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大体反映了元诗发展的全貌。

(徐志伟)


《元文类》诗文总集。原名《国朝文类》。编者元代苏天爵以私人之力,
耗费20 年光阴,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编纂成书。全书共70 卷,诗8
卷、文62 卷。录自元初至延祐间诗文,其中收诗300 多首,文530 多篇,按
内容和体裁分为赋、骚、乐章、古诗、律诗、绝句、诏赦等43 类,共有作者
162 人。陈旅说苏天爵编此书的动机是:“以秦汉魏晋之文,则收《文选》。
唐宋之文则载于《文粹》、《文鉴》。国家文章之盛,不采而汇之,将遂散
轶沉泯。”《四库全书总目》载:“是编去取精严,具有体要,自元兴以逮
中叶,英华采撷,略备于斯。”从文学角度讲,过去有人认为《元文类》与
《唐文粹》、《宋义鉴》“鼎立而三”,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个钥代最好的选
本。从史学角度看,它又是一部了解元朝历史,特别是元朝初、中期历史的
有重要史料参考价值的文集。

(徐志伟)


《古文观止》历代散文选本。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
定。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官至两广总督。平生颇多著述。此书于康熙
三十四年(1695)刊行,分12 卷,选录自先秦至明末古文,共222 篇。卷首
有吴兴祚序,称楚材为其从子,调侯乃其从孙。编选此书的目的是为“正蒙
养而裨后学”。在编排上,按时代先后分周、秦、汉、六朝、唐、宋、明7
个时期,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了解作者的不同风格。此书所收以
散文为主,兼取骈文。每篇文章都有简要评注。选材广泛,文体风格多样,
繁简适中,较少派别偏见,加之入选颇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故传世不衰,影
响甚广。但此书亦有失当之处,如先秦文未选诸子,汉文未选《汉书》,辽、
金、元三代又付阙如,因而本书还不能反映中国散文发展的全貌。

(徐志伟)


《词林摘艳》散曲、戏曲选集。编者明代张禄,字天爵,自号友竹山人、
蒲东山人,吴江(今属江苏)人。刘楫在《词林摘艳》序中云:“去其(指
《盛世新声》,编写者注)失格,增其未备,论者止之,脱者增之。”故此
书是为订正《盛世新声》而编。全书10 卷,嘉靖四年(1525)刊行。共收套
数325 章,小令286 阕。内容除订正、删减者外,新增加了一些杂剧的遗文
逸曲,以及大量未见他书的散曲(包括时调小曲),均为极珍贵的戏曲、散
曲史料。编者为所辑作品加注释、指出作者姓名、题目及所采用的戏文、杂
剧名目,使此书较之《盛世新声》面貌焕然一新,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
便利。总之,在明人编选的曲集中,《词林摘艳》实为编选态度严谨、失误
最少的一部。此书今存嘉靖四年原刊本,最为珍贵。

(徐志伟)


《杨家府演义》长篇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作者不详。其内容是演述北宋名将杨业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
故事。从杨业与辽作战,身陷重围,撞李陵碑殉国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克
敌凯旋。杨怀玉举家上太行山止。小说主要采录民间传说敷演而成。所述杨
家将的事迹,大多为虚构,很大部分史书上无记载。如杨六郎袭破幽州,一
举灭辽以及杨宗保征两夏等重要情节,只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主观愿望,并
无史实根据。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事迹,重点表
现了古代民族斗争。同时,通过描写皇帝昏庸,奸臣潘仁美、内奸王钦若等
人陷害忠良的阴谋活动,交错表现了采国和卖国的忠奸斗争。书中着力描写
了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老英雄杨业和具有雄才大略、屡建奇功的杨六郎,
以及杨门后辈英雄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人的生动形象。另外,还描写
了以余令婆(太君)、木(穆)桂英为代表的众多英姿勃发的杨门女将形象
和带有浓厚民间色彩、出身绿林的草莽英雄孟良、焦赞的形象。

(徐志伟)


