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十年动乱被迫退休,现重回华师大担任培养研究
生的工作。著有《新兴文艺短论》、《许杰短篇小说集》、《许杰散文集》
等。


《惨雾》短篇小说。许杰的代表作,发表于1924 年《小说月报》15 卷
8 期。茅盾将这篇小说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并在《导言》
中说,这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小说是作者应《小说月报·非战文
学专号》征文而写。意欲通过两个乡下村子的原始械上也是别具匠心的。茅
盾曾评价它是“作者的最好作品。”

(朱燕萍)


《童年的悲哀》短篇小说。鲁彦作,1929 年11 月在《小说月报》20
卷11 号发表。作者以第一人你的写法描写了一个“多才多艺的粗人”——农
村中的雇工阿成哥。2O 岁的阿成哥非常聪明、善良,他拉得一手好胡琴,还
教“我”唱歌,把“我”带进了美的音乐的世界中。“我”于是也偷做了一
把胡琴,和阿成哥边拉边唱。“我”认定阿成哥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世上再
也没有比他更可爱的人了。但是,阿成哥却因疯狗咬伤,在举行婚礼的前些
天突然死去,这使“我”感到了莫大的悲哀。小说将劳动人民写得如此善良
和富有智慧,反映了作者创作思想的进步。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丰满,
描绘的生活画面虽然平凡,但浸透着极为浓重的乡土色彩,有一种淳朴的美。

(朱燕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县人,现代作家。
1922 年考入北京大学,投身新文学运动,在《努力周报》、《语丝》、《浅
草》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他出过三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
年出版),《桃园》(1928 年出版),《枣》(1931 年出版)。出过三部长
篇小说:《桥》(上部,1932 年出版),《莫须有先生传》(1932 年出版),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1948 年连载,未完成)。还有别人收集
成书的《河边》、《谈新诗》、《招隐集》等作品。废名的作品个性鲜明,
读后给人以独特的感受。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
意味”具有“涩味和简单味”的风格。解放后,废名主要从事教学和文学研
究工作。

(朱燕萍)


《竹林的故事》短篇小说。废名写于1924 年10 月。小说描绘了一个普
通农家平淡幽静的生活,刻画了一个贤惠斗来表达反对人类战争的思想。玉
湖庄与环溪村隔溪相望,溪水常年变换故道,冲积出几处可耕作的土地,两
村为争土地集怨成仇,刀兵相见。在这场原始械斗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得到
了较好地表现,但最成功之处是作者对具有地域性文化色彩的野蛮习俗的把
握与整体作品艺术氛围的渲染,对氏族意识的开掘和战前战后的太阳的描写
深化着作品的主题。

(周立勋冯恩大)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字少雄,浙江宁海人。现代小说家。
1918 年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参加进步文学组织“晨光社”。1928 年4
月到上海,与鲁迅认识,一道致力于革命文艺事业。1930 年3 月加入左联,
5 月入党,曾任“左联”常委和编辑部主任。1931 年2 月7 日壮烈牺牲。“左
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29 年以前为他创作的
探索阶段,有短篇集《疯人》,中篇《三姊妹》,长篇《旧时代之死》等。
这些作品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封建的“五四”精神,但也流露了某些不
健康的情绪。1929 年后是他创作的转变阶段,中篇《二月》和短篇集《希望》
表现了他创作的进步。其后的短篇《为奴隶的母亲》则在思想上,艺术上都
达到了新的高度。左联成立后,主要作品有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诗《血
在沸》等。

(朱燕萍)


《二月》中篇小说。柔石写于1929 年。当时的社会现实黑暗冷酷,许
多知识分子想以人道主义为武器,通过个人奋斗来救世救己。作品塑造了一
个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肖涧秋的形象。肖涧秋六年之中飘泊了大半个
中国,怀着幻灭之感回到芙蓉镇,但芙蓉镇并非“世外桃源”。他救助革命
军烈士的遗蛹李嫂,而为世俗所不容;他追求陶岚,又引起一场冲突。李嫂
自尽之后,他拒绝了陶岚的爱情,再度出走。作品通过对肖涧秋的描写,揭
示了人道主义和个人奋斗的必然幻灭,提出了知识分子向伺处去的问题。小
说运用了素描式的刻画,惜助于抒情独白的衬托和起伏有致的情节,惟妙惟
肖地勾勒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语言富有诗意,风格细腻隽永。

