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般涉调,是宫调名。哨遍是曲牌名。
高祖还乡的故事,见于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是真人真事,汉以来诗
歌作者经常取为题材。作品描写了“车驾”进村的场面。这一浩浩荡荡的排
场是从站在街旁的乡民眼中闪现出来的。那些耀武扬威、尊严神秘的排场,
在乡民眼里,只不过是鸡在学舞、狗生双翅、蛇在缠葫芦及一些“大作怪”
的“乔人物”,连那个前呼后拥的“大汉”,也是可以“根脚从头数”的。
作品短小、深刻、构思新奇、生动,尤如一出讽刺喜剧。

(张新莉)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县附近)人。元
戏曲作家。据钟嗣成《录鬼簿》载:“郑以儒补杭州路史,为人方直,不妄
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深厚,而他人莫之及也。病卒,火葬于西
湖灵芝寺。”所作杂剧今知有18 种。今存有《迷青锁倩女离魂》、《㑇梅香
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
吕布》5 种。《月夜闻筝》只存残篇。另有《老君堂》、《伊尹耕莘》、《智
勇定齐》3 种,有人认为也是他作。另存散曲若干。作品载誉甚广,其为元
代著名戏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倩女离
魂》是其爱情剧的代表作。

(张新莉)


《倩女离魂》杂剧。元戏曲家郑光祖作。全名《迷青锁倩女离魂》。取
材唐代陈玄祐之小说《离魂记》。作品描写王文举与张倩女原是“指腹为亲”
的未婚夫妻,但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准他与倩女成婚。王文举上
京应试后,倩女相思成疾,致灵魂离开躯体,前去追赶赴京应试的未婚丈夫。
王文举应试高中,得官后同倩女双双回到家中。她的灵魂又与那卧病在床的
躯体合而为一,遂全家欢宴成亲。作品描绘细致生动,词藻艳丽,有声有色,
富有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为其爱情剧的代表作。其艺术成就对
后来爱情戏剧的创作,有着相当的影响。

(张新莉)


张可久(约1270~1348 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元后期散曲作家。曾以路吏转首领官,又曾为桐庐
典史。在仕途上不很得志,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自误,专力写散曲。著有
《永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四种,后人辑为《小山
乐府》六卷。留存作品有八百数十篇。内容多描绘自然风景,咏颂颓放生活,
也有水少写闺情及应酬之作。

(宁洪里)


《卖花声·怀古》元散曲,张可久作,全曲共六句36 个字。内容为“美
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怀古伤今,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流露对现实
的不满。散曲已丧失了前期散曲作家朴素自然的特色,而注意词藻的华丽,
对仗的工整与声律的谐协。

(宁洪里)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
原(今山西太原)人。元后期散曲家、戏曲家。一生潦倒,后来流落到杭州,
寄情诗酒,自称“江湖醉仙”、“江湖状元”。散曲风格清丽,明清人多以
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散曲作品数量仅次于张可久,作品有今人
辑本《梦符散曲》。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
《杨州梦》三种。散曲有《惺惺道人乐府》等,

(宁洪里)


《折桂令·荆溪即事》元散曲。乔吉作。全曲十一句共53 个字。内容
是:“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
圈笆。庙不灵狐狸弄瓦,官无事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作者托物寓意,流露对现实的不满。散曲很少用衬字,讲究词藻的华丽,对
仗的工整。曲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深化了主题,比喻贴切而有新意。

(宁洪里)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
屋主等,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元后期著名画家,诗人。自幼苦学,后从
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随云游四方。在大都,泰不花荐以词馆职,
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工画墨梅,或用烟脂作没骨梅,梅花诗
也很著名。善写竹石,并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是
他创始。其诗多写隐逸生活,部分作品也能反映人民疾昔,有《竹斋诗集》。

(宁洪里)


《墨梅》七言绝句。元代诗人兼画家王冕作。全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
内容是“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
乾坤。”诗中以梅花自比,表现不慕功名冰清玉洁的情操,体现了他的人格。
其诗质朴自然,既善于直抒胸臆,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在艺术上不拘常格。

(宁洪里)


萨都剌(1300~1355?)字天锡,号直斋,元诗人,有《雁门集》。先
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民),因祖父以功留镇云、代,遂居雁门(今山西
代县)。泰定四年(1327 年)进士,历官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掌印正官)、
江两江北道廉访司经历等职,晚年寓武林,常游历山水,后入方国珍幕府,
卒。他精通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一生写了大量风格多样、题材多样
的作品,在元诗中有重要地位。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亦有反映民生疾苦
之作。风格佼逸洒脱、清新自然。亦工词曲,《念奴娇·登石头城》、《满
江红·金陵怀古》等词脍炙人口,风格豪迈遒劲,是成就比较高的怀古名作。

(李英堂)


《满江红·全陵怀古》是萨都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调任江南
诸道行御史台掾史时所作。作者通过山水风物依旧、六朝豪华消歇的对比,
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感慨。他不是汉族人,但他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怀古感情
的表达方式,和汉族作家并无二致。这说明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融合
过程中,已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统一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上
片写暮春之景。六代的繁华如同春景的消逝,一去不返。过片转而抒怀,用
陈后主一盛一衰的两个典故,表现了由盛转衰的历史变化。最后用青山绿水
不变更深一层表达出历史人事变幻无常的悲哀。上下两片均是情景事交融,
亦情亦景亦事,交替而出,疏密间错,无所偏废。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不著
痕迹,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真挚。

(李英堂)


《念奴娇·登石头城》是萨都剌的代表作,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
怀古》词原韵,也是继王安石《桂枝香》之后写得最好的金陵怀古词。全词
气魄恢宏、风格豪迈,感慨深沉,堪与前人名作比肩。石头城在南京清凉山
西麓,城墙雄峙,石崖耸立,始建于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为历代兵
家必争之地。词的上片大笔挥洒,展望石头城的概貌,吊古伤时,语意凄恻。
下片细笔勾勒,续写石头城的今昔变迁,极叹繁华转瞬、乐尽哀束,人生易
逝,这是登石头城历览前代兴亡遗迹,而生发出来的历史感慨和人生感慨。
千载之下,和苏词者极众,但如此词者寥寥。此词虽和原韵,却不受束缚,
反而因观见巧,思笔俱畅,论古道今,纵横驰骋。千载兴亡,历朝往事,驱
策于腕下;眼前景物,胸中感慨,交汇于笔端。深沉豪迈,凄凉悲慨兼而有
之,味之令人动情,读之令人叹为观止。

(李英堂)


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县人。元末明初
的戏曲作家。其祖父、伯父都是诗人,因此他自己也能诗工书。曾从元代的

理学家黄学习,在思想上受其影响很深。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

任过录事、推官等职,在任期间做了一些维护人民利益和反对豪强的事。性
格耿直,不苟求取容。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在浙东起义时他被任命为
“平乱”统帅府都事,因与统帅意见不合,“避不治文书”。晚年隐居宁波
的栎社,以词曲自娱。《琵琶记》大约完成于此时。他的作品,除《琵琶记》
外,还有南戏《闵子骞单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