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全史: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理1945-1946年-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产生的一个后果是。1946年收获季节后,竟然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征收到正常的上交农产品。他们如果把产品交给当局,那就只能换到毫无价值的货币。倒不如把东西留在农场里,向城里人换取“动产”,或者用来喂牲口(从而逃避他们所痛恨的屠宰法规),或者囤积起来,直到钞票值了钱再卖。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和其他查禁方法只能限制逃避而不能予以杜绝。到1947年3 月底,美占区内上交的小麦和裸麦,只有正常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九,大麦只有百分之七十二,燕麦只有百分之五十二。据报道,英占区在1946年10月有四百五十多起宰牛供应黑市的案件,四百多起用土豆和甜菜非法酿酒的案件。在149 汉堡,黑市几乎和合法营业一样重要。配给证和票证可通过行贿或偷窃手段从食品办事处搞到,并以高价出售。
  这就成为进口方面的最大困难。尽管1946年5 月华盛顿作了安排,整个夏天向德国运送粮食的情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在世界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要获得必要数量的粮食固然是个问题,而美国海员的罢工又造成了运送的拖延。同意于5 月份供应的粮食,应在9 月份全部运到,但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运来。在这种情况下,10月14日把一般粮食消费者的定量标准恢复到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即使是出于好意也算是一个大胆的行动了。毫不奇怪,从一开始,这一行动就遇到极大的困难,无法兑现。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10月底官方所能供应的面包量只是八千五百克而不是一万克,而且没有谷类食物。据说在杜塞尔多夫,甚至比这个标准还低百分之五十,在埃森和米尔海姆只是稍微少欠缺些,而乌珀塔尔送出的一份报告则声称,那里巴有十天见不到面包了。
  另外一个大的问题是煤,产量太低,出口占的比例太大。鲁尔区劳动力短缺,矿工的平均年龄为四十三岁,进矿井的新手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开了小差。虽然矿工本人有额外配给量,但他们的家属却得不到什么。他们需要花时间去给家里人找吃的,这就很能说明为什么有百分之三十的缺勤率。此外,他们需要用一笔钱去黑市购买比限价高五倍到十倍的土豆、面包和面粉之类的食物,他们的工资就显得太低了。1946年9 月的产量停留在1945年12月的水平上,而五百万吨的库存已经用完。
  恶性循环开始了,缺少煤,钢铁工业就不能生产足够的钢,以供应煤矿进行必要修理的需要。1946年秋,煤的产量大约是每月五百万吨,而西方占领区所定的基本最低需要量是四百二十万吨,出口是介乎一百十三万吨到一百七十四万吨之间。150 要说服其他西欧国家相信下面的情况是不容易的,即它们如果同意给德国留下更多的煤,便有获得德国工厂产品的好处。这是因为其他西欧国家也都缺煤,没有理由偏爱德国。从德国的长远利益来说,完全断绝对老主顾的供应也非上策。到1946年9 月为止,煤的分配,包括出口,由盟国管制委员会负责。但就在这个月,俄国人宣布,他们只能把该占领区司令官认为在其需求之外剩余的煤提供出来,于是英国人最后也不为集中储备提供他们的供应量了。然而英占区出产的煤实际上仍继续和美国人、法国人协商分配。根据协议,10月份出口量削减十万吨,以后从12月到翌年3 月每月减为五十五万吨。1947年4 月,最后根据可调整的原则达成了协议,保证向西方国家占领区供应合理的最低数量,但出口数字将随生产上升而自动增加。
  1946年10月,盟国管制委员会决定矿工工资可增加百分之二十,11月份英占区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煤炭生产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的代表来执行一项决议,即运用一切可行的提高生产的办法,并采用各种能够想得到的鼓励方式。不足的供应,特别是住房、食物和消费品都保留给煤矿区,限价出售,保证矿工拿了工资能够买到东西。采矿事实上成了占领区内最有特权的一种职业了。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2月初,日产量达到二十万吨,是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到1947年1 月,日产量是二十万八千吨。
