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大一次征讨马其顿北部叛军时,前后受阻,便令撤军,将方阵疏成120 

    纵列,两翼各部署200骑兵。他先令骑兵直竖长矛,尔后把矛头朝前用 

     冲锋状,并左右摆;方阵本身,在他调度下,步法矫健、军容严整,并 

     向左右两翼交替回旋,在很短时间内演示了各种队形变换,然后令左翼 

     突出一部呈尖山状进攻。敌军看到其部队调度灵活、纪律森严,早已目 

     瞪口呆,不等对方靠近就逃走了。“闪电”战也是亚历山大常用战术之 

    一,如征服中亚,就常常以这种长距离的穿插、包抄、快速前进的战术 

    取胜,达到战略奇袭的目的,靠此战术,曾一次俘敌4万、牛23万余头, 

     足见其效。 

          以上所述,皆为制胜利器,也足以证明亚历山大不失为千古名将。 

    关于他的将才,阿里安曾归结如下:“他采取行动时英明果断,即使在 

     昏暗迷茫中,也从不犹豫;情况明朗时,则更是目光炯炯,成竹在胸。 

    对部队,从装备训练到调动指挥,都异常精明巧妙。他善于鼓励士气, 

    使全军感到前途光明。遇有艰险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 

    胜负难分成败不定之际,他能当机立断,大胆行动。他能急中生智,掐 

    算如神,常使敌人措手不及,束手就擒。他对敌人的阴谋诡计经常保持 

     高度警惕,绝少陷入圈套。他言必信、行必果。他在金钱问题上,对自 

                                                                         ① 

     己一贯苛刻,对别人则十分大方。他的品德崇高,人世罕见。”所陈当 

    属公允。 

         公元前323年6月,被誉为“西方名将第一人”的亚历山大英年早 

    逝,年仅33岁,他所建立的大帝国也随之解体。但经过他的努力,东西 

     两大文明接轨了,形成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即希腊化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230 页,第93 页。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257 页。 


… Page 36…

时代(公元前323—前30)。这个时代的成果以及亚历山大的将才,是 

后人所无法忘记的。 


… Page 37…

                      四、古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军事 



     罗马最初为意大利半岛第伯河南岸一小城邦。约公元前753年罗马 

建城,进入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前510),即军事民主制时期,在此 

期间,曾一度受到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至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奴隶 

制共和国。当时它处于许多民族的包围中,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中部 

的伊达拉里亚人和萨莫奈人不断威胁着它的生存。自公元前5世纪初始, 

罗马采用结盟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公元前477—前396年,经三次 

维爱战争击败伊达拉里亚人,占领第伯河流域及其南岸大片土地;公元 

前343年—前290年,经三次萨莫奈战争与一次拉丁同盟战争,彻底打 

败反罗马同盟者及萨莫奈——高卢人联军,占据意大利中部;再经5年 

的皮洛士战争(公元前280—前275),征服南部意大利,终于统一了意 

大利半岛。自公元前3世纪中期始,它两度与北非强国迦太基角力,并 

将其击败,称雄西地中海,迈出了征服地中海世界的第一步。在攻伐过 

程中,罗马军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1。罗马军制与装备的嬗变 



     古罗马军制是典型的兵民合一制。在王政时代,亦即军事民主制时 

期,军队以胞族为基础。当时;罗马有3个部落,30个胞族,每一胞族 

提供100名步兵、10名骑兵,全军共步兵3000,骑兵300。步、骑兵各 

由3名军事指挥官指挥。其最大的战术单位是千人队,下分10个基本战 

术单位百人队,3个千人队构成其整个步兵武装力量。骑兵也分为3个战 

术单位,分别以3个部落的名称命名。王政时代末,骑兵增加了一倍, 

约600人。当时的武器主要是青铜剑,有较长的劈砍型和较短的戳刺型 

两种。匕首因刃状不同而分为树叶形、三角形、短剑形三种,也是青铜 

质,铁制较少,长度从25—44厘米不等,刀柄木制、骨制或石制。投枪 

据矛头形状分为粗大型与纤细型两种,大者长达半米以上,小者仅10厘 

米。它们是后来罗马轻装兵所用长矛和投枪的原型。士兵有头盔、木盾, 

最早的木盾制作简单,以木板为骨架蒙上牛皮即成。至公元前7世纪, 

使用青铜盾,时值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罗马人可能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使 

