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伦敦和柏林举行和谈,并从中斡旋。
  德国的外交家们也紧锣密鼓地加紧了促英和谈的活动。
  在西班牙,纳粹的密使正在直接与英国大使塞缪尔·霍尔爵士会谈。
  在美国,德国大使馆不惜花重金收买美国国会中主张孤立主义、反对援助英国的议员,以操纵美国舆论敦促美国政府继续保持中立,从而使英国丧失斗志。
  如果英国选择同希特勒媾和,那么,就意味着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并且无条件地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德国手中夺来的殖民地全部拱手归还给他们。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的回答是:“不!决不!”
  从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到撕毁幕尼黑协定吞噬波兰。。集与希特勒打交道的经验,丘吉尔已看透这个流浪汉出身的家伙是个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卑鄙小人。
  这位素以坚定无情而著称的英国首相,给瑞典国王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复信:“。。甚至在对于这种要求或建议作任何考虑以前,德国必须用事实而不是用空话作出确实的保证。它必须保证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特别是法国的自由和独立生活。”
  当他得知德国代办托姆森企图在华盛顿与英国大使会谈的消息以后,立即发了一封急电,“应告知洛提安勋爵绝不能给德国代办以任何答复。”
  当战争结束后,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人民回首往事时,都把丘吉尔视作英国这艘几经风险最终凯旋而归的战舰的舵手和舰长。然而,当丘吉尔于1940 年5 月10 日夜晚接过这艘战舰时,它已是遍体鳞伤,摇摇晃晃,而且即将面临纳粹德国铁蹄践踏的没顶之灾。
  英国几乎没有足以保卫岛屿的陆军力量,刚从法国死里逃生的英国远征军装备丢尽,士气低落。皇家空军的力量在法国已受到很大的削弱。剩下的只有海军。但是英国的大型战舰很容易遭到德国空军的攻击。现在、德国轰炸机从他们在法国的基地起飞,只需5 分钟到10 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飞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
  战争阴影笼罩着整个英国。入侵、轰炸、背叛、化学战和细菌战。。所有这些威胁都向人们的心头压来。英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这种担心和忧虑悄悄蔓延开来。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的第三天,在下议院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他开门见山地直言:“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鲜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他的决心,他的意志,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在会议厅里久久地回荡。
  英国第一次领略到丘吉尔身为战时领袖所具备的那种坚定无畏的品格。在英国悠久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他这样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施政纲领,也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他这样受欢迎。这个口不离烟斗,貌不惊人的矮胖老头,使整个英国为之一振。
  这短短的一行字不仅概括了他的施政纲领,而且勾划出他那极富战斗精神的性格。为了胜利,他甘愿含辛茹苦,也不吝惜别人的血汗。正是这种品格赢得了英国人民的信任,而且也就是在这最危急的时刻,英国人民把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丘吉尔。
  1874 年11 月,温斯顿·丘吉尔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保守党领导人之一,曾任财政大臣。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人。
  丘吉尔个性勇敢,富于冒险精神。自幼喜欢玩打仗游戏,孩提时他就拥有1500 个玩具小锡兵。他可以长时间地将它们摆成各种阵势,进行交锋对垒,战斗演习,经常玩得废寝忘食。18 岁那年,丘吉尔考上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24 岁时,他在苏丹恩图曼第21 兰瑟支队服役,经历了英布战争。19l4 年,丘吉尔任英国海军大臣。英海军在达达尼尔战役中的惨败,导致他引咎辞职,委身在西线指挥一个旅的皇家苏格兰士兵。
