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旧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蛟龙可以昼捉,也可以夜捉。夜捉蛟龙,芙蓉人叫“听蛟龙”。 
  少时,我们就常常去“听蛟龙”。 
  蛟龙有个特性,早晨、晚上爱钻出洞罅,或游荡,或求偶,一边频频振翅高歌。特别是夜里,天漆黑一团,它们胆子更大,欢欢地叫,声音显得特别嘹亮。不过,夜里它们出现在哪,人们无法看见,只能耸起两只耳朵,如同寻找一根针似的细心,先测听其所在,然后蹑手蹑脚,循着声音靠近它们,最后扭亮手电筒,突然出手捉住它们。有时,我们利用晚上,把测听到的方位记清楚,第二天再去那个地方翻找,这样,成功率往往很高。 
  我是听蛟龙的高手,单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对象到底是硬家伙,还是嫩头青。 
  蛟龙有老龙、新龙之别,老龙战斗力强,声音苍老,而新龙就是嫩龙,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声音比较清脆。所以,听蛟龙有个好处,它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选择优秀分子的机会。 
  我们自然是循着声音苍老的走,而捉到的自然也都是老龙。 
  由于石碧离芙蓉街比较远,夜里,我们不敢去那里,一般选在后边溪、水碓沿等比较近的地方听蛟龙。 
  一次,我和同学周建亚在原芙蓉小学的北面麦地里听蛟龙,遭遇了人生最可怕的一件事。 
  周建亚是芙蓉小学教务主任的儿子。当时学校正在放农忙假,他和他父亲没有回老家虹桥黄塘,仍住在学校里。那天晚上,空中没有一丝风,除了蛟龙的鸣叫声,麦地四周静悄悄的,而附近道路上也不见任何人和动物的身影,当时,我和他在麦地里测听到了一只蛟龙,正扭亮手电筒准备出手,突然,“呜”的一声,身后响起一阵可怕的声音,这声音由远而近,其速度之迅速,音量之宏大,酷似台风呼啸,震得你双耳发颤——显然,我们是遇到鬼了!我们来不及哭喊,便没命地沿着学校的围墙外侧往回跑,然而,天啊,那呼啸声却紧追不舍,而且声壮如雷,直到我们急转身,冲进了学校大门,那声音才突然消失!那天晚上,周建亚吓得脸色发白,大半天吐不出一句话,而我则躲在他的房间里,怎么也不敢回家。后来,在他父亲的再三鼓励并护送下,我才咬着牙,先在校门外找回跑丢的一只鞋,然后拣着灯亮处,一路发疯般地跑回家。 
  直至今天,我仍闹不明白,那天晚上,我们到底遇到了什么怪物。我是唯物论者,自然不相信世上有鬼。我猜想,或许那次是遭遇到了一大群野蜂——它们在麦地见到了手电筒的光亮,是追着光在跑吧? 
  在捉蛟龙、听蛟龙时,我也多次遭遇到蛇。但由于蛟龙太有诱惑力了,我却全然不顾这一切。 
  我们把捉到的蛟龙往往先关在竹筒或火柴盒里,回家后,再将它们换放进铺有泥土的罐子或小木箱。少时我们不懂,没有将它们分别关押,而是将它们统统关在一起,结果,罐子或小木箱里密密麻麻,黑戳戳的全是蛟龙,它们同居一室,自相残杀,斗得天昏地暗,鸣叫声此起彼伏;同时,我们搞性别清洗主义,没有安排雌雄同居,罐子或小木箱里关的尽是雄性蛟龙,而这些雄性蛟龙往往因孤独、寂寞而变得性情暴躁,它们乱窜乱咬,不计后果,结果常常挂彩,有的甚至捐躯。其实,蛟龙分别关押,特别是雌雄同居,它们情绪会显得安定,不会乱窜乱咬,而且养精蓄锐,战斗力会大大提高。   
  捉蛟龙(3)   
  蛟龙爱吃新鲜的松松草、墙壁藤叶子和稗穗,我们常常一天给它们换两次粮。 
  当然,我们捉蛟龙,目的是为了观赏它们打斗。芙蓉人把蛟龙打斗叫作“打蛟龙”。 
  少时,我是一位狂热的“打蛟龙”的发动者和参与者。 
  我住在街上,每天乱窜窜,老是打听同党的收获及底细,信息相当灵通,况且,我是街上当之无愧的“蛟龙大王”,家里常常养着上百只蛟龙,因此,我组织大家打蛟龙,号召力显得特别强,往往找到一处地方,站在那里高高地吆上一句:“打蛟龙喽!”大家便脚底生风,蜂拥而至。 
