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协主席等职。康濯写过很多长、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我的两家房东》
影响较大。另有《春种秋收》等作品。康濯还写过许多文艺理论、文艺批评
文章,结集为《创作漫步》、《初鸣集》。

(周立勋冯恩大)


《我的两家房东》短篇小说。作者康濯。写于1946 年。小说以金凤和
栓柱的爱情为主线,写解放区青年敢于冲破旧婚姻的束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金凤的带动下,已结婚的姐姐也同欺压自己的坏男人离了婚。就连开始对
女儿婚姻自主不以为然的陈永年老汉在看到孩子们因精神获得解放而无比欢
乐时,也高兴起来。小说通过这个十分平凡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在解放区
农村,新道德观和新爱情观已经萌生,封建婚姻制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新
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已在建立,歌颂了民主政策在解放区深入人心。小说
结构巧妙,以“我”连结故事两端,埋伏线、设悬念,强烈吸引读者,紧凑
自然。写人物心理,只写情绪变化,显得非常含蓄。笔调细腻朴素,语言活
泼简炼,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周立勋冯恩大)


《春种秋收》短篇小说。作者康濯。写于1954 年,收入同名短篇小说
集。描写一对普通农村青年在“春种秋收”的劳动过程中所建立的纯真的爱
情,展现了社会主义时期农村青年崭新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风貌。作者善于将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顺叙和倒叙等手法,灵活巧妙地加以穿插结合,使情
节发展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效果大大不同于平铺直叙。而且将人物的劳动
热情、思想变化,婚姻的苦闷与欢乐,融合在一起描写,有如一首颇具风趣
的爱情与劳动的抒情诗。

(申海田)


梁斌(1914~)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现代作家。1927 年加入共青
团。1930 年进保定二师,次年参加学潮中的护校斗争。1932 年的高蠡暴动对
他有很大影响。1933 年流浪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37 年参加中国共
产党,一直在冀中从事革命工作。1948 年随军南下。1952 年任《武汉日报》
社社长。1954 年到北京。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理事、河北文
联副主席等职。1935 年在北京左联刊物《伶灯》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后又发
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和剧本。建国后有长篇小说《红旗谱》,第二部《播火
记》,第三部《烽烟图》和《翻身记事》等。《红旗谱》在思想上和艺术上
都取得杰出成就,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长篇之一。

(朱国栋)


《红旗谱》长篇小说。梁斌著。写于50 年代末期。1958 年出版。它以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农村掀起的革命风暴为背景,展现了土地革命、
北阀战争、保定二师学潮等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作品通过对朱老忠、
严志和、春兰、江涛等人物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农村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农
民革命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揭示了党的领导对农民革命的决定性意义,
概括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小说风格雄浑深沉而又
朴实亲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上,采用我国古典
小说传统手法,虚实结合,通俗简练,生动传神,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被誉为30 年代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
爱,曾改编、拍摄成同名影片。

(李现廷)


杨沫(1914~)原名杨成业。原籍湖南湘阴,出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
1936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 年起,先后在《黎明报》、《晋察冀日报》和
《人民日报》任编辑。1952 年到文化部电影局,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63
年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
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1934
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东方欲晓》和短篇集《红红的山丹花》等。《青春之歌》及由作者改编的
同名电影,是建国以来的优秀长篇小说和优秀影片之一。

(朱国栋)


《青春之歌》长篇小说。杨沫著。1958 年出版。小说以“九·一八”
事变至“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党所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
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着重描绘了女主人公林道静由一个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再现了党领导
的波澜壮阔的青年革命运动,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表现了在阶
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日益觉醒和分化。小说还出
色地刻画了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共产党人、
爱国进步青年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鞭挞了怯懦庸俗的社会渣滓和卑鄙无
耻的叛徒,说明了知识青年只有跟党走、投身革命洪流才有光明前途。小说
情节生动,描写细腻,语言流畅简练,富有力透纸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李现廷)


李英儒(1914~1989)笔名黎莺,河北清苑人。现代小说家。七岁入私
塾,后考入保定志存中学,1937 年高中毕业。1938 年参加八路军,做过记者、
编辑,主编过游击队的《火星报》。1940 年开始创作。1942 年加入共产党。
后调任步兵团长。抗战后在华北军区、华北局任职。解放后,先后任解放区
某部总医院副政委、政委,总后文化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
创作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等职。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战斗在
滹沱河上》、《野火春风斗古城》、《女游击队长》、《还我河山》,中篇
小说《妙清》,《李英儒短篇小说集》,电影剧本《野火春风斗古城》(与
人合编》、《凌雪晴》(与人合作)等。

(周立勋冯恩大)


《野火春风斗古城》长篇小说。李英儒著。发表于《收获》1958 年第6
期,同年作家出版社出单行本。小说写1942 年底到1943 年初抗日战争最艰
苦的时期,党组织派杨晓冬深入敌人心脏——华北敌占区一座古城领导地下
斗争,杨晓冬、金环、银环等地下工作者与敌伪汉奸及国民党特务展开了巧
妙的周旋,最终导致敌人关敬陶部的起义,瓦解分化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
解放区军民的武装斗争。小说反映了城市地下工作的艰苦斗争,成功地塑造
了地下工作者的形象,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
对典型细节的选择和提炼等都有独到之处。

(周立勋冯恩大)


周而复(1914~)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出生于南京。现代小说家。
1933 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开始写诗、小说,并参加《文学丛
报》和《小说家》月刊的编辑工作。1938 年赴延安,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工作。
1944 年到重庆,任《群众》半月刊编辑。1946 年初赴华北、东北、华中等地
采访,写通讯报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同年去香港,主编《北
方文丛》,编辑《小说》月刊。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副会长、
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周而复创作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主要成就是
小说创作。作品有传记文学《白求恩大夫》,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歼
灭》,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春荒》等。

(彩娥)


《上海的早晨》长篇小说,周而复著。1958 年和1979 年先后出版。全
书共4 部,是以我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为场景,描绘了五十年代中国资本
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小说以生动而深刻的笔触揭露了资本
家形形色色的灵魂,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玩世不恭和勾心斗角的生活态度,同
时反映了有些资本家在党的政策巨大威力的感召下程度不同的觉悟和进步;
成功地塑造了以杨健、余静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工人阶级
在管理国家中的伟大力量。作品篇幅长、场面大,安排叙述得当,情节发展
有条不紊,表现了作者严谨的艺术构想。被译成日、英、俄等五种外文介绍
到国外,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彩娥)


徐迟(1914~)原名徐商寿,笔名龙八、唐琅、史纲等,浙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