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个人物形象。全书故事紧凑,情节曲折生动,运用了较为成熟的小说技巧。
书中有些对话,写得淋漓尽致,能够表达人物心理、性格及各种微妙的关系。

(刘旭)


隋唐五代

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入,隋代著名诗人。
卢思道年少时曾做过邢邵的学生,北齐时做过给事黄门侍郎。北周时官至仪
同三司,隋初做过武阳太守。后官至散骑侍郎。卢思道是北方入,但他的诗
却学南朝,承袭齐梁的余风。作品辑有《卢武阳集》,其中七言诗《从军行》
较著。

(刘申敬)


《从军行》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唐代李颀、
王昌龄等都以此为题写过七言诗。卢思道作。《从军行》共28 句192 言。是
一首用古题古事为征夫恩妇诉说离情的诗。始叙闻警出征,中述思妇思归的
痛苦心情,以天下本己太平而“将军何处觅功名”的讽刺作结。表现了作者
反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诗句清丽流畅,多用对偶句法,具有早期七言歌
行的特色。

(刘申敬)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隋代诗
人。曾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得罪隋炀帝,
下狱缢死。薛道衡是北方人,而诗却颇受南方影响,情词清丽、委婉动人。
他的代表作是五言诗《昔昔盐》。另有七言诗《豫章行》和五言小诗《人日
思归》等。薛道衡的诗风显示了南北文学开始合流的新气象。明人有辑本《薛
司隶集》。

(刘申敬)


《昔昔盐》乐府《近代曲辞》名。昔昔,即夜夜。盐,即艳,曲的别名。
薛道衡作。闺怨五言诗,全诗共20 句,100 言。诗中多用旧事,写了思妇触
景生情,思念远征丈夫的心情。细腻地表现了思妇对长期出征在外,“一去
无消息,那能惜马蹄”的丈夫的怨愁和思念,哀感动人。其中“暗牖悬蛛网,
空梁落燕泥”一联,却能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
显示了艺术上的独创性。是历来被人们传诵的名句。

(刘申敬)


《人日思归》五言诗,薛道衡作于隋开皇三年(538)为隋出使陈而被
留时。旧时称阴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是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全
诗共四句,20 言。这首诗因事而起,以物衬比,抒发了作者久处南陈,不能
早归北方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入春才七日,离家己二年”的日期的计算,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意隽永,含蓄有味。

(刘申敬)


王缋(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
唐初著名诗人。隋代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弟,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早年曾有
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了。在群雄逐鹿的隋唐之际,并没
有什么积极的行为。归田后,常以阮籍、陶潜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
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的理想和热情。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透露出一种全
身远害的避世思想,而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也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诗以五言见长,较好者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赠程处士》等。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有《东皋子集》。

(刘申敬)


《野望》五言律诗,王绩作。《野望》共八句,40 言。诗中描写了夕阳
西照、满树秋色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冷寞荒凉的感受;而对牛群晚归和猎人
返回的情景交代,又寄托了作者对田园山水的向往和避世隐居的心情。诗写
秋色景物,但却深深地涂上了一层忧郁黯淡的感情色彩。诗句清新朴素,格
律谨严,真切感人。是出现得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
裁》中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刘申敬)


卢照邻(637?~689?)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大兴
县)人。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曾做过邓王府典箴及新都尉。
一生不得志,又患风疾,手足痉孪,成为残废。曾作《五悲文》以说明自己
的遭遇,后因不胜病痛,投颖水而死。诗以七言歌行体为最佳,词采富艳,
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取胜。他既继承了宫体诗,又变革了宫体诗。代
表作有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刘申敬)


《长安古意》七言歌行,“唐初四杰”之一卢照邻的代表作。共68 句,
476 言。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借用历史题材,以纵横奔放、富丽铺陈
的诗笔揭露了当时都城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有如云的车骑、壮丽的宫
馆,也有贵族们豢养的歌姬舞女。诗中还写到游侠子弟、廷尉、御史、执金
吾,乃至骄横的将相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来到市井娼家的情景:“娼家
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氢,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但诗
中又指出这一繁华狂热、堕落颠狂的生活终于会发展到空虚幻灭的结局。诗
中的清词丽句,委婉顿挫,使入觉得韵味深厚,而不流于浮艳。明胡震亨说
他的诗“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风
格的代表作。

(刘申敬)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擅长七言歌行,
是“初唐四杰”之一。少负才名,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
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入狱,贬临海县丞,忧忧不得志。睿宗光宅元
年(684),随徐敬业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起兵反对武则天,写了著名的
《讨武曌檄》,事败被杀。骆宾王因从军和任低级官员,曾到过幽燕、蜀中、
西北和东南各地,生活道路与宫庭诗人不同。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承先
启后,对改革初唐华丽而内容贫乏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代表作有七
言诗《帝京篇》和五言诗《在狱咏蝉》。有《骆临海集》10 卷传世。

(刘申敬)


《在狱咏蝉》五言律诗,“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作。共八句40 言,
写于公元678 年秋。骆宾王为侍御史时,“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武则天)
曌怒,诬以法,逮系狱中”。(胡应麟《补唐书骆侍御传》)在《在狱咏蝉》
中,作者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地寄托了自己遭谗被诬
的悲愤心情。“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自己如蝉一样,有翅难飞,有
口难开,虽然心志高洁,但浊世昏昏,无处表白。表露了他对迫害自己的不
平,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诗中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寓情于物,
物我合一,富有艺术感染力。

(刘申敬)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以讨伐武则天为题材的檄文。骆宾王作于光
宅元年(684 年9 月)。这篇檄文一开始先从武则天的本性、出身、经历等
纵向的历史方面揭其老底,又从她对待帝、后、臣下、家属等横向的有关人
员方面指出其罪恶,证明她人伦败坏至极,是亡国灭君的祸殃根;中间写李
敬业出身如何高贵,势力何等强盛,檄文从天时、人事、权势、强弱等方面
说明李敬业必将取得成功,不容置疑;最后说在朝诸君讨逆有责,身膺国家
重任,都应该看清形势,尽快决定何去何从。骆宾王的这篇檄文,一向被认
为是檄文中的佳品,它完全具备了檄文的事昭、理辨、气盛、辞断四个要求,
气势雄健,语句铿锵。充分发挥了骈文的音乐美,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感
情充沛,一气注下,略无停滞,清人评之为“雄伟”,历代传诵不衰。

(刘申敬)


《帝京篇》七言歌行。骆宾王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从武功主簿
调任明堂主簿时。沿用了唐太宗开创的诗题,吸收了汉赋铺张扬厉的特点,
用七言歌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京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上层社会的优游宴乐
生活,抒发了下层知识分子的困顿失意之情。也极力描绘了帝京的宏伟壮丽,
但这仅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表现的是在这繁华表象掩盖下的社会丑象以及
中下层知识分子对繁华表象背后隐藏的种种社会危机的清醒认识。《帝京篇》
从立意上摆脱了纯粹歌功颂德的桎梏,成为一篇富于现实精神的优秀作品。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为盛唐诗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