  丘吉尔的血管里流动着战争的血液。他是战争问题的专家,是战争艺术的学子。一些人把他描绘成《圣经》中约伯的那匹马,很远就闻到了战争气息,“在山谷中搔爪,在号角中嘶鸣”。现在,又是战争,把他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导演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伦本土保卫战。他不知疲倦,足智多谋,热情洋溢,英明果断,就像一尊岩石阻挡着风暴的袭击。他使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重新振作起来,走向胜利。
  6 月的整整下半个月和7 月初,希特勒都在等待伦敦发来的表示认输并准备和谈的消息。
  希特勒在贡比涅让法国受辱后,便和一些老友到巴黎作了一次短暂的游览,在荣誉军人院,他久久凝视着拿破仑墓,然后转身对他的忠实摄影师海因里奇·霍夫曼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伟大、最美好的时刻。”
  在他的将军和老友们的前呼后拥下,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毫不起眼的奥地利下上来到了当年的西线战场,马其诺防线毫无生气地静卧在他的面前,堡垒上的斑斑弹痕无神地望着这位不可一世的征服者。
  故地重游,希特勒百感交隼。曾几何时,一个出身低微的传令兵居然使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一个在政治上一片混乱、在军事上被解除武装、在经济上快要崩溃的德国,一跃而成力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所有其他的国家,甚至英国和法国,都在它的面前发抖。
  他转过身,得意洋洋地对走在旁边的马克斯·阿曼说:“那些凡尔赛条约的战胜国,那些主宰英国和法国政府的‘小蛆虫’,现在不知作何感想?”
  阿曼与希特勒真可谓是生死之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是希特勒的“厉害的”班长。现在,他已是腰缠万贯,大腹便便的纳粹出版商。
  阿曼看着正在兴头上的希特勒,微微皱了下眉头,轻声提醒他:“你对战争的下一步作何打算?准备怎样继续对英作战呢?”
  希特勒不耐烦地一挥手说:“下一步我想对付的是俄国佬。如果我们对英国作战,就得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这对德国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一些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也许因为激动,他那苍白的脸有些泛红。稍停一会儿,他不无得意地说:“英国是个理智的国家,待他们明白了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后必定会接受我的和谈方案。”
  希特勒回到他在克尼比斯的“黑色森林”别墅,静养了10 天。这10 天中,他把跟战争沾边的一切事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天天早上驱车四处兜风。他尽情享受着胜利之后的愉悦,细细品尝着那份妙不可言的滋味。而这段美好的日子和这种美好的感受,在希特勒以后的日子里绝未再现过。
  直到7 月6 日,希特勒从“黑色森林”别墅返回柏林后,他才大梦初醒。
  第二章不列颠严阵以待
  与希特勒的愿望相反,法国沦陷后,英国非但没有低头,叵而加紧了抗击德国入侵的战争准备。
  英国,这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古老帝国,已有1000 年来遭侵略了。希特勒的威胁似乎异常刺激,反而使英国人个个都像被困的约翰牛,铆足了劲儿,准备拼个你死我活。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联合起来了,就连孩子们似乎也懂事了许多。
  誓死抵抗、保卫家园的气氛弥漫整个伦敦城。到处都在修筑工事,清除火场,发放武器弹药,圈定公墓场地。铁丝网一天比一天长,在伦敦屋顶平台和广场,天天进行民众军事训练;旅馆的侍者已加入救护大队,开电梯的服务生逢到假期便去挖壕沟。一切战争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英国当局颁布了许多法令,告诫英国市民务必随身携带防毒面具。居民外出须带上身份证,补给证和其他配给票证。工人和机关工作人员须带出入证。私人轿车的两翼和保险杆都要涂成白颜色,车灯罩上塑料遮护镜。居民寓所的窗户用一条条细纸条交叉糊上,以防炸弹震碎玻璃。家家摆满一桶桶沙子和水,以备灭火。另外,最好储备充足的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如果德军入侵切断补给源,还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政府还要求所有居民将手中的体育枪支和猎枪统统交给警察局。英国农业部通知农民:“必须照常坚持耕作。播种、锄草和收割,除非受到战争的阻挠。”
  早在法国沦陷之际,英政府就作出将全国银行储备的所有黄金都运出英国的重大决定。第一批黄金于7 月24 日装上“埃默拉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