用青铜盾与方阵战术。至公元前6世纪,青铜圆盾被椭圆形大盾取代。 

     公元前6世纪中期,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出现塞维·图里 

乌斯(公元前578—前536年在位)改革,居民依财产多寡划分为五个等 

级,各等级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标志国家形成。胞族兵制遂被公民兵 

制取代。全体罗马贵族与平民均为公民,亦均为士兵,服役年限为17— 

60岁,17—45岁在野战军中服役,46—60岁战时负责守卫后方。他们自 

筹武器,战后解甲归农。只有参加20次远征的步兵和10次远征的骑兵, 

方免除兵役。诸兵种的划分及装备情况与财产资格相关:第一等级中一 

部分组成骑兵,自备全套骑兵武装,其他第一等级者组成重装步兵,其 

进攻武器有矛、剑,防护武装有头盔、圆盾、胫甲、胸甲,皆铜制或皮 

制。第二、三等级为次重装步兵,装备与重装步兵相似,但无胸铠和铜 

盾,仅有圆形木盾。第四、五等级公民为轻装步兵,无衣甲,前者持一 

矛,后者持投石器或弓箭。 


… Page 38…

         塞维还建立了“百人团会议”作为军事与行政领导组织,“百人团” 

    是军事基层单位。第一等级有98个百人团,其中骑兵18个、步兵80个; 

    二、三、四等级各为20个,第五等级30个,工匠与乐师各2个,无产 

    者仅象征性地有1个,共193个百人团。每一个等级中,又按年龄分为 

    青年百人团(17—45岁)和年长百人团(46—60岁)。百人团大会既是 

    人民大会,又是战士会议,充分体现了当时罗马的兵民合一制。军团最 

    高指挥官称“军团司令官”,由百人团大会任命,数目3—8人不等。 

         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时代。共和初期,百人团会议仍保持 

    其军事性质,但军团最高长官为两位执政官,他们由百人团会议选出, 

    任期一年,具有军事与民政权。作为军权代表,他们是军团总司令,负 

    责征兵,补充兵员,任命部分军团司令(另一部人由百人团大会选出), 

    领导军事行动。至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在统一意大利的战争中, 

    罗马统帅卡米路斯(公元前447—前365)实行了军制改革。首先,他抛 

    弃了按财产资格划分兵种的办法,以年龄和战争经验来配置阵列,更有 

    利于提高战术;其次,改进和统一武器装备,由国家统一供给部分给养 

    和武器。重装步兵使用投矛和双刃短剑,矛长1。5—2米,重4—5公斤, 

    可投30米远;剑长约半米,宽4—7厘米;持半圆形大盾,高1。25米, 

    宽0。8米,木制、蒙以牛皮,用铁片镶边,中央衬以铁片;着铜盔、胫 

    甲、胸甲,胸甲皮制,其上有一块铜制护心镜。轻装步兵武器有剑、弓 

    箭、几支轻投枪、投石器等,其衣甲为皮制头盔和轻铠甲;投矛手持圆 

    形或半圆形皮盾,直径约0。9米,投石手和弓箭手无盾。后备兵用长矛 

    作战,衣甲与重装步兵相似。骑兵使用长矛和长剑,持皮盾,但无马甲。 

    在近代著名罗马史专家蒙森 (1817—1903)的心目中,罗马人在武器使 

    用上极为高明:“重标枪与剑配合使用,其产生的作用与近代战争中使 

    用火枪与刺刀是极为相似的。标枪的投掷用来为刀剑的肉搏作准备,正 

    好像先射一排枪,再用刺刀冲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