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烈日擦肩而过-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登陆艇周围的冰层不断汽化,登陆艇所处的地方显得越来越高,渐渐得象是一个突起的展台。彗核的汽化开始时是以低溶点物质为主,很快冰也加入了奔腾升天的大军。最后,喷泉喷出的气体中开始出现尘埃。一时间彗核表面变成了一片蒸汽密林。 
    在阳光的照射下,登陆艇外壳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20度。虽然还没有达到登陆艇所能承受的极限,但因为彗星离太阳已经很近了,所以登陆艇受到的太阳幅射很强。这时,青龙号穿过重重蒸汽林,出现在他们上方一百米处,把登陆艇罩在自己的阴影里。 
    江涛他们打开了尽可能多的仪器,记录下这些壮观景色背后的有用数据。青龙号把它们连同人世间无法一见的图象一起发送回地球。 
    漫长而又危险的白昼终于过去了。黄昏线刚刚划过去,周围那些喷泉就先后停止了喷发。已经喷发出去的水蒸汽开始重新凝结,离彗核不远的便凝成一片片小雪花,非常缓慢地落下来,速度之慢简直不是在下落,而是悬在空中不动。登陆艇周围的安宁就象它离开一样迅速。刚才那开了锅般的景象好象是一场噩梦。 
    不过,三十多小时的汽化还是在彗核表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与当初登陆时相比,周围的地貌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曾看到的小山大多不复存在。彗核表面的颜色也变深了,晶莹的表面变得乌沉沉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露出冰层的黑色岩石。 
    “从彗核表面冰层的融解速度看,希望彗星极有可能是第一次拜访太阳。”江涛道: 
    “不过,用不了多久,彗核表面的冰层就会汽化殆尽。到那时,它的颜色将变得比煤炭还黑,趁现在还比较方便,我们应该储备足够多的水,以后即使是在彗星上找水也不可能了。” 
    水曾是他们来到这里的惟一理由,当然不会放在脑后。三个人操作着本是采样用的机械臂,一点点地挖掘着冰层,把所有可能的容器中都填满冰块。 
    天空中的李志把登陆艇外形的图像传输给他们。大家这才注意到,登陆艇竟然是位于一个很高很细的冰柱之上的。但却悬而不塌。还有一件让他们感到惊奇的事情:经过一天开锅般的折腾,杨帆插下的国旗竟然还插在那里,原来它是插在一块巨大岩石上了。 
    第七章 
    显示器上的速度读数在疯涨。虽然他们平时就坐在座椅上,甚至钻进睡袋里休息。但他们与太阳的相对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四百公里。和脚下的彗核一样,四个人已经成为太阳系中速度最快的物质。以这个速度运行,他们只需要两个“彗星昼夜”就能来到太阳身边。那也是他们一赌生死的地方。 
    把登陆艇固定后,杨帆躺倒在座椅上休息。望着没命上涨的速度计,心里升起一股怪异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以这样高的速度在运行。或者只是仪器出了问题。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男同学,家里很有钱。他常把家里的奔驰偷出来,到高速公路上疯开一圈。如果速度能超过一百五十迈,准美得手舞足蹈。现在想起来,一小时才跑一百五十公里,现在咱们跑这么远路,只需要眨半下眼睛。” 
    当第二个彗星黎明来临时,杨帆把登陆艇转移到了接近黄昏线的地方。彗核表面上的冰层已经汽化殆尽了,彗核表面的反照率已经下降到了5%。它的颜色比煤炭还要黑。向远处望去,黑黑的地面轮廓插在白光闪烁的天际,对比十分强烈。 
    彗核表面的形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象地球沙漠中风沙侵蚀岩石而形成的“鬼城”。只不过,彗核上的岩石比沙漠中最出人意料的沙堡还要离奇。因为彗核的引力微弱,所以岩石能够以在地球上根本无法想象的形状存在。比如在地球上,一块上头大根部小的风蚀蘑菇岩就能让人惊叹不已。而在登陆艇左侧就有一块蘑菇岩,体积不逊于登陆艇,其根部竟然只有指头粗细,仍然屹立不倒。不仔细看,还以为岩石正飘在空中。再往远瞧,有的岩石象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有的岩石象只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有的岩石象座阴森恐怖的城堡。与这些奇岩怪石作伴的,还出现了深不可测的竖井和裂谷,都是喷泉停止喷发后留下的遗迹。 
    
