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彩娥)


《蕙的风》诗集。汪静之著。1922 年8 月亚东图书馆出版。《蕙的风》
是“五四”新思潮的产物,集中写风光,写人生,写自己内心的淡淡哀愁。
其中《天亮之前》被认为是最早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新诗,但集中最引人注目
的、影响最大的、占着显著位置的是爱情诗。如《伊的眼》、《别情》、《过
伊家门外》、《太阳和月亮的情爱》、《海滨》、《恋爱底甜蜜》等,大胆
地歌唱男女情爱,抒发了现代人内心深处想抒发而不敢抒发的感情,表现了
男女纯真爱情的热烈、真挚、甜蜜、陶醉,以及忧伤与痛苦。艺术上、诗集
表现了真挚的童心美,显得天真烂漫、质地单纯。诗集出版后,震动了二十
年代的中国诗坛。

(周立勋冯恩大)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有休芸芸等。湖南凤凰县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7 年高小毕业即入预备兵。1922 年赴北京读书。当
过编辑和图书馆职员。1928 年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红黑》杂志,并参
加新月社。1930 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1931 年任山东省立青岛大学教授。
1933 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周刊。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创天津
《益世报》文艺副刊。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后在
该院主持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工作。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88 年去逝。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集卷帙浩繁。从20 年代至40 年代共出版小说、散文文论
自传、通信的集子总计约70 余种。仅短篇小说就有200 余篇、中长篇小说
10 余部,近30O 万字。代表作为中篇小说《边城》。他在历史文物方面的研
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文集及《中
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彩娥)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6 年由生活书店出版。作品主人公老
船夫是人物关系的纽带和核心。而青年男女的爱与怨,喜与悲交织的爱情故
事是中心情节。老船大的外孙女翠翠同船总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发生了爱情
纠葛。他们不是按当地习惯互相残杀,而商最用唱歌来决定胜负。刻画了翠
翠、天保、摊送这三个青年的真挚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心灵。《边城》描绘
具有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物习俗,为展开情节、刻划人物创造相应的艺
术氛围是作品写作的一大特色、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它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情致,为三十年代大量出现的“乡土文学”增添了光彩。

(彩娥)


阳翰笙(1902~)原名欧阳继修,笔名华汉,四川高具人。现代作家、
戏剧家、电影文学家。肄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1928 年参加创造社,并开始小说创作。1930 年参与
发起组织“左联”,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1935
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保释出狱。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中华全国文艺
界抗敌协会,任理事。建国后,先后担任政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机关党组书
记兼副秘书长,“影协”主席、“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党组书记、副
主席兼秘书长等职,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阳翰竿出版短篇
小说集多部,长篇小说有《地泉》等;电影剧作有《铁板红泪录》、《中国
海的怒潮》、《逃亡》等多部,话剧有《塞上风云》、《前夜》、《天国春
秋》、《李秀成之死》等。

(周立勋冯恩大)


《天国春秋》六幕历史话剧。阳翰笙著。写于1941 年9 月,1943 年8
月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剧作取材于1856 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杨韦事
变”,主要冲突在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之间展开。杨秀清身负天国重仕,
办事认真坚定,是太平大国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的代表;韦昌辉在剧中是
一个政治投机家和阴谋家的形象,他政治上容纳内好,生活上腐化堕落,受
到杨秀清的批评而怀恨在心,借杨秀清为他接风洗尘之机刺死杨秀清。这出
戏形象地揭示了这场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谴责分裂,告诫人们分清
敌我,在“皖南事变”之后不久上演,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在艺术上,
作者善于设置尖锐的戏剧矛盾,在尖锐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主题。情
节曲折紧张,跌宕多姿。

(周立勋冯恩大)


《地泉》三部曲华汉(阳翰笙)著。由三部内容各自独立,人物又有所
交叉的中篇小说构成,又称“华汉三部曲”。第一部《深入》(原名《暗夜》)
写于1928 年8 月,以贫苦农民老罗伯一家从苦难中觉醒并积汲参加汪森领导
的农民暴功,反映了“4·。。 12”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和农村革命
的新形势。第二部《转移》(原名《寒梅》)写于1929 年7 月,写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林怀秋等由幻灭沉沦到振作追求,终于成为革命中坚的过程。第
三部《复兴》写于1930 年5、6 月间,以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为背景,
描写了阿雪、阿林、梦云等工人领袖在罢工中的表现及作用。这三部中篇于
1930 年10 月合成一部曲,取名《地泉》,由上海平凡书局出版。三部曲反
映了1927 年革命由低潮到高潮的时代特征,揭露了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屠
杀人民的罪行,发挥了鼓舞革命群众继续战斗的作用。

(周立勋冯恩大)


罗淑(1903~1938)原名罗世弥。罗淑是她发表处女作时巴金代起的笔
名,四川简阳人。现代女作家。少年时代在四川简阳农村读私塾。1921 年入
简阳女校。1923 年转入成都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9 年赴法学习教育
学、心理学、社会学。1933 年回国,定居于上海,从事文学翻译与创作。1936
年处女作《生人妻》发表,引起文坛的广泛注意。同年,第一部译作《何为》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出版。之后,又有普希金的《棺材商人》
等译作出版。后陆续发表了《刘嫂》、《桔子》、《井工》等短篇小说。1938
年2 月因患产褥热病逝于成都。罗淑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生人妻》、
《地上的一角》、《鱼儿坳》。

(周立勋冯恩大)


《主人妻》短篇小说。罗淑著。1936 年发表于《文学季刊》第1 卷第4
期上,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描写四川论江上游一对相依为命的中年夫妇过
着贫困的生活,仅有的一幢平房和几亩薄田也被迫出卖了。他们用唯一的家
产——两只羊换了一间“搭棚”似的矮屋,靠卖青草度日,可是仍不能维持
生活。男主人公在九叔公的劝说下,横心将妻子卖给醉鬼胡大。成婚的晚上,
胡大的弟弟企图奸辱嫂子,女主人公逃跑回家,丈夫已被胡家兄弟勾结官府
抓走。这个生死离别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军阀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腐败
政权的罪恶。小说构思精巧,富有新意,人物塑造细腻传神,细节描写非常
成功,洋溢着浓郁的川西地方色彩,而且情景交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周立勋冯恩大)


聂绀弩(1903~1985)笔名有耳那等。湖北京山人。现代作家。1923
年在缅甸仰光作编辑,1924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2 期),参加国共合作的第
一次东征。后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左
联”,先后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和杂志《海燕》。抗战时期,与
夏衍等编辑杂文刊物《野草》。建国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
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1958 年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1985 年逝
世。一生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杂文,著名的是《血书》,还有散文集《沉
吟》。他的很多作品已收录于《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聂
绀弩散文》。

(杨世谷)


《血书》杂文集。聂绀弩著。1948 年出版,收录了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时期所写的杂文40 篇、分上、下两辑。上辑文章总题为“礼貌篇”,
主要是对文化界一些人士所散布的荒谬言论的批驳;下辑总题为“血书”,
主要的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政治现象的讥笑、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