《醒世姻缘传》长篇世情小说。又名《恶姻缘》。清同治庚午刻本题为
“西周生辑著”。此书内容情节和《聊斋志异》中的《江城》、《邵女》等
篇有许多相似之处,所写大半是山东淄川、章丘一带的风俗习惯,语言多
是山东方言土语,因此有作者“两周生”即是蒲松龄之说。写作年代当不晚
于康熙六十年(1721)。全书100 回。描述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小说中前22 回写晁源射杀一只仙狐,宠幸爱妾珍哥,逼死妻子计氏。23 回
以后,接写晁源因奸被杀,随托生为狄希陈;而仙狐托生为薛素姐,计氏托
生为童寄姐,并分别成为狄希陈的妻妾,于是她们肆意欺凌狄希陈,以图报
冤雪恨。小说以因果报应的形式,主要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同时又广泛描
写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百姓等各种人情世态,反映了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
婚姻制度的污秽、欺诈和罪恶,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描写细致、语言生动,
具有冷隽而幽默的特点。有清刻本、齐鲁书社1980 年排印本等。

(徐志伟)


《隋唐演义》长篇小说。清代褚人获撰。褚人获,字稼轩,号石农,长
洲(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在康熙年间(1681 年前后)。隋唐之际,变乱
迭起,史事尤多。基于此,故唐宋以来,有大量稗史传奇流传于世,至明代
有的即演为小说。而《隋唐演义》就是在前代小说《隋唐志传》、《隋炀帝
艳史》、《隋史遗文》的基础上,又采录史书,搜罗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
加以编辑改写而成。全书20 卷,100 回。它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陈,止于唐明
皇安史之乱后自四川还都而死,演述时间凡170 余年的历史故事。全书以隋
炀帝、朱贵儿和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为主线,而以隋末群雄竞起、
瓦岗寨英雄聚义、花木兰代父从军、唐太宗武功文治、武则天改元称帝等事
件穿插其间,暴露了帝王后妃骄奢淫佚的宫廷生活,赞颂了草泽英雄除暴安
良、劫富济贫、嫉恶如仇的侠义勇武。其中秦叔宝、单雄信、徐懋功、程咬
金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但多数人物性格并不丰满;描写比较细腻,文笔流
畅,但又有琐碎冗长结构松散之嫌;题材也过于芜杂,剪裁亦不够精当。

(徐志伟)


《五色石》小说集,全称《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徐述夔编述。作者为
江苏东台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因诗作触碍清统治者,于乾隆四十三
年(1778)掘墓戮尸。《五色石》8 卷,每卷演绎一个故事;以3 字标题,
复缀以回目,体例创新,自成一格。作者认为,世道不公平,人生多憾事:
善无善报,恶无恶报,才子不得佳人,佳人却伴拙夫,因此,要以文代石,
补世道之不足。8 卷故事,其结局皆使善者得福,恶者遭祸,才子佳人终成
眷属。小说写的是家庭生活和儿女之情,而其背景多是重大历史事件;小说
虽然未能脱离因果报应、才子佳人的窠臼,但由于是针对世道不公而发,多
少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揭露了社会制度上的某些弊端。现有清初原刊本。

(范淑存)


《说唐演义全传》长篇小说,又名《说唐全传》。作者不详。清代乾隆
癸卯(1783)刊本10 卷,68 回。全书以瓦岗寨英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叙
述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陈统一中国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极称帝
止的一段历史故事。书中描写了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宇文氏的骄横凶残,使
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爆发了全国性的反隋起义。起义队伍涉及社
会各个阶层;有社会下层贫民、捕差马夫,又有身居高位的勋戚贵胄、功臣
名将,也有浪迹江湖的豪侠之士、绿林好汉,而李世民则是众望所归的“真
命天子”,是仁政的化身。小说体现了民间传说善于铺叙的特点,情节曲折,
描绘生动。此书塑造了众多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宽厚侠义的秦琼、少年
气盛的罗成、粗犷诙谐的程咬金、神机妙算的徐茂公等,其传奇色彩都能使
人永铭难忘。此书是清初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演变的代表作,它广泛吸取民
间传说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对后来英雄传
奇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范淑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