞
华靡。与沈佺期对律诗“回声忌病,约句成篇”(《新唐书》本传),最后
完成律诗形式的定型,因此律诗又称“沈宋体”。流放中所写《题大庾岭北
驿》、《渡汉江》等为其代表作。他的五言排律,被誉为初唐之冠。与沈佺
期齐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宋之问集》2 卷。

(王秀峰)


《题大庾岭北驿》五言律诗,宋之问作。这是作者流放钦州(今广西钦
州),途径大庾岭时所写。首句因景生情,借大雁南飞抒发思乡之情,颔联
作流水对,一气贯穿,使这种感情迸发得更为强烈。颈联极写岭外的荒凉寂
寞,用以加深这种思乡之情。最后二句借用南朝诗人陆凯与范晔的赠诗“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表达了思乡而
不见乡,且无法折梅寄故人的强烈感慨。这首作品不失为一首情真意切、凄
凉婉转的思乡诗,在五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