  然而粮煤供应困难,意味着西德在进入1946—1947年冬季时,这两种物品既无库存,也无从分配。任何地方只要粮食一到,就得分发;粮食不到,配给量就无着落。煤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一个大量吏用水路运输的国家里,这是自我麻烦。铁路运输已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车头和车厢的载运量,公路运输由于缺乏轮胎和零件同样受到限制。一旦水路冰封,通过这些水路运送的货物将无法转到别的运输线上去。供应物资不能分配,定量无从维持,煤气和发电厂无煤可烧,火车和卡车因缺乏燃料而不能开动。德国没有物质条件来熬过一个严寒的冬天。精神上的准备也不充分。欧洲胜利日到来以后,对于即将来临的“冬大的战斗”,曾经作过大量宣传。人们下定决心,准备受苦受难,结果,1945—1946年的冬天异常温和,并无太多的麻烦或埋怨就挨过去了。但是人们过于轻信,以为今后情况就会好转,事实上第二个冬天在各方面都比前一个冬天要艰难得多。
  在伦敦或德国的英国主管当局在这种情况下所抱的态度不能说完全是侥幸的。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政策完全正确。情况也许是这样,他们本当向美国人施加更多的压力以加速粮食的运送,向其他盟国施加更多的压力以减少他们对德国煤的要求。他们本该更迅速地使煤的生产占绝对优势。但是,这些事都不是直截了当地去做,而是对所有这一切都采取了步骤。再者,他们一再否认对德国的情况感到满意。另一方面,他们的反应过于经常地以一种保证的形式出现,说什么对付这个问题,一切可能做的事情现在正在做!将来也会做。关于配纺量的一些声明,不知不觉地说得太乐观了;有一个困难问题是经常信赖那些与最低层的情况不相符合的书面数字,而最低层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那些负责人似乎断定,既然在那时候他们几乎无能为力来改善情况,最好的办法还是努力增强信心。不幸的是其结果往往看来似乎是心安理得。
  1946—1947年的冬天,在英国也是严寒。但在德国,严寒的天气从12月中旬开始一真持续到翌年3 月下旬。至于粮声匮乏问题,到1947年的收割季节才真正解决,据说5 月下旬乌珀塔尔的配给量每天只有六百五十卡路里,别谈保证超过八百五十卡路里了。美占区的平152 均配给量当时是一千零四十卡路里。与此同时,克莱将军宣布,从美国运送的粮食有十三万吨逾期未到,德国筹集的粮食比原来的估计短缺二十万吨。公众的情绪进一步低沉了。扒窃煤车的现象到处都有,造成公用事业的供应比以往还要困难。黑市买卖和出卖配给卡的情况几乎到处都是。德国的平民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家里又没有任何燃料(已有必要取消原定的配给量),其景况是难以忍受的。幸亏这种匾乏情况并未延续很久,对人的体质还不至于造成长远的影响(也许除了那些家庭主妇和孤苦伶仃的人),不过痛苦还是不少的。占领国和民主制度的威望一蹶不振。鉴于英美公众为使德国人的处境不再恶化下去而作出了牺牲,这尤为不幸。除了币制改革(时机尚未成熟),其他的根本补救方法都已经着手实行了;真正可惜的是那些方法未能更快地显出成效。德国经济的主要结构是健全的,仍然完好无损的那部分工业设备是足以为和平时期的目的服务的,尽管这年冬天的一系列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之一遮盖了上面这一事实,从而造成一种认为德国虚弱的夸张印象。然而;日益明显的是,德国的复兴必须由德国人自己动手。尽管盟国作过重要的贡献,但在它们管制下所能取得的成就毕竟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对德国人来说,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来掌握,这个观念没有其他的推动力能够取代。为安全着想而要德国人丧失这种观念,所付代价太高,这是英国人所不能做的,是美国人所不愿再做的。

  第十章 财产的管制
  财产分配的方式是决定任何社会性质的主要因素。在德国,几乎没有一个领域在盟国政策中比这点更占重要地位了。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主要归因于普鲁士的容克地主与鲁尔和莱茵兰地区的工业家们对德国事务的影响。要根除这两个祸害,当然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