  打蛟龙时,我们总是先在泥地上挖一个“P”字形的小沟,盖上砖头,接着,选择一人坐庄,让他的蛟龙先爬进小沟,以守住地盘,然后,大家再轮流将手中的蛟龙放进小沟,进行挑战。因为蛟龙有强烈的排他性,所以,为了独占小沟,坐庄者见挑战者爬进来,就振翅鸣叫,一边冲出来撕咬驱赶,而挑战者则不认输,总是奋力迎战,它也振翅鸣叫,一边拼命往里冲。这样,双方就展开了残酷的打斗。当然,打斗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只有几秒钟,长者则达几分钟,甚至十来分钟,而碰到后种情况,我们往往揭开砖头,让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拼杀——有趣的是,有时双方势均力敌,你咬我脖子,我就咬你大腿,而你咬我大腿,我就咬你脖子,彼此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拼个没完没了,最后往往两败俱伤,彼此丢胳膊断腿的,其状惨不忍睹。 
  蛟龙在光天化日之下拼杀,当地人叫“开打”。每逢“开打”,我们大家总是拼命呐喊欢呼,又蹦又跳,特别是“坐庄者”和“挑战者”的主人,更是又惊又喜又急又担心,他们瞪大眼睛,伏下身子,屁股蹶得山高,眼睛几乎贴着地皮,并且,随着蛟龙站位的变化,其身子转来转去,步子嚓嚓作响,有时,他们的宝贝蛟龙在地上拼得天昏地暗,而他们竟因话语冲突而在边上也打起架来。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显然,经过轮流打斗,哪只蛟龙最后牢牢占领那小沟的,它就是王,就是“元帅”。由于我兵源丰富,加上我善于调兵遣将,因而在同党中,我麾下的“元帅”最多。有时,以示区别,我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如最灵活的叫“孙悟空”,最威风的叫“武松”,最凶猛的叫“张飞”,最稳健的叫“林冲”,等等。 
  我发现,不管是黄龙还是黑龙,除了头大身粗外,其翅膀的颜色越深,花纹越明显,或是大腿上的刺越粗,其战斗力就越强,其鸣叫声就越洪亮。这可以说是一大经验。凭着这个经验,我花钱从同党手中买进了许多真货色、好货色。正因如此,每次打蛟龙,我几乎场场凯歌高奏,而同党中总会有人不服气,在临别时悻悻地甩下类似这样的话:“你别高兴得太早,看我明天捉一只大元帅来,好好收拾你!” 
  当然,“大元帅”不是想收拾我,而是想收拾我的蛟龙。的确,在蛟龙大会战的日子里,大家分别与蛟龙组成了统一战线,可谓人虫一体,不分彼此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母亲多次抱怨,说我的蛟龙夜里叫得太吵,搅得她无法入眠,对此,我就是不认账。我钢嘴铁牙,一口咬死:“蛟龙叫起来多好听,哪里是吵啊!” 
  2005年7月10日于乐成马车河     
  《芙蓉旧事》第二部分   
  木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芙蓉人穿的夏令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草鞋,供出门赶路或劳动时穿,一种是,供在家休息或干轻便活时穿用。木屐就是木板拖鞋,当地人习惯叫它“木屐板”。木屐显然比草鞋珍贵,但就是草鞋,许多人也因为家里穷,出门时都舍不得穿,竟光着脚板走路。特别是一些农村正劳力,他们仗着身强体壮,为节省一双草鞋的钱,硬是作贱自己的脚。他们的脚板又粗糙又硬,有的布满了裂口,一碰它,就黑乎乎地流血。我住在芙蓉街,芙蓉街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算是“城底”,加上我家做小买卖,家境还算好,所以,那时我不论出门还是在家,都穿木屐。这在同龄人眼中,已算是挺羡慕的一件事了。 
  木屐很普通,说穿了,它就是脚底下两块板。因为普通,芙蓉人都觉得花钱到店里去买木屐,那简直是败家子行为,太傻,太冤枉。恰恰是因为这个缘故,芙蓉街上这店那店的,找遍了,就是找不到卖木屐的店。谁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大家也确实见识过从城里买来的洋木屐。芙蓉街有位在温州工作的老乡,他的小儿子过腻了城市生活,爱跑回老家芙蓉度暑假,他给芙蓉同龄人带来的惊奇,就是他脚下那双洋木屐。那东西可真是东西呀,不仅板子光滑,涂有油漆,上面还印有花里花气的图画呢。只是这宝贝东西乡下人享受不起,太珍贵了。大家通过关系,好歹让那温州老乡脱下一只,拿过来相互传递着看看,或用手轻轻去摸摸,过把瘾就是了。的确,在芙蓉,你想穿木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