(朱燕萍)


《为奴隶的母亲》短篇小说。柔石作,发表于1930 年。当时,反动的
封建思想和宗法制度紧紧地桎梏着人们,妇女受害尤为深重。这篇小说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从“典妻”这一特殊角度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
下农村劳动妇女的非人生活。主人公春宝娘因生活所迫,被丈夫典给邻村地
主李秀才充当地主家传种接代的工具和佣妇。为了寄托对自己儿子的思念之
情,她把和秀才生的儿子起名秋宝。三年后,她又被迫离开自己的亲骨肉秋
宝,拖着病体回到原家。春宝病重在身,秋宝不复再见,使她内心极度痛苦。
春宝娘从根本上丧失了做人的权利,身为母亲,实为奴隶。仅仅作为社会的
商品而存在着。这篇小说笔墨凝炼,以对生活进行自然的不事雕琢的描绘来
“震撼人的心灵”,风格朴素深沉。

(朱燕萍)


台静农(1903~)字伯简,安徽霍丘人。现代小说家。未名社重要成员。
他曾在武汉上中学,未毕业便到北京大学文学系旁听,后转该校国学研究所
半工半读。抗战前,先后在北京辅仁大学、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抗战
期间赴四川,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中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台北市台
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建国前曾3 次被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逮捕。台
静农是现代早期乡土派小说的重要作家,反映了皖西北乡间小镇极端闭塞落
后的生活。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等。另外编有《关
于鲁迅及其著作》一册,内收有关《呐喊》的评论和鲁迅访问记等文章共14
篇,是最早的研究鲁迅的资料专集。

(周立勋冯恩大)


《红灯》短篇小说。台静农著,小说写的是落后的习俗——阴历7 月15
日“鬼节”放河灯安魂的故事。卖饺子养家的得银,被人拉下了水,“捶了
人家的大门”,案发后,被杀头示众了。得银娘梦中听儿子说死得冤枉,便
想方设法糊了一盏美丽的小小的红灯,在7 月15 日的鬼节里放下河,超度儿
子的冤魂。得银娘从儿子3 岁守寡,二十年里忍受了人们不能忍受的欺侮,
度过了人们所难以渡过的苦难,却得到了这样的报应。更可悲的是,她不明
白儿子是被罪恶的社会吞噬了生命,她相信命运,相信鬼魂。7 月15 日,当
那小红灯顺水漂远的时候,她竟老眼昏花地看见儿子得到了超度,穿了大褂,
很美丽的,被红灯引着,渐渐远去。小说揭示了封闭落后环境中农民精神的
愚昧和生活的悲惨。

(周立勋冯恩大)


汪静之(1902~)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教授。1918 年人屯溪安徽第
一茶务学校读书。开始写新诗。1919 年赴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1 年秋,
与潘漠华、柔石、冯雪峰等组织“晨光文学社”。1922 年与应修人、潘漠华、
冯雪峰成立“湖畔诗社”,出版四人诗合集《湖畔》。后在中学、大学任教。
北伐战争期间,任北伐军总政治部编纂,后又在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任《劳
工月刊》编辑。抗战以后,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员,后期在贵州独山、
重庆等经营酒生意。1945 年后,先后在白沙大学预修班、江苏文理学院中文
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79 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诗二十一首,长篇小说《翠英及
其夫的故事》,短篇小说集《父与女》、《诗歌原理》、《李杜研究》等。
他的突出成就是诗,其代表作为《蕙的风》、《伊的眼》、《芭蕉姑娘》等。

(彩娥)


《蕙的风》诗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