    离太阳更近了,他们已经不能再象昨天那样停留在太阳直射下。杨帆驾驶着登陆艇,开始与黎明线作起了追捕游戏。杨帆担心过于频繁地启动发动机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因为登陆艇是为了登陆火星而设计的,在原计划中发动机只不过启动几次而已。为了减少启动发动机的次数,杨帆总是在黎明线接近时才转移。而且尽可能移动最大的距离,在接近黄昏线的地方降落。 
    
    后来,江涛对他这种做法提出反对意见。江涛要求尽量使登陆艇停留在彗核背阴面的中央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彗核来阻拦太阳的辐射。太阳的辐射现在更强了,即使隔着彗核,也能检测到太阳辐射出的有害射线。 
    经过再三的权衡,李志指令长采纳了江涛的建议。结果,因为登陆艇的转移更加频繁,杨帆的工作量增大了好几倍。因为每次转移之后,杨帆都要对发动机进行十分仔细的检查。不熟悉航天技术的人,总觉得象航天器这么高精尖的工具,又有那么多专家参预设计,一定非常可靠。其实,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它高级不高级、重要不重要全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决定条件是元件数量级别。一艘飞船的元件数量是千万级规模的,也就是说,它是由数千万个元件组成的。即使只出现千万分之一的错误,就有可能非常致命。相比之下,一艘宇宙飞船倒不及一辆由几十个部件组成的马拉大车更为可靠。 
    
    如此复杂的工作系统其实人们并不少见,个人电脑的芯片就是千万元件级的工作系统。只不过,当一块芯片出了问题时,人们不会动用显微镜去寻找毛病所在并加以修理,扔掉坏的换一个好的就行。但飞船的个别元件出了问题,带来的损失就如无法估量了。杨帆记得宇航史上那些“有名的”航天事故,原因往往都非常简单:一个螺栓老化、一个继电器停止工作,甚至,计算轨道时把英制单位当成公制单位,把氧气含量当成氮气含量等等。虽然设计工作中有一道道审核手续过滤这些问题,但人毕竟不是机器,错误率仍然顽强地跟在小数点后面几个零的位置上,令人无可奈何。 
    
    如今,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复审杨帆的工作过程,他必须把注意力提高到人能达到的极限。 
    第三天,在一阵劈啪声后,来自地球的迅号中断了。太阳已经用无形的高能粒子包围圈把他们与地球隔开了。李志在通讯系统旁愣了几秒钟。在这几秒钟内,他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心理距离一下子扩大到了极点。现在,他们连精神上那点依靠都不复存在了。 
    李志回过神,镇定了一下,通知杨帆: 
    “和地球的通讯已经中断,我准备降到彗核去。” 
    李志钻进备用艇,与青龙号分离,降落到登陆艇上空。然后,两只飞艇上下对接在一起,象一个巨大的金属葫芦。 
    李志从对接口钻进登陆艇,让杨帆去休息,亲自驾驶两只合体飞艇,躲避黎明线的追剿。这时,任何仪器都已无法直接面对太阳观测而不被损坏,他们只能通过速度、角速度等数据来推测那最后考验的到来。登陆艇内,除了必要的设备,其它仪器都已关掉。因为关闭的电子设备受高能粒子流的损害较小。 
    还有一个彗星昼夜的时间,他们就要在太阳的烈焰中转弯了。李志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睡觉。三个部下都已经是二十个小时没有休息了。他一个个地要求他们进入睡袋去恢复体力,却没有一个人听命。而且谁也没有解释什么,至多只是摇摇头说睡不着。李志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深埋心头的恐惧: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大家随时可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谁也不愿在睡梦中迷迷忽忽地死去。 
    
    李志不再强求他们了。人的潜能在危机关头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而要在能够焚烧一切的太阳边上求得一条生路,历史上又什么人曾经面对过这样的险境呢。 
    每个人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他们并不是在作绕日运动,而是正在跟着彗星直接冲进太阳! 
    很快,他们开始感觉到了离心力。李志把登陆艇飞进一处悬崖下面,让这座只有十